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康妮与简·爱的比较看劳伦斯的现代女性主义意识

2009-09-28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

张 敬

[摘要] D·H·劳伦斯一向都是女权主义攻击的目标,特别指出他的大男子主义意识,本文通过对劳的代表作《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康妮和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具有突出女性意识的代表简·爱进行对比,认为康妮是劳伦斯女性意识的产物,特别是指出了女性性权利的回归,因此她是对简·爱的女性独立意识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 大男子主义意识;女性意识;性权力

D·H·劳伦斯应该是现代主义作家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其著名的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则因公然违背了时代风气而遭禁数年,不少女权主义者认为其中的女主人公康妮是男性意识的产物,是阳具崇拜者,因此骂劳伦斯是“疯子、颓废者或色情小说家”。《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特别是其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更是无数女性读者的偶像,她也被认为是具有女性意识的代表。我认为,康妮是劳伦斯女性意识的反映,是对简·爱女性意识的延续和发展。

一、对劳伦斯的主要负面评价

最先对劳伦斯提出尖锐的批评的要数西蒙娜·德·波伏娃,她在《第二性》一书中指出了劳的“phallus崇拜”的倾向和“阳具骄傲”;美国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利特声称“虽然劳伦斯一再声称他崇高而必须完成的使命是将性行为从有悖人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是将描写这种禁锢的小说中的色情的、假正经的委婉语清除掉,但他实际上完全成了另一种事业——‘阴茎意识——的狂热鼓吹者。”

二、康妮是简·爱女性意识的延续

1.两者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

简·爱开始被寄养在舅舅家,后来进入洛伍德慈善学校进行学习,虽然内部的管理充满黑暗,但也让她受到了一些正规的学习和训练,毫无疑问这为后来她去当罗切斯特女儿的家庭教师以及对自身女性意识的唤醒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磨炼了简·爱的意志,激发了她对不平等的反抗。

同样。康妮的父亲马尔科姆·里德爵士是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母亲在前拉斐尔派颇为盛行的年代是一位饱学的费边社成员,在艺术家圈子和有修养的社会主义者们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康妮和姐姐希尔达得到了一种堪称为非传统的美学教育。两个姑娘小小年纪,就已经对艺术,对理想主义政治,待之若素。姐妹俩被送到德国德累斯顿,主要学习音乐,在那个开放的世界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两人在十八岁时就初尝爱情甘露,后来把自己的身体给了自己的爱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在促进了两位女性的觉醒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育使女性逐步脱离了蒙昧的状态,有了自己维权的可能性。因此,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不容忽视。

2.两者都是反抗压迫的代表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舅舅家,受到了舅妈和里德的虐待。她的舅妈里德太太虐待她,在那个冰冷的家里,简·爱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只能不断地遭受欺辱。在被送到洛伍德学校前,她曾理直气壮毫不客气地对她的舅妈说:“我是不骗人的,如果我骗人,我就会说我是爱你的,可是我声明我不爱你,除了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人就是你”“要是有人问我是不是喜欢你,你待我怎么样,我会说一想到你就让我恶心,你对我残酷到了可耻的地步。”后来她被送进了洛伍德学校,那里管理黑暗,学校负责人布洛克赫斯特在同学面前中伤她,称她是一个坏孩子、撒谎者。别看布洛克赫斯特要求别人恪守清规戒律,自己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虚荣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和她的同伴们在此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她勇于反抗,并为自己的朋友打抱不平。当她的好朋友海伦受到不公正的责难和体罚时,简·爱对此义愤填膺,说道“要是换了我,我会讨厌她,反抗她,她用那树条打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她的面给撅了”“如果我们无缘无故地被打,我们应该狠狠地反击,我坚信我们应该反击,狠狠地反击,以教训乱打我们的人,让他永远也不敢再打。”她到了桑菲尔德府当家庭教师后,遇到了后来自己的终身伴侣罗切斯特先生。刚开始,罗切斯特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脾气暴躁,因为他还对过去的一些伤害一直无法释怀,他开始总是表现得高高在上,但是,在简·爱的内心,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和高低之分。简·爱曾发表过她对平等人格的看法:“你以为就因为我穷、地位低下、相貌平平而且身材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一颗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的心也和你一样富于感情!如果上帝赐给我一点儿美貌,再加上大量的财富,我会让你同样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两人已经穿越了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下——我们实际上也就是平等的!”这些发自肺腑的陈词,更增加了他对简·爱的欣赏。在此,简·爱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同样,康妮的丈夫克利福德在战争中下半身负伤而导致残废,丧失了男性的性能力,他在身心上都受到了摧残和扭曲,但康妮却是活泼健康,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妇,他们之间从一开始就没有夫妻之间正常的生活,这也是造成她们婚姻悲剧的重要因素,他们的结合本身就是反人性和不人道的。对于克利福德来说,“性事只不过是偶然为之的,或者说是一种点缀,属于那种奇怪的退化行为,是身体器官非要做的笨拙的机体过程,其实它并不是必须的。”但他仍想有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家业,于是,他向康妮提出:“如果你和别的男人生个儿子,那也挺不错的,只要把他在拉格比养大,他就会属于我们,属于这地方,我并不太相信什么血缘父道,孩子只要是我们养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就会继承我们,你不觉得这值得考虑吗?……红杏出墙的关键在于,你还是要回来的。”对他来说,康妮只是个传宗接代的工具!这是对康妮人格上多么大的侮辱呀!当被问及那个男人怎么办时?克利福德回答是:“偶尔为之的性关系,如果人们不将其可笑地加以夸大,那它就会像鸟儿的交尾一般,完了就完了。”空虚骄傲的克利福德这番言辞就像是一把锁,要把康妮关进他的笼子里,劳伦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呼唤康妮为自己的新生而奋斗,为自己争取基本做人的权利。在丈夫的身边,她只能感受到压抑和对人性的扭曲,这是一种不和谐的两性关系,也只有在情人梅勒斯的身边,她才能感受到作为女性自我存在的快乐,这也是对劳伦斯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显现。

三、康妮是简·爱女性意识的发展

1.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回归

婚姻一向被视为两性惟一合法的性关系的维系场所。康妮意识到自己与克利福德之间不和谐的两性关系时,她采取了积极地面对和为自己的幸福抗争的态度,要求与丈夫离婚,而选择回到自己的情人梅勒斯身边,即使两人在社会地位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康妮选择了忠实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坚守着自己的爱情,只希望和自己的情人梅勒斯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这在那样的时代,是很具有开拓性的。

2.女性性自主权的回归

《查》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在时间上,他开始创作时正值女权运动的高潮之际。劳伦斯也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表达出他对性的态度,他一再指出:“性是光明磊落的,既不等于色情,也有异于淫秽。只有当人们自己堕落的时候,性才变成一种‘肮脏的小秘密,谈到它必须压低声音,拐弯抹角,而性行为更应偷偷摸摸。”由此看出,由此可看出劳伦斯在对性的客观看法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

正如孙绍先在《女性与性权力》一书中所说:“性权力是女性的基本人权之一。母系文化时代的精神标志是母性生殖崇拜,女子与男子都享有最大限度的性自由,这可以说是人类两性关系最和谐平等的时代。到了父系时代,父权文化逐渐剥夺了女性的主体性,这样就伴随着女性的自然权力某种程度地被剥夺,其中就包括了女性的性权利,这也是妇女沉沦的重要原因之一,父权性道德尽可能让女性对性欲有负罪感。而作为新女性的康妮,在要求自己的基本人权时显现出了无畏的反抗精神。康妮被梅勒斯身上的生命活力而深深吸引,当她第一次意外地看到他赤裸的上身,“那种孤独感,那种一个生的纯粹的孤独,深深感动了她。”从书中的描述,我们看到,在与情人梅勒斯的情爱关系中,康妮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健全人的快乐。且看她与梅勒斯的第一次接触,激情过后,“她老了,她觉得自己足有一百岁。她终于再也承受不起自己的重担了,她拱手相送,任人拿去,任人拿去。”我们看到康妮是自愿接受并享受这一过程的,在这里,她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重生。还有其中精彩的雨中裸奔,“她打开门,望着这如注的滂沱大雨,突然想冲进雨地里去,一路跑开…她重新穿上自已的橡胶鞋,发出一声野性的狂笑,跑了出去,朝大雨挺起酥胸,展开双臂,在雨中朦胧地奔跑,跳着她多年前在德累斯顿所学的律动舞。”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康妮内心的压抑得到了释放,这是对人性及生命的关怀,也是康妮身上的现代女性意识作用的结果。

3.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单纯的康妮是没有阶级观念的一位新女性,因此她选择的情人是梅勒斯,是自己丈夫的猎场看守人,这在当时是属于下层阶级,这种结合也是世俗所不容的,但她却无怨无悔。她还曾说过:“我才不管什么男爵夫人呢!我其实特别恨它。每当人们这么叫我的时候,我都觉得是一种嘲弄。”至此,可以看出,在康妮的内心里,她对下层阶级持有的平等观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康妮不顾世俗的偏见,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勇于抗争。当她慢慢意识到自己与丈夫不和谐的两性关系时,她勇于突破世俗道德的偏见,去寻找女性的自我存在。在康妮的理念中,爱情是不分阶级的纯净的领域,她勇于突破传统,和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梅勒斯相爱,这在当时需要多么大的勇敢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女性在当时受压抑的程度。相比之下,简·爱则更注重世俗道德对女性的要求,当她意识到罗切斯特已有妻室,即使是个疯子,她也认为自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是不道德的,毅然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让自己的恋人重新回到了不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束缚中去,这不能不说是残忍,也是女性作为男权意识“客体”的一种表现。相比之下,康妮和梅勒斯的结合则体现了劳伦斯对美好婚姻的理想——“一种建立在灵与肉的统一,思想感情和情欲相一致的基础上,充满了温存、激情和尊重的男女关系。”

劳伦斯曾指出:“女人如果不为自由而战,那么她们就不会获得自由,男人表面上向女人屈服了,但是实际上冲突和斗争依然存在。”劳伦斯笔下的康妮是现代女性意识的代表,他以其特有的叙事模式,释放了女性长久以来被禁锢的欲望,颠覆了男性意识对女性身体符号的文化界定。他笔下的康妮,是女性意识的延续和发展,在当时女权运动的高潮时期,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开拓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英]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M].赵苏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4]孙绍先.女性与性权力[M].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

[5]贾捷.从《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看劳伦斯的婚姻观[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作者简介] 张敬(1981—),女,硕士,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其意识的塑造探究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关于美狄亚身上存在矛盾的解读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论《致橡树》中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