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焦虑成因分析
2009-09-24欧阳群宏
摘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有明显表现,其成因既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还有个人方面的。心理焦虑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克服,包括努力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全新的角色定位;倡导“大气”和“大爱”,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发掘潜质和潜能;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要求;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对策
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承担的工作量上都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他们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担负着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神圣职责。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焦虑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的表现
从心理学上说,焦虑是人们对现实和未来的着急与忧虑的心理体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上的焦虑。比如,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不适应高职教师这一角色;对工作性质、对象、任务、目标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对工作价值和前景不乐观等。二是学习上的焦虑。主要是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对学习的对象、内容和方式无从把握,时间紧迫感强,学习目标摆动性大。三是生活上的焦虑。主要是感到生活压力大,衣、食、住、行等无序,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社会角色模糊。上述焦虑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青年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成效。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的成因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学校和个人等的多方面因素。
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对教师价值的认可度与教师心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由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投入有限,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被社会上许多人认为是“末流教育”,从而使高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心理落差较大,容易滋生焦虑情绪。
学校因素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成的,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方法以及师资水平、设备条件等还不十分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对身居其中的青年教师而言,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与其他的高等院校有较大差距。现实的差距,自然容易催生内心的焦虑情绪。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缺陷也加剧了这种情绪。有学者将我国一些高校比作衙门,认为教师不过是三班衙役。事实上,包括高职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论著数量和等级、科研立项的等级和金额、获奖情况等考核指标的重压下,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是被动工作的打工者、知识商品的销售者,高校教师传统的职业认同感受到了严峻挑战。
个人因素青年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对社会、高职院校、学生认识不足,特别是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有职业资格的寥寥无几,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更是少之又少。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恰恰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这部分青年教师怎会不心急如焚?另外,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已不局限于从师范院校引进教师,“进口”渠道日益多元化,许多非师范出身的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因而在短期甚至较长时间内就会表现出较强的不适应。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焦虑的对策
针对引起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焦虑的各方面原因,克服他们的心理焦虑也需要采取从内部到外部、从短期到长期、从简单到复杂的多方面、多角度措施。
努力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全新的角色定位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但内因起主导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心理的存在与否、强度大小如何,个体差异很大。心理品质好、心理承受力强,则焦虑情绪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也程度较轻。所以,青年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增强心理承受力。良好的心态是生活快乐的秘诀,心理学家认为,应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要带着怒气去工作和生活。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限制,期望值不能过高,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能因现状与预期相差太大而理想破灭。可以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在朋友与家人的帮助下减少不良情绪对自己的伤害,在沟通和交流中宣泄不良情绪,舒缓压力。去除功利心,以一个教师的良心对待工作,也是获得良好心态的方法之一。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走向社会,包括走向学校,是人生的必然;遭遇挫折和困难,也是人生旅程的必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难,但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其前景是光明的。二是要主动观摩、学习和正确进行角色定位。任何人置身社会,都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师、为人上级、为人下级等等。没有哪一个角色是不经学习、磨炼就能扮演成功的。初为人师,茫茫然不知为师之道,实属正常。关键是青年教师要善于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从书本中学习、在自身的实践中学习,慢慢琢磨、细细品味,才能较快地完成社会化转变,具备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防止焦虑情绪的产生。
倡导“大气”和“大爱”,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大气候决定小气候,大环境决定小环境。校园文化的和谐,对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全体师生内心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所谓“大学”,必须要有“大师”、“大厦”,同时还要有“大气”和“大爱”。此话颇有见地。前两“大”姑且不论,后两“大”对克服青年教师的焦虑情绪是十分有益的。所谓“大气”者,是指一所大学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学术氛围、宽松的学术环境、大度的学术胸怀、良好的校风学风。大气不仅是一所学校整体风貌的反映,而且会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学术的成就产生根本性影响。大气要求学校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环境。大气要求大学奉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要少提一些“高度统一”、“绝对一致”,允许和鼓励各种学术风格、多种研究方向自由发展,不要把学术研究限制在某个单一、狭隘的条条框框之中,否则就不可能有学术的繁荣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总之,大气就是大气象、大气魄。高职院校党政领导不仅应有识才的眼光、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而且要注重营造有利于拴心留人的宽松、和谐、包容、积极向上、鼓励竞争的氛围。要正视阅历、资历、学历的不同,个性、特长的差异,专业、学科的侧重,对人、对事都要看大节、大趋势,不可拘泥小节、小波折。这既是高职院校发展各项事业的需要,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竞争优势与核心发展力的重要方面。“大爱”是指大学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出发点,营造宽容的学术氛围,建立宽松而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的“大爱”主要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大学教师的“爱”主要体现在真心实意地理解、尊重和支持。大学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他们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对教师艰辛的教学科研,不仅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在经费、设备等方面大力支持,而且要在时间上、待遇上给予充分保证。总之,大爱就是大包容、大融合。初出茅庐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无论学术水平还是教学水平,无论言谈举止还是为人师表,各级领导及年长同志如锱铢必究、斤斤计较,时时拿着望远镜看短处,处处端着放大镜瞧缺点,其结果必定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值。所以,从高职院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注意营造“大爱”的校园文化氛围,无论擅长理论还是擅长实践,无论哪种学派,无论什么学科和专业,无论职称职务高低,都要人格上平等,行为上合拍,从而使大家均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置身其中,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搭建创业平台,充分发掘潜质和潜能需要产生情感,满足了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正面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负面情感。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上产生的焦虑情绪,就是因为不能满足其创业的需要。因此,应要求青年教师正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发展环境,既不能确立太低的发展目标,也不能确立太高的发展目标,否则便会作茧自缚、自作自受。同时,要给他们搭建尽可能宽敞、舒适的创业平台,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质和潜能,满足其创业需求。例如,为青年教师指定中老年教师为导师,双方签订“师徒协议”,使之获得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加强晋级、晋职的业务指导,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自信心。
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满足青年教师的合理需求高职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做不到的。对青年教师,既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又要在生活上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青年教师往往是在经济上工资低,在生活环境上人生地不熟,经验缺乏。他们就像一棵小树,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所以,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正当合理的生活需求。例如,要落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性待遇;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为青年教师提供廉价出租房,办好单身职工食堂;在吸纳他们参加无偿科研活动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有偿科研活动的条件,使他们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关职能部门,如工会、妇联,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婚、丧、嫁、娶等具体事务。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仅能极大地缓解青年教师生活上的焦虑情绪,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和办学活力。
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青年教师不仅处于业务进步的黄金时期,也处于思想活跃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党组织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因此,要积极从思想上重视青年教师,从感情上贴近青年教师,从行动上服务青年教师,针对不同类型青年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做好工作。为此,首先要在青年教师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对未到离团年龄的团员青年教师,要成立专门的团组织;对已到离团年龄的青年教师,要在政治上主动关心,激发他们靠拢党组织的热情。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要按照“坚持标准,优化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社交欲望强烈,你不去占领其业余时间和多余精力,自有别人占领。高职院校的党团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开展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文体、专业、社交等活动,用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的活动形式、广泛的参与范围来吸引他们,使他们远离牌桌、酒桌甚至黄、赌、毒的侵扰和威胁,引导他们自觉形成讲党性、讲团结、讲风格,比政治、比业务、比创新、比奉献的良好风尚。这样,既能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又能有效克服青年教师焦虑情绪的产生,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叶章勇.从国际比较角度看高职“双师”素质及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2]邱德雄,吴停风.漫谈“大学”之“大”[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3]刘桂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作者简介:
欧阳群宏(1966—),男,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校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