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9-24赵敏
赵 敏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现状
重知识储备而轻视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当代教育的软肋之一,主要表现是学生高分低能,其最严重后果则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关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基于个人还是社会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意识到了这种重要性,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做出了“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称:“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2002年以来,全国学联、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意见强调今后的“素质拓展计划”将以培养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而其重点则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太多的针对性,往往是笼统地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但在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等方面则付之阙如。因此,寻求一种新
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便势在必行了。
二.拓展训练用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拓展训练即是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对于拓展训练,人们已经逐渐熟悉。这种训练方法源于二战时期英国的Outword Bound培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我国,如今已风行于我国的各种企业培训之中。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拓展培训特别注重知行合一,讲究让学员在亲身经历中把握道理、感受真知。其操作模式遵循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先让学员参与一些经过特别设计的项目,在项目参与完成之后,由老师(教练)与学员共同进行总结,积累有益的经验,指出不足与尚待改进之处,之后再将改进之后的经验应用于下一个项目的实践之中。因为是从实践中学习,再应用于实践,所以其说服力与取得的效果都是惊人的。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可谓是颇费苦心,它秉承了商业服务中服务细化的风格,对于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专门的项目设计:如为培养团队精神,有所谓的“齐眉棍”、“孤岛求生”等项目;为培养沟通能力,则有“信息传递”、“地雷阵”等项目;为培养相互的信任感,则有“背摔”、“破冰”等项目。这种专业性和针对性正是其效果的有力保证。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训练也有专门的多达数十种的项目设计,限于文章篇幅,我们介绍其中的两种:
1.创新走
项目规则:每位学员采用一种走姿走上十几米,走姿不得与他人重复。
注意事项:人数越多难度越高,若人数不足可要求每位学员采用几种姿势。
2.冰山取水
项目规则:一个直径约7米的圆圈(冰山)中心有一装满水的水杯,要求学员在不进入冰山的前提下取走水杯,且水不得溢出水杯。
辅助道具:绳索、水杯
与“冰山取水”相比,“创新走”项目显得简单得多,然而简单并不就意味着其效果的降低。在笔者的实践中,“创新走”也好,“冰山取水”也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者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和良好效果。
我们不妨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个项目能够起作用的内在机制。我们先将创新能力进行一个细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大约应该包括相应的意识、思维、知识储备、人格养成、实际运用能力等几个部分。也就是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包括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新知识的积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人格的养成等五个部分,是这五者的综合体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走”、“冰山取水”就是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设置的问题,所着眼的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激发,最需要的即是调动受训主体的情绪,使其对创新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而在上述的两个拓展训练项目之中,项目本身明确提出了意识创新的问题,而且其场面往往是数十名学员欢聚一堂来共同面对同一个问题,这种氛围极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新、求异的兴趣和创新冲动,从而保证了受训学员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有了创新的意识冲动只是开始,创新思维的激发才是问题的关键。创新思维是由相反相成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所组成的,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求异性、灵活性、反常规性、突发性、新颖性等特征。创新思维有利于学员顺利解决新的问题,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与此相应,上述“创新走”和“冰山取水”这两个项目提出的均是非常规问题,因此需要非常规的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采取求异、灵活、反常规的新颖的方式。换句话说,这两个项目就是针对创新思维的特点提出了要求,故其能够激发创新思维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第三,两个项目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充满了“陷阱”,学员很容易就“失败”,而这些失败正是项目设计者所希望看到的。这些项目的操作规则对于这些失败基本上都是采取一种容忍的态度,即允许失败。其目的是希望学员在失败之后积累相关知识,以便达到成功。而经过这种反复之后,学员也往往能够做到迅速地积累相关知识,从而有助于创新习惯的养成。
上述三个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以后,其实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有所提升。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决定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两个方面。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这一方面是教育所无法改变的。但教育能够改变后天环境,而后天环境则是人的创新能力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拓展训练正是刻意地、人为地创造了一个良好地创新环境,通过学员在这种创新环境中的反复实践,提升其创新能力。
最后,要真正成功地、长久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创新人格。创新人格主要包括顽强的意志、毅力、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等多个方面。前文已述,拓展训练允许失败,甚至刻意设置失败,其目的即在于培养学员顽强的意志、毅力,培养学员对挫折的耐受力,最终养成顽强的性格和一种百折不饶的创新人格。此外拓展训练的整体氛围宽松,气氛活跃,项目的完成基本上都是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这也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良好的人格。
事实上,有许多高等院校都已经在运用拓展训练来完善学生的素质和开发学生的能力了。笔者在运用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总体而言,拓展训练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可谓是效果显著,成绩喜人,受训后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特点,其创新、创造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大学生们对于这种培养模式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受,其受欢迎程度接近于100%。综合数年来的统计数据,在带领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专项拓展训练之后,95%的受训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创新意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85%的受训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由此可见,拓展训练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重任的。
三.拓展训练运用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须注意的问题
尽管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它也不是包治百病、药到病除,毕竟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任务,我们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并且,在操作中,有几个方面特别需要我们注意:
1.项目的选择是关键
拓展训练的效果好坏,最为关键的是对于拓展训练的项目进行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即成功了一半。在项目选择时,一定要照顾到受训对象的特点。以笔者的经验,大学生普遍喜欢新颖、娱乐性较强、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而对于挑战性较强、需要付出一定体力、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的项目则不是那么喜欢。此外,他们比较排斥已经参与过的项目,这也给我们的项目选择及项目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安全性问题
在拓展训练中,保证安全应当放在工作的首位,如果连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那么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部分。所谓注意身体的安全,是指在项目的选择方面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要尽量要避免选择风险度较高的项目。此外,大学生虽已经成人,但在心智上并不是特别成熟,因此在项目的执行中也容易发生意外,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的操作过程中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还有一个安全问题是心理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内心相对敏感脆弱的同学,老师在项目操作过程要特别注意加以保护,以免其心灵受到伤害。
3.项目的师资问题
拓展训练对师资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拓展训练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口才、敏捷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另外还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拓展训练师都仅仅是一个项目规则说明者和秩序维护者而已,离优秀乃至合格均有一定的差距。比较而言,高校的教师是有一定的专业优势的,只要加以培训,努力学习,是能够扮演好拓展训练师的角色的。
4.项目的场地问题
拓展训练的场地选择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利用学校篮球场、足球场之类的场地,能够节约成本;但因为环境相对开放,学员容易受到干扰,最终会影响训练效果。如若租借专业拓展公司的训练场地,受干扰的因素大大降低,训练效果要明显好于学校的场地;但其弊端在于成本太高,兼之拓展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故这种方式也难以长久的维持。而关于场地的配置问题,目前尚没有太多的办法。
5.项目的效果保持问题
与所有的教育方式一样,拓展训练的教育效果也是符合遗忘规律曲线的。在受训初期,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都非常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热情会逐渐冷却,创新意识会逐渐消泯,创新能力也就得不到太多的提升了。因此,为保证效果,我们需要经常性对学员进行刺激,以便使其保持在良好的创新状态。效果保持是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要形成规律性、周期性。另外,拓展训练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有着良好的效果,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我们应当抛弃其他的教育方式。正相反,我们应该海纳百川,综合各种有益的方法,以拓展训练为主,其他方式为辅,争取效果的最大化。
总而言之,拓展训练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勤于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就能够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做好。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 本文出于浙江省教育厅“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60574。
赵敏,男,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