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拟态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2009-09-24崔砚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拟态考研环境

现代的大众传媒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且这种影响凭借着迅速及时、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现方式日益加深。人们不自觉地将媒体所营造的环境当做了解世界的重要参照。渐渐地,人们便习惯于接受并认可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介信息,生活在这一大大超出人们所触及的现实环境的另一种环境中。这种环境不是实实在在能够感觉到的事件或人、物、直接听到的观点本身,而是关于它们的复制符号或摹写。它是与现实环境并存的拷贝世界或象征世界。

一.对于拟态环境的认识

1.拟态环境的定义

拟态环境,也被称为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①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较早意识到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这一特殊信息环境。他在《舆论学》中指出:现代报刊等新闻媒体乃是人们接触超越视野以外环境的主要工具,媒体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这样,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媒体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同时,李普曼还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映。”②

李普曼不但指出了现代社会信息环境替代客观环境的现实,而且指出这种替代的结果除了影响人的认知行为外,也会影响现实环境,使现实环境无形中涂抹上信息化的色彩。

2.媒介在构建拟态环境中的作用

a.大众传媒使得拟态环境得以形成

大众传播时代,在信息的“传播—接受”关系格局中,受众将监测环境的事务委托给了大众传媒组织。因而,某事件能否成为新闻?成为什么样的新闻?执掌这些问题决定权的正是记者、编辑等传播者。他们因其权力特征而被称为“把关人”,行使权力的行为被称作“把关”。考研论坛,是考研人的网上考研家园,主要向考研人提供考研问题咨询、考研公共课讨论、考研专业课讨论、考研学校试题笔记和招生信息讨论等

首先,就是约翰·奈斯比特所指出的“新闻洞”现实,报纸“新闻洞”是一个有一定规范的封闭系统,当报道一件新事情时,就必须略去一件或数件其他的事情。③

其次,把关要考虑到哪些事实具有代表性,只有具有了代表性,由放过门区的新闻事实所结构出的拟态环境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环境的反应、缩微,才具有“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在传播学实验研究中指的是“开展研究的条件能充分反映真实世界状况的程度。”④这里借用来指拟态环境能充分反映现实环境状况的程度。

b.媒介技术让世界成为“地球村”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各种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和频繁。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最普通的生活工具。美国成年人中有75%的人要看报,大约每天花费30分钟的时间;美国99%的家庭和90%的汽车上有收音机,每天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约有1.5亿小时。⑤人们用大量的时间来接触媒体获得信息,获得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c.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信息技术和媒体的发达,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生存空间,让人们可以生存于大大超出自身可感知环境之外的其他环境之中。对于超出自身感知之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来了解,这也让人们更加依赖大众传媒提供的各种信息。现代传媒在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广、更快的信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也不断强化着媒介所营造的信息环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我们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的含义

生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在劳动、物质消费、政治、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活动方式。狭义的生活方式只包括人们在物质消费、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的活动方式。也就是排除了人们在劳动生活和政治生活方面的内容。“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活方式的概念应该是在广义上来使用的”。⑥

就“生活方式”这四个字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扩展开来,是人们的吃穿住用行,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的方式,是人们在宏观环境下自创的微观环境。

2.媒体对生活方式的物质与精神影响

报纸、书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发挥着高效、全新的信息传达效果,其营造的信息空间,已经构成了区别于现实生活的“拟态环境”。随着网络的发展,“拟态环境”日益完整、健全与独立,我们的生活在大众媒体铺天盖地的覆盖下,沿着媒体铺设的轨迹,学习并习惯着媒体所营造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如同吃穿住用行,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只是在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面前,由生存变为了生活,由满足过渡到享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

当生活方式转向精神的层面,往往就不像物质层面那么浅显和明了,《美国人为何如此郁闷》中写到“一切在增多,幸福除外”。纯粹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带来心理上的如意与知足,“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属性。所以很多人就被赋予了派别、赋予了与时代相关的精神属性,越来越多的商业推广被媒体赋予了文化的信号,精神的属性,“拟态环境”里,每句广告语都是一种精神态度、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述,于此物质与精神统一、消费与文化接轨,催生了精神消费,赋予消费以某种精神意义,物质化变得高尚而人文起来。

“拟态环境”里不仅描述着我们生活方式的物质表现,大众传媒也担当着文化传承、思想整合和智慧创生的职责,为人类构建精神的世界、守护心灵的家园。所以媒体也是物质与精神交汇、撞击与排斥、统一的主体。

三.实证反映

拟态环境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量化分析一定会是徒劳的,但是从一个原生态的地方开始逐步被拟态环境所改变时,这样的力量就格外的明显了。柯克·约翰逊博士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中,就清楚的向我们展示了电视这样一种普通的媒介方式所营造出的拟态环境,对于印度村庄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研究主要是在印度达瑙里村进行的。达瑙里1985年才出现首台电视机,到1995年,104户家庭中仅25户有电视机。到现在为止该村仍没有有线电视,只能收看当地的全国性频道——全印电视台。

“电视进入村庄前,人们按照古老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他们早睡早起,晚上9点半左右早早睡觉,早上5点多左右起床。总的来说,他们睡觉时间较长,交流也较多,村民们常常根据年龄和性别在各个小圈子里聊天。闲聊是另一种消磨时间与娱乐的方法,并且是获得信息的一种来源。

现在,随着电视在乡村的出现和增多,情况变了。生活不再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安排,而是根据电视节目的时间表来定。人们调整他们的工作和其他活动,以免错过他们喜欢的节目。男人们甚至分担家务活,以便使女人们能看上电视。表面上看,村庄更加安静,但人们家中却十分嘈杂。”⑦

电视在印度村庄中另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广告。消费主义,特别是对都市商品和都市生活方式的渴求,已经极大的增强了。这一点在那些心气高涨的年轻人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以至于村中的老人们担忧,如果这些愿望和需要无法满足,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他们还对村里的年轻人的日益傲慢和他们对长辈的不敬感到不满,并将此归咎于电视的负面影响。

在拟态环境影响日益显著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面临着快节奏的时代,永恒与执着被人们快速抛却。在人们行色匆匆的背后,自然与生态对人类的付出也快速的超出负荷。当自然的物质世界愈发匮乏之际,我们的生活在快速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快速消亡。现在宣扬的生活方式中抛弃掉的,也许恰恰是最珍贵的。于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去改变。

尽管大众传媒上时不时会出现各类公益广告,但整体的“拟态环境”里,仍然充满着对物质的崇拜;尽管和谐的舆论引导一直占据主流,但整体的“拟态环境”里,仍然会出现着对消极的生活方式的宣扬。

生活方式属于我们自己。为别人创造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状态,适合自己的性情,适合自己的趣味,就是好的生活方式。适合自己,同样也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对自己应该如何活着来进行新的诠释。

注释:

①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第127页

③王建珂:《“策划新闻”多了,真正的新闻少了——谈媒体公关需要把握好度》

④Straubhaar,LaRose,1997, P415

⑤戴海波:《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中华传媒网,2006.10;

⑥万斌:《历史哲学论纲》,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45页

⑦柯克·约翰逊:《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第12,13页

崔砚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学生。

猜你喜欢

拟态考研环境
我的考研故事
高校给考研学生免费加鸡腿
日语拟声拟态词及其教学研究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环境清洁工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漫观环境
考研侃点
你能找到它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