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刍议

2009-09-27柳立言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1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课程整合

柳立言

摘要 从信息技术教师的来源入手,就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把好入口,做好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培养,开展协作活动,让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把专家学者“请进来”等多方面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整合;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62-0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T Teachers//Liu LiYan

Abstrac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ways and suggestions of solving problems which ex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T teachers, it includes that to do it well in calculating the IT teachers, developing the cooperating activities, letting the IT teachers “out to study further” and inviting the experts.

Key words IT teachers; course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uthors address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Guyuan, Ningxia, 756000, China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现在,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2000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关于加强和改革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师范院校全体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和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成为21世纪新型的中小学教师;以计算机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为普及和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和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作出贡献。”作为基础教育母体的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中小学培养和培训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1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来源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由2类专业毕业生组成,一类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居多;另一类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2004年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对分别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根据其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有14.7%的教师毕业于计算机专业,72%来自于其他相关专业(如数学、物理等),非正式兼任教师占13%,其中又有70%以上的教师基础技能薄弱[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校时主要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程,侧重应用,缺少对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训练。在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本科和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的课程所占比重仍然很小,一般只是在第7学期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门课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能力。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各个学校实施教育实习情况不尽相同,部分学校甚至没有同步实施教育实习,学生很难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技术教学中,更不用说去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这将导致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信息技术课缺乏清楚的教学研究意识和必要的教学研究素质,很难领会时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意义,阻碍其探索出一套可行的、优秀的学科教学模式,不利于其自身今后的职业发展。

2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数量少,而且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经过计算机短期培训后上岗的,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学习和训练[2],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出现明显偏差,在其职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轻视或忽略对学科课程教学的关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是一门副课,它的存在与否对高考升学无关,因而它便成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根本谈不上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仅有的一些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机会往往也不是信息技术教师参加[3]。即使有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的培训,由于教师队伍组成的复杂性,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关注点多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很少涉及对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形成教学中的“一轻一重”,即重视教学中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其他学科教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2.2 “一劳永逸”思想占据比例过大,不利于自身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历史短,教师年轻,缺少教学经验,实践性知识缺乏。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地位,领导对这一块关注少,资金支持也不足,学校教学设备的硬件不足和工作杂、工作量大而报酬少,这些都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热情[3]。再加上社会对信息技术课评价低,有些家长一味地强调学生多花时间在语文、数学、英语上,学生不愿浪费太多时间。每周一两节信息技术课很难学到什么东西,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这方面的知识面窄,这也降低了教师再学习的热情与追求。况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如何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时对课程内容简单重复,备一次课上一周,忽视对不同学生学习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分析,教学上缺乏主动性。

2.3 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无法保证教师完全“走出去”由于受时间、经费等各方面的限制,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时间短,内容少,涉及内容大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轻视对于学科课程整合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这种培训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走出去”。

3 解决思路及建议

3.1 把好入口,做好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培养师范院校承担着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毕业后要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要重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节的实习、训练。另外,要将信息技术课程与相关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结合每门课程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相关教学软件,真正将课程整合落到实处。

3.2 多开展协作活动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另一方面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互补教学。在中小学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科之间的交流活动,让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与专业学科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与学科教师的交流明确信息技术课上缺什么,怎样把信息技术课上得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家长喜欢,这对于每位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挑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课程才能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3.3 加大经费投入,让信息技术教师“走出去”,把专家学者“请进来”目前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实际困难,如果把每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都送出去培训,势必会增加学校开支,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办学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如何能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培训一线教师,这是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种师资,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减少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增加学科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弥补教师的“短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曼燕霞,刘敏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养刍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90-92

[2]陈庆国,颜丽华,张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问题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下半月):53-54

[3]刘赣洪,贺伟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3):108-111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浅思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基础学科的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