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经济的创新之作:评《21世纪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
2009-09-27刘纯彬
刘纯彬
生物经济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学者斯坦·戴维斯和克里斯托弗·迈耶于2000年5月正式提出的。几乎同时,中国国内学者也开始了生物经济的开创性研究,提出生物经济是以生物科技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经济形态。自此,生物经济概念在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日本、新加坡、欧盟、澳大利亚等纷纷将发展生物经济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作为国家研发重点,予以重点投入,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生物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点。中国政府也于2003年确定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即切实加强源头创新,重视集成应用,积极推进产业化,确保生物安全,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内外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实践表明,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各国经济新的生长点,生物技术产业化已经遍及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农业以及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生物技术产业崛起将有力推动第四次浪潮的形成。生物经济正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21世纪新经济形态,将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然而,世界生物经济的发展刚刚处于成长之中,虽然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发展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实际上,究竟如何从国情出发发展中国的生物经济,尤其是如何加快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等问题,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和争论,还有很多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
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奇、李荣杰、孙自铎研究员的新作《21世纪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该书以经济形态演变规律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了生物经济引领21世纪经济发展的趋势,并比较研究了世界各国推进生物经济的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中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战略。该书还从生物经济与新材料革命、生物经济与农业革命、生物质利用与循环经济、生物经济与人类健康、生物经济与生态环境、生物经济与新能源开发等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生物经济与生物质开发利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探讨了生物质利用的技术路径与生物质的产业化,最后对国内外的生物质利用展开实证比较研究与个案研究。
该书紧扣时代脉搏,以当今世界前沿科技和经济发展新趋势为主题,密切结合我国国情,以全新的视角、规范化和实证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洗练的语言对生物经济展开全景式研究,从多侧面、多视角研究和回答了生物经济与生物质开发利用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创性的探索了我国生物经济与生物质开发利用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理论体系,是我国生物经济与生物质开发利用问题研究的创新之力作。
总之,该书的主题是当前急需研究,却又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前瞻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相信《21世纪新经济形态——生物经济与生物质的开发利用》一书能够促进我国生物经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生物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