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云决》叙事结构分析

2009-09-28赵明荣钱为钢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主角冲突对象

赵明荣 钱为钢

[摘要] 对动画电影《风云决》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其故事情节在因果关系上的混乱和冲突设计上的单调重复。并运用格雷玛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发现“主角”迷失掉“对象”,是产生以上问题最终导致整部影片叙事失败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 风云决;主角;对象;因果;冲突

《风云决》是2008年推出的国产武侠动画电影,3 000万的票房佳绩尤为可贺。但责难声也不绝于耳,尤以故事情节最为人诟病,不少观众反映根本看不懂影片在说什么。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因此有必要对其故事内容和内在叙事结构进行分析,探寻症结所在。

首先,凡故事影片,其情节皆由因果关系衔接而成。“通常,观众会主动地通过因果关系来连接事件。就一个事件而言,我们会去猜想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发生,或者它导致了什么的发生。也就是说,我们在寻找因果动机。”因此,合理的因果关系是观众理解故事的前提。而《风云决》中不合理的因果关系比比皆是,以至于可以归纳成类。

1.同因不同果:按照剧中逻辑,一旦入魔则无法回头。这是在剧中被一再强调的因果关系,也是构建风、云二人之间矛盾纠葛的重要前提。但这个本该是坚不可摧的逻辑却被一号人物聂风所破坏。他曾先后三次入魔,但前两次都恢复了正常。2.有果无因:有些人物,如剧中的无名,莫名其妙地出现、消失,并再度出现。这种“只要愿意他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出现在任何一处他想(实际是导演)出现的地方。”的有果无因式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缺乏起承转合,无法令观众信服。3.有因无果:影片开头部分,身在天下会的风、云二人,合力谋杀了既是他们的师傅,同时也是帮主的雄霸。这种大事件必然应该产生后果。但在随后的剧情里,却对此毫无交代,导致故事缺乏闭合性。

其次,情节的吸引力依靠冲突来营造。“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画情节主要都是在冲突的基础上设置戏剧化的情节,并以此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展示着有趣的人物和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创作意图”《风云决》中的冲突,数量不可谓不多,单是武打场面就有14场之多;程度不可谓不激烈,几乎场场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件。表面上看,这些冲突会令影片跌宕起伏,激动人心,实则不然。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的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1941—)就曾这样告诫过我们:“即使作家感觉到他要每隔15分钟就努力创作一个重大的逆转,于是就利用生与死的场景来转折一幕幕高潮,生与死,生与死,生与死,生与死,但如此重复七八次,厌倦感也会油然而生。用不了多长时间,观众就会打哈欠:‘这并不是一个重大转折。活该这家伙倒霉。每隔15分钟就有人要杀他。

剧中风、云二人的主要情节有:1.二人刺杀雄霸,聂风入魔;2.风、云大战后失散;3.紫凝姑娘救下步惊云;4.第二梦救下醉酒后的聂风;5.步惊云失忆,成为紫凝手下;6.聂风打擂台成为周老爷保镖;7.梦姑娘再救醉酒后的聂风;8.紫凝安排步惊云宝库行窃被捕后逃脱;9.仇刚刺杀聂风;10.冯老大寻仇聂风,聂风再度入魔;11.紫凝安排步惊云救下周老爷;12.风云相见,步惊云的转变。13.聂风和第二梦的爱情;14.聂风遭到断浪毒害第三次入魔;15.聂风被傲决捕获;16.为救聂风步惊云大战傲决;17.步惊云入魔,风云二魔决斗;18.步惊云魔性消除后救下聂风;19.步惊云携紫薇共赴蓬莱岛;20.聂风受到第二梦的看护。

其中,1、2、6、9、1O、11、14、15、16和17这10个情节直接是性命攸关的武打场面,3、4、7、8和18虽非武戏但也同样事关生死。剩下只有5个情节为非生死类冲突。由此可见,在风、云二人情节冲突的设计上,有三分之二正是对“生与死”的不断重复!我们甚至可以把聂风这个一号人物事迹归纳为:被救4,被救7,再次被救18;决斗2,决斗10,再次决斗16。可怜的聂风,要么是为魔性所驱,沦为丧失人性的武打机器;要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别人仇杀的倒霉蛋儿。原著中气质超凡、备受钦慕的聂风,就这样被改写为剧中最没有灵魂的人物。

以上所谈,是造成《风云决》叙事失败的表层原因。若想更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导致因果关系混乱和情节重复单调,则需深入故事探寻其内在结构。这里不妨借用叙事学的基础理论,认真剖析其叙事病症。法国结构叙事学家格雷玛斯(Algirdas Julien Greimas,1917—1992)的角色模式理论,可为我们提供这样一种简便的分析工具。但对于动画行业的制作编导而言,这个理论或许还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先做些简单介绍。

在格雷玛斯的理论中,故事中的众多人物被区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六种相互关联的基本角色,如下图示。

根据这个角色模式,故事中的所有人物,其身份是由他们各自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比如说主角,他成为主角的前提,是“如果一个角色x希望达到目的Y,那么X就是主角,Y就是对象。”二者构成了“故事中最重要的关系”,即“追求某种目的的角色与他所追求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主角既然要追求某种目标,那么就可能存在着某种引发他行动或者为他提供目标和对象的力量。这种力量格雷玛斯称作‘支使者,而获得对象的则称为‘承受者。”“支使者”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某种抽象的力量,如社会、命运、时代、智慧等。换句话讲,对象为主角提供行动的目标驱动,并以此关系确立主角的地位;支持者为主角提供行动的力量保障;助手则在某地或某些环节起到具体的帮助作用;对手则反其道而行,用于制造矛盾冲突,增加主角实现目标的难度。

这个角色模式的意义在于,它从内在结构层面揭示了主角之所以为主角,故事之所以为故事的原因所在。即,主角存在于主角和对象的追求关系之中,故事则产生于主角追求对象的过程之中。如果一个主角,在故事中没有自己的对象,当然也就不会有追求对象的过程,那么这个主角将仅仅停留在故事编撰者的臆想之中,无法成为真正的主角,也无法演绎出真正的故事。这个结论,不仅仅来自理论工作者的案牍之上,同样也来自于好莱坞编剧的创作经验之中。罗伯特·麦基就持有这样的观点:“一个主人公欲望的能力形成了故事设计中一个被称为故事脊椎的重要成分(又叫贯穿线或超级目标)。”这里的超级目标,指的是贯穿全剧、统领主人公各个场景内的小目标的总目标。它正是格雷玛斯角色模式中的“对象”。

现在,让我们从抽象理论回到电影《风云决》上来。在角色模式这把钥匙的帮助下,我们得以抛开故事内容层面的表面现象,直接深入角色的内在结构,发现其中隐藏的核心问题。这就是:主角迷失了对象!

《风云决》影片开始部分,有一段由两个武打情节组成的背景故事。讲述了风云二人在刺杀雄霸的过程中,聂风入魔,步惊云依照聂风之前的叮嘱,不得不手刃聂风,导致风、云二人大战并失散的事件。在此情节中,出现过两个目标,一是报仇。但它不能算是角色模式中的“对

象”,因为雄霸被成功刺杀的同时便意味着这个目标的结束。二是步惊云不得不杀死入魔后的聂风,从而引发兄弟情谊和忍痛杀之的情感纠葛。这个矛盾纠葛,也是在剧中唯一得到首尾呼应的主题。在影片开始处,聂风交代步惊云:“我要压不住魔性,杀了我!”在影片结尾处,步惊云做出回应:“原来的我会(杀死入魔后的聂风),现在的我不会。”这种贯穿首尾的二元逆转,说明它正是角色模式中的“对象”。

但遗憾的是,这种贯穿仅限于片头和片尾两处。在除此以外的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银幕时间内,再难觅“对象”的踪迹。继第一次风云大战后,聂风误认为步惊云已为鳄鱼所食,于是就开始了借酒浇愁的潦倒生活,间或还需应付针对他的数起谋杀事件——这些谋杀和聂风在“对象”内的“被杀”没有任何关联。因此,聂风完全脱离片头塑造的舍生取义之路,失去了自己的“对象”。步惊云则失去了记忆,当然不可能再去寻找聂风,并承受亲情和道义的痛苦煎熬。这使得步惊云脱离了既有“对象”所指引的方向,也令步惊云身上大义灭亲的侠义光环消失殆尽。因此,两位主角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完全迷失掉了自己的“对象”。他们在完成主角追求对象的道路上,真可谓迷途远矣!

角色模式理论告诉我们,缺乏对象的角色,无法担当主角重任。而电影总是要有主角的,观众也总在寻找主角,好在他的身上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时候,傲决便成为了混淆视听的“主角”。虽然身为三号人物,但他却位于相对健全的主角框架之中,具有构成主角所必要的诸多外部条件,即对象(麒麟血)、助手(段浪和残姬)、支使者(野心)、对手(无名和风、云二人)、承受者(决剑)。之所以说他是在混淆试听,冒充主角,是因为电影中的其他情节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主角应该是风、云二人。从故事中的爱情副线来看,只对风云二人的爱情进行了美轮美奂的渲染;从故事的首尾呼应,或是说故事整体上的二元逆转上来看,也是风、云二人在担负这个逆转。这些都表明风、云二人应该是主角,只不过是两个塑造失败的主角而已。

角色模式理论认为故事形成于主角追求对象的过程之中,而对象的迷失,决定了风、云二人在片中缺乏自己的行动动因。但主角总是要有所行动的,既然自己动不起来,那么就安排别人来驱动他们吧!因此,两位主角变成被动的木偶:云被紫凝发现并救起,苏醒后失忆,成为紫凝手下,先后被支使过当模特、偷狗、行窃和救人;风先后被第二梦救过两次性命,被周老爷挑中当保镖,被冯老大寻仇,被邱刚刺杀,被段浪残害,被傲决捕获,被魔性驱使和步惊云决斗,最后的下场是被第二梦看护和囚禁。这些完全脱离“对象”的故事情节,生拼硬凑,根本是无法承担故事“发展”重任的。

现在看来,对象的迷失,正是《风云决》叙事失败的根源所在。按照角色设计的初衷,没有理由出场的主角要找个理由上场,以保证主角应有的出镜率,这导致因果关系的混乱;而没有了对象羁绊的情节反而拥有了绝对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展,所以生死冲突才能大行其道,这造成情节的单调和停滞。虽然在美术人员的努力工作下,电影最终营造出了精彩的视觉效果,但叙事的失败,却把它们降格为眼花缭乱的视觉快餐,无法具备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有个细节或值一提,在《风云决设定画集》提供的《制作人员名单》中,详尽列出了上至导演,下至录音,乃至网络支持等多达72类制作人员的姓名,唯独难觅编剧的身影。这种现象,值得动画行业好好反思。

注释:

①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一形式与风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4页。

②马荣成,风云决设定画集,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9年,其内提供的剧中人物排序方式是:聂风步惊云傲决……

⑤范志忠,马华动画编剧学,浙江大学出版杜,2009年第125页。

④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⑤⑥动画电影《风云决》改编自马荣成先生的代表作品《风云》,后者为香港漫画经典之作。

⑦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8年第227页。

[作者简介] 赵明荣(1973—),女,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现任职于上海电视大学文学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国产动画电影;钱为钢,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任职于上海电视大学文学艺术系。

猜你喜欢

主角冲突对象
神秘来电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