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巷》一诗教学总结

2009-09-24王晓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雨巷首诗姑娘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雨巷》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意境上的朦胧美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基于以上这几点,在教学这首诗时就会让人感觉无从入手,教师讲得多,讲得累,学生反而听得烦,且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到最后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这首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这首诗的格调比较低沉(如:独自、寂寥、忧愁等词),读后可能让人比较压抑,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性格不利。如何才能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经过多次实践,我在备课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从诗意美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步,在介绍作者思想生平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愁怨的;第二步,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在一个江南的小镇上,天下着蒙蒙细雨,一条悠长的小巷中,有一位忧郁的诗人……”然后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诗歌,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雨巷中彷徨着一位诗人,又彳亍着一位姑娘,他们在雨巷中飘然相逢又飘然相散,这景、这情引起我们多少幽思。紧接着让学生把刚才的感受或联想到的写下来(不管是在听我朗读,还是已经跑到了江南的小镇上。),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自编故事。写完后互相传看,挑选优秀之作在全班交流,学生们异常兴奋,踊跃发言。有一位学生最后总结:“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姑娘从诗人的身旁飘过,然后很快消失在雨巷的尽头,留给诗人的只有失落、悲伤,还有一些说不出来的感情。”我在一旁适当加以引导:诗中的两个意象都非常美。一是雨巷,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天地。二是丁香,是古典诗词中较常出现的意象,往往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我们总希望“撩”开这位“姑娘”神秘的“面纱”,想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姑娘”当作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可以联系特定的政治背景,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理解得更“实”一些。这样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诗歌的意境,也理解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又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好机会,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仔细回味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在于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找到了一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的新路子。课堂上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把学生真正变为了课堂的主体,也使学生学会了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

长期以来“授受式”教学已让学生变成了接水的容器,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思考与创新才能,而教师也早就习惯了“教参+教案”式的留声机作用。用这种方法教学这首诗,改变了传统的诗歌教学的模式,既抓住了教学这首诗的切入点,又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自由中领悟诗歌所散发的美的文化内涵。

王晓燕,女,甘肃甘南师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雨巷首诗姑娘
《上课没人抢》
秋姑娘的信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泥姑娘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你是不是故意的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