APP下载

浅谈音乐与好莱坞现代电影

2009-09-28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汉斯好莱坞

康 康

[摘要]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配乐对电影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这一趋势在好莱坞现代电影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好莱坞,以汉斯·季默(Hans Zimmer)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优秀电影配乐已经几乎和电影一样成为经典,他们的配乐使电影和音乐更加完美的结合,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一致,达到统一,从而使影片更加生动,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电影配乐;好莱坞;现代电影;汉斯·季默

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与日俱增,从最初电影的点缀,到后来电影的配角,直到现在几乎成为现代电影的主角;可以说,电影配乐几乎成了现代电影的灵魂,如果抽去了音乐,现代电影就会随之解体。而这一现象在好莱坞现代电影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汉斯·季默(Hans Zimmer)为代表的电影大师们的电影配乐是电影和音乐完美的结合,这使得电影音乐已经几乎和电影本身一样成为经典,就如同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所说的,“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如恐怖、壮阔、欢乐或悲惨等。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烘托便上升到诗意的境界。电影音乐不仅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纽带,它包含一切,将一切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的体验。”

一、电影配乐概述和发展

伯格曼说过:“在我看来,再也没有什么艺术比电影更像音乐的了。”的确,作为最为抽象的艺术,从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Louis and Auguste Lumiere)邀请钢琴师为其电影作现场弹奏开始,音乐就开始伴随电影。当然,作为电影点缀的音乐,并不能叫做电影配乐,因为此时的音乐应不是电影本身的一个元素,而是电影演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的职能是使观众在心理上适应银幕上流动的画面,并且加强画面的感染力;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电影配乐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到了音乐对电影观看者的影响,于是乐队的现场伴奏、钢琴、古典交响乐开始配合大银幕,电影音乐用机械的方式拼凑起来。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宾虚传》中李斯特的《序曲》,《圣女贞德》中的巴赫和海顿的乐曲,使得电影淹没在滔滔的声浪中,电影画面上充斥着各种音乐解释,既无生气,也不合条理,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简单化、定型化的作用,如大调唤起愉悦感、正义感和英雄主义,小调则唤起忧愁哀伤,和谐的和声使人联想秩序,不和谐就暗示着混乱。爱因汉姆说过,“把声音置于其他表现方法以外,并且把它看作电影世界的一次简单的补充表现,那是错误的。”不过,有声电影的出现为电影音乐带来新的挑战,电影人越来越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因为当音乐进入电影以后,音乐已经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能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作曲家必须将音乐与电影紧密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电影配乐与好莱坞现代电影

从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她的印第安英雄》到具有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电影配乐的电影《宾虚传》,源于美国对舞台演出纪录的好莱坞电影,逐步形成了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的好莱坞式电影风格。而在美国强大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好莱坞式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而好莱坞几乎已经成了现代电影的代名词。在美国,它所形成的文化以及带来的影响力几乎遍布整个社会。在美国大选落幕时,奥巴马在格兰特公园发表完自已的获胜演说,响起的是Trevor Rabin为《光辉岁月》Remember the Titans所作的配乐,而麦凯恩的败选演说后用的Hans Zimmer的《红潮风暴》Crimson Tide。由此可见,电影配乐对社会、民众影响之深。

一般来说,电影由于各种题材的原因,各自所展现的年代、情感甚至世界观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好莱坞,伴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电影题材也越发广泛,从最普通的生活类电影,到历史类史诗电影、科幻电影以及魔幻电影,甚至运用3D技术的动画电影,好莱坞电影层出不穷。而随着观众对电影欣赏角度和艺术水平的多元化的提高,以及电影制作者对电影本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发现,就电影与音乐的关系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电影中使用了音乐,更是两者在形式本体上的种种共通之处。

在现代的好莱坞电影配乐中,类似《宾虚传》配乐那种将音乐与电影的关系只简单地将重点放在电影中的音乐因素上,只用电影音乐来烘托气氛,简单地参与剧作的配乐方法已经不适合目前现代电影的要求。于是在好莱坞涌现出以汉斯-季默(Hans Zimmer)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配乐大师,他们根据电影的创作要素来创作和构思电影音乐,使电影音乐的听觉形象和画面的视觉形象完美融合,从而体现导演的总体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电影蒙太奇的制约,改变了以前音乐必须用“乐音”构成的传统观念;电影音乐和电影中的话语、音响等结合,在电影中起到了传达影片主题、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连接影片画面、描绘时空背景和增强观众感官的作用;

三、电影配乐在好莱坞现代电影中的功能体现

在现代好莱坞电影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作曲家为不同类型的电影题材制作了符合电影本身的音乐,从而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一致、达到统一,使影片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首先,从传达影片主题方面来说,电影不仅通过剧情和人物来表现影片主题、同时也需要电影音乐的支撑。电影音乐和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或者旋律来表达中心思想,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电影的思想意义的目的。在以军队、动作为主题的电影《石破天惊》《红潮风暴》中,汉斯·季默在主题旋律上运用了进行曲的曲式结构,运用管弦乐团作为音乐的主体构成,用铜管与弦乐的气势恢宏、宽广壮阔来表现电影场面的宏大;在配器方面加入了军队惯用的小号和小军鼓,节奏上使用了前十六来突出了军队的特点;另外,架子鼓等打击乐器的突出表现使得这两部充满军人阳刚气息的影片始终贯穿着一条悲壮豪迈的旋律线,在紧张激烈之余不乏军人悲壮豪迈之情。但是在同样以军人为主题的电影《黑鹰坠落》中,,汉斯·季默几乎放弃了旋律的悦耳性,用属于非洲部落的原始咏唱和电子节奏相配合,整体音乐气氛的神秘、危险、诡异,使士兵劫后余生的虚脱,对战争真实意义的怀疑以及战争本身粗糙、原始、狂乱的真面目仿佛就在观众眼前。科幻史诗《星球大战》的电影配乐,则在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创作下,使古典管弦乐式的编排传统在电影配乐创作领域得到了复兴,其电影主题序曲的配乐壮丽恢弘、高潮迭起、气势磅礴、意境雄伟,在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下变成一个划时代的旋律。爱情电影《绿卡》主要使用了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笛协奏曲》与爱尔兰歌手恩雅(Enya)的《Storys in Africa》《Eicile》《River》等歌

曲作为配乐,旋律线平稳,流动感较强,音域幅度较小,体现了男女主人公从处于各自目的假结婚到感情萌发、相知、相恋的过程,突出了影片中轻松、诙谐、浪漫的气氛。

其次,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电影配乐对角色的描写和剧情一样能够对剧中人物的思想和心理活动进行表现,甚至和观众产生共鸣,使剧中人物的形象更立体化,更鲜明动人。同样以电影《石破天惊》为例,将军面对士兵的阵亡而无法得到国家公正待遇的残酷现实,努力争取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为了突显出将军内心的悲愤和无可奈何,影片开始时乐曲由低沉的铜管与男子和声进入,逐渐渐强,伴随以暗示危机的打击乐器,而且用穿插在音乐中直升机噪音、爆炸声以及无线电对话来衬托将军的回忆,听起来心潮澎湃,但又仿佛处处充斥着无奈和愤慨,让旋律线条来表现走在大雨中将军的心理活动。作曲家对他的内心世界细致的描写使得将军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更加突出;而当将军决定发动恐怖行动时,音乐立即变得强劲有力,紧张刺激,充满阳刚之美。此时乐曲奏出了《TheRock》的主旋律,震撼人心的鼓点犹如持续的冰雹一样紧张激烈,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一段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对于动作影片的深刻领悟,紧凑的蒙太奇剪辑与这一段乐曲配合得恰到好处,视觉音乐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电影背景和时空的描写方面,不论是什么题材的电影,音乐同样是不可替代的,比如《勇敢的心》描写的是苏格兰英雄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争取自由的故事,配乐通过不断变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错的节奏大大丰富了影片直线进行的叙事构架。片中《The Secret Wedding》和《For The Love Of Princess》等曲目出现的苏格兰民族乐器风笛,在詹姆斯·霍纳出神入化的运用下,时而欢快、时而悲壮、时而神秘、时而缠绵;而《Revenge》《The BattleOf Stifling》和《Falkirk》这几段战争场面的配乐又可谓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向观众展现了苏格兰人民为自由而战的一幅幅壮阔场面。而电影《功夫熊猫》这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其配乐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萧、唢呐等大量民乐乐器,在电影开篇的一曲《英雄》(Hero)中,从一开场磬锣引出的羌笛与木笛交织的婉约之音开始,到二胡演绎的主题旋律,都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东方韵味。再比如《黑鹰坠落》是一部对美军在非洲索马里真实事件描写的纪实电影,因此,在影片配乐上既有紧张刺激的电子节奏“Barrabarra”,也有气势汹汹的重型摇滚“Chant”,以及摩加迪沙具有当地特色的布鲁斯“Mogadishublues”和非洲部落的原始咏唱,其中的配乐“Gortoz A Ran”则在非洲灵魂乐的追悼声与中东风味的古典咏叹调中勾勒出战火中生灵涂炭的画面。整部电影的配乐呈现出的非洲大地辽阔、大气却隐藏重重危机的战争气氛,正是影片描写事件的真实反映。

在当今好莱坞电影中,多样的音乐风格轻易贴切地悠游于各种类型的电影间,除了汉斯·季默(Hans Zimmer)那种充满现代气息的视觉音乐,《钢琴课》的婉约与哀伤、《海上钢琴师》的传奇与大气,以及《英国病人》那最浪漫的音乐史诗,它们让古典音乐技巧变得平易近人,直探人心,也让通俗的音乐类型有脱俗的表现,并且完美地将各种音乐素材重新结合再造。

电影音乐并不只是电影画面的陪衬,它是电影的灵魂,是观众与电影的交流和共鸣,除了音乐本身的刺激感外还能把听者带到另一个想象空间的意境。当然,许多人反感现代好莱坞电影的配乐,认为那些都是千篇一律的快餐音乐文化,除了雷同的风格外就是相互的克隆。但是对于更多人来说,那些好莱坞永恒的电影配乐永远是《闻香识女人》中《只差一步》的优雅探戈、《钢琴师》中废墟上的流淌着的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辛德勒的名单》中黑白画面中的红衣小女孩、《石破天惊》中呼啸而过的战机下闪烁的信号弹,以及《黑鹰坠落》中黑鹰坠落时幻化的光影。

[参考文献]

[1][法]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杨围春,马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姚国强,孙欣.审美空间的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3][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4][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王云阶.中国电影艺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6]候燕.音画统一与视听合一:电影音乐特性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01).

[作者简介] 康康(1979—),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汉斯好莱坞
魔鬼与天使
魔鬼与天使
你是我的天使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你是我的天使
汉斯·忧那思责任伦理最主要代表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