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2009-09-25刘国庆史小春
刘国庆 史小春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教育迎来第三次全国性的普及高潮,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每个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而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任务驱动,分级教学
Abstract: With the Entry into 21st century, the education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lcomes the nationwide popularization climax the third time. The best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required as one of the public elementary course in every school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widespread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secondary school, college computer education faces the higher demand. This article mainly males some discussion in teaching mod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acces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task motivation, stratum teaching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是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强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是普及我国计算机教育、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已同英语学习一样,成为学生必学、必过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成了很多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关心的话题,为此探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以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 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
集中授课和上机实践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更以其固有的特点和独特的要求,促使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不但更新了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也为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就是这一时期的新型产物。所谓多媒体就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
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教学不是指仅仅做几张幻灯片那么简单,而是多媒体的综合应用。当然首先最基本应用就是利用幻灯片传递信息量大的优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节约我们上课板书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可以传递图形图像的特点插入大量图片信息。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主板的时候你向学生介绍主板上有CPU插座、CPU调压器、主板芯片组、存储器插座、总线插槽、ROM BIOS、时钟/CMOS、电池、I/O电路等。学生虽然知道这个概念但根本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排列等。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在课堂把计算机拆开给学生看,而这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拍成图片给学生直接感官的认识。再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制作视频动画。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组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有现场装机的效果可以把自己组装计算机的过程拍摄下来做成视频动画给学生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了。最后可以利用市场上的一些较好的教学光盘在课间给他们进行播放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新生的新兴技术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分级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国家教委的建议在中学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人数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目前高中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概念、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基本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工具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FRANTPAGE;程序设计教学中有VB、QBASIC等一般性编程方法的介绍以及应用。
我们也调查过我校部分2007年入学新生的中学计算机的学习情况,大中城市的中学都开展了计算机教学,有部分城市也像江苏省一样将计算机教学纳入了高中的会考,但是所学内容各地区间水平相差很大,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老少边穷经济及教育都欠发达地区,不用说学,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电脑;二是高中生中的大部分学生,即使有条件,但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没有硬性要求,同学们高中期间全力以赴准备高考计算机课当然就没有保证,这样就导致了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
为了进一步了解入学新生的整体计算机知识水平,一般可以在开学前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分出不同的等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对C级学生采取补差方法
所谓C级学生就是计算机还未达到初级水平,甚至计算机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这类学生应该采用增加课时,课后补习的方法。比如说一般的学生基本上都会打字、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上网浏览信息等,而对这些学生来说,可能键盘都不会用。由于这部分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里要求掌握的内容,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里就没有涉及这方面。所以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教起,先要从最基本的指法练习开始,学完以后还要了解路径存盘操作以及最简单的Word操作等基本内容。这些最基本的操作熟练以后就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上课和上机实验了。
2.对B级学生加强实验环节
所谓B级学生就是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达到高中会考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新生中占主要部分。对于这些学生主要采用集中多媒体授课,加强实验环节的办法。众所周知,学习计算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实验,有些知识讲千遍不如在机上试一次。只有通过充分的上机实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应特别重视上机实验,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个目标层次,轻重分明。
首先在每节课开始时给学生讲解一下本次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及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对本次实验目的和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其次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停的巡视,及时发现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再次在每节课最后留下十分钟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对A级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
所谓A 级学生就是对高中信息技术部分已经掌握的非常好,考试成绩达到优秀。这些学生本课程可以免修,但对于仍然要求学习的同学则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分析、探索、交流及拓展的空间等。例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设计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实验。比如对于Word这个软件可以让他们自主编辑一个学习板报或者其他一些主题等内容,而对于Excel则可以让他们根据一些公司提供的数据做出综合性的报表,对于PowerPoint则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做一个个人主页或者其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可以从自己从网上下载。当然具体的题目和要求可以不固定,只要达到练习的效果就可以。对于做出的作业可以放在服务器上供大家共同交流,同时可以选派一些作业较好的同学来帮助一些暂时学习相对较差的同学。
三、教学内容:文理分科
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同时不同专业需要有不同的基础,例如文科类专业学生与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应用方向不同,我们应根据应用需要确定基础知识的范围和重点。基础知识应服务于应用目的,不宜脱离应用去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宜结合应用进行学习,够用为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可以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按照若干个模块来组织,考试形式也应与现行的“通考”不同。由于地域局限、基础差异,分模块考试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其所需选择模块学习,避免教师由于学生程度不同而难以开展教学的局面。目前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模块1: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
模块2:计算机中的信息存储与表示;
模块3:系统组成基础;
模块4:微机操作系统及应用;
模块5:Word文字处理系统;
模块6:Excel电子表格软件;
模块7: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
模块8:多媒体技术基础;
模块9:计算机网络技术;
模块10:Internet基本操作(含简单的网络知识,侧重于Internet上的信息浏览、交流);
模块11:个人网页制作。
模块12:程序设计初步;
对于诸如电子、通信等理工类专业,由于在今后专业学习中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和计算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而一些简单的内容会自学掌握,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可以选择模块1、2、3、5、6、7、8、9、11、12,组成一级理,对于其它专业,鉴于对计算机的要求不是太高的原因,只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所以只要选择模块1、2、4、5、6、7、9、10、11,组成一级文。这样,既能照顾到文、理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不同需要,又能覆盖了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的较高要求。
四、教学考核
我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考核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突出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着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计算机使用意识的形成。所有知识考试建议采用“无纸卷”方式在计算机上进行,重点考核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库、PowerPoint 、word等。一般可采用专用的考试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学考核。
以上是我们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当然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总之能把这门课程变得更贴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参考文献:
[1]谭浩强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所会学术论文集 《解放思想 勇于实践 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北京: 2002年7月
[2] 黄迪明《计算机应用基础》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
[4] 薛萍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 22期
[5] 张瑞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贵阳大学学报-200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