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旅蓉同乡会特征
2009-09-23赵春芬
赵春芬
摘 要:民国时期旅蓉同乡会乃同乡组织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既具有同乡组织的共同特征,又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成都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抗战爆发而发展迅速,因受西方民主思潮影响而广纳会员,因军政会员的入会而政治特性显著。
关键词:旅蓉;同乡会;会员;理事;监事
中图分类号:K29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37-02
清末民初,会馆、公所渐趋衰微。“一种社会制度,在旧母体逐渐老去的暮景中,新个体即由母体的躯壳里逐渐的蜕化而去,而以新的形式,崭露头角。”[1]这种“新的形式”便是同乡会。民国以来,同乡会组织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尤其是旅蓉同乡会更是如火如荼。由于旅蓉同乡会同属同乡组织,因此它具有同乡组织的一般性特征。但又由于旅蓉同乡会处于政局动荡、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因此它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同乡组织的显著特征。
一、数量众多
民国以来,成都民族工商业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30年代中期,成都的现代工厂已发展至70余家,[2]已有商店17497家,[3]银行、钱庄已发展至70余家。[4]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政治经济中心西移,大量工厂内迁,仅在1937年11月到1938年11月的一年中,迁往四川的就有250家。[5]1945年,成都有各类新式企业330家,[6]商店数目达到了28480家。[7]成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聚集了大批产业工人,1936年有工人1.87万,而1946年仅成、渝二市就有工人15.4万人。[8]成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入川,更以成都、重庆两市为甚。1945年,迁入成都的外省移民大致在21万多人。[9]
大量异乡之客涌入成都带来了语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为了在异地他乡长期保持着同乡的联系和情感,致力于商业的组织、同乡商业或贸易利益的维护,[10]一种以乡土为纽带,以传统优良的道德观、价值观为指导,以相互定期与不定期的聚会、娱乐及彼此的互律为活动方式而又区别于旧同乡组织会馆(公所)的新式同乡组织旅蓉同乡会在成都迅猛发展起来,[11]其数量相当可观,遍布成都市内大街小巷。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成都共有150多个同乡会,其中省外旅蓉同乡会120多个,省内同乡会30个,远远超过上海117个旅沪同乡会。[12]在1946年的18个省中,几乎每个省都在成都成立了旅蓉同乡会;在1939年四川135个市、县中,[13]除了少数县外,其它每个县(市)都在成都成立了旅蓉同乡会,或为独立的省、县旅蓉同乡会,或为多县联合同乡会,如川南的宜宾、庆符、兴文、高县、古宋成立有上川南旅省同乡会;或为多省、多县联合同乡会,如两湖旅蓉同乡会、燕鲁辽旅蓉同乡会、酉秀黔彭四县旅省同乡会等;或为专门同乡会,如杭州省立七校旅蓉校友会、岳池旅省同乡会学友会等;或为外籍同乡会,如侨川韩人同乡会,但仅见此一例。
二、会员成份复杂
民国时期,封建余孽殆尽,西风东进,民主肇兴,民权思想浸润民心,身份等级观念渐淡。旅蓉同乡会打破身份界限和条件限制,广泛吸纳同乡会员,原则上只要是旅蓉同乡、“不分性别、职业”皆可入会,[14]因此,旅蓉同乡会会员中既有政府官员、军人、警察、律师,又有商人、工人、技术人员;既有教授、高校学生、医生、护士,还有编辑、记者等新闻界人士,甚至还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界人员。
从可统计的旅蓉同乡会会员来看,其身份比较复杂,来自工商行业的4047人,占总数的35.6%;政法系统2238人,占总数的19.7%;学生1511人,占总数的13.3%;军界1329人,占总数的11.7%;文教系统934人,占总数的8.2%;医护行业140人,占总数的1.2%;新闻媒体94人,占总数的0.8%;律师63人,占总数的0.55%;宗教17人,占总数的0.15%;农业11人,占总数的0.1%;其他1180人,占总数的10.4%。
三、理监事层次较高
从可统计的成都旅蓉同乡会768名理监事文化水平来看,高等学府毕业的理监事371多人,正在高等学府学习的67人,共占总数的57%;中学毕业生59人,仅占7.7%。可见旅蓉同乡会理监事人员普遍文化素质较高,特别是部分理事长、监事长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涪陵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监事张范九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江安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李剑彬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常务监事张荣宪毕业于中央军校,罗江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范士毕业于省立师范大学,巫山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陈国藩毕业于中央警官学校,蒲江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张良卿毕业于成都高师,江津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程资民毕业于四川军官学堂,资阳县旅省同乡会常务执行委员罗远辉和黄周、新繁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叶兆祥、南充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何蕖毕业于四川大学,新繁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叶伯兴毕业于交通大学,万源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董咸亨毕业于国立北京法政大学,什邡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马昆山毕业于中央军校高教班,青神县旅蓉同乡会发起人陈健蜚毕业于吉林法政学堂,古蔺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监事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雷波县旅蓉同乡会发起人刘伯庄毕业于四川军医学校,绵阳县旅蓉同乡会发起人汪洁毕业于华西大学、理事长王运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南溪县旅蓉同乡会发起人董云峰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铜梁县旅省同乡会筹备人叶正昌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武胜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罗忠恕留学英国,资阳县旅省同乡会监察委员黄廷恂肄业于私立光华大学、常务执行委员李家琢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资中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监事周奂游毕业于国立成都高师,西充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熊觉梦毕业于南通大学,绵竹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马嗣良毕业于陆军大学,两湖旅蓉同乡会理事长万耀煌毕业于保定陆军大学,江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晏俊德毕业于江西省立师范大学,宁波旅蓉同乡会理事长马地胜毕业于浙江大学,山东旅蓉同乡会监事张心田毕业于齐鲁大学。湖南旅蓉同乡会监事长刘鸿逵毕业于日本士官校,大竹县旅蓉同乡会理事长曾子玉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山东旅蓉同乡会常务理事刘书铭乃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硕士,自贡市旅蓉同乡会理事长曹任远乃德国佛朗府大学博士。除此之外,还有毕业或受训于各种军校、讲武堂、讲习所、基督教学校、旧制学堂等各类学校的人员。[15]
四、团体政治特征明显
虽然同乡会是同乡组织的晚期形态,但它同样具有同乡组织的最基本特征,即与同乡组织一样“是以家乡观念为背景的组合”,入会者是以家乡地域来划分,而不是以人员身份来界定,不分富裕贫穷、高低贵贱。因此,“在同乡会组织中,有一大批政府雇员甚至政府要员”就理所当然了。[16]
从笔者对民国时期旅蓉同乡会会员情况来看,无论是同乡会会员,还是同乡会理监事,军政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同乡会员中军政系统的3567人,占会员总数11374人的31.4%。尤其是在理监事中表现更为明显,在1583名理监事中,军政系统的839人,占总数的53%,而工商界人士只占22.2%,军政人员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工商人员,更大于其它行业的人员。[17]在这些理监事中不乏军政要员,主要有两湖旅蓉同乡会监事长贺国光,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重庆行营参谋长、副主任兼代理主任,成都行辕主任兼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重庆特别市市长;大邑旅省同乡会名誉监察委员刘湘,北洋政府时期川军第一军军长、四川省省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刘文辉,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西南盐三县旅省同乡会执行委员王缵绪,第四十四军军长、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四川省主席等职。[18]以上这些都是民国时期四川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两湖旅蓉同乡会理事长万耀煌,抚州警备司令兼第八纵队副总指挥、第二十五军军长、第十五军团司令等职;[19]安岳县旅蓉同乡会常备理事陶宗伯,川康绥靖公署中将、参军;西充县旅蓉同乡会常务监事黄元贲曾任专员、厅长、省府顾问;江苏旅蓉同乡会陈武民,中央军校教育长;贵州旅蓉同乡会理事长张彭年,贵州省议会议长、西道尹政务厅总参议。其他在各级政府任参议会议长、参议员、局长、处长、县长及以下职务和在军队任各级军官的同乡会会员众多,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民国时期旅蓉同乡会的政治性特征十分明显,既不同于以前的会馆(公所),又与旅沪同乡会的工商特征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M].重庆:正中书局,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渝初版.37.
[2]四川统计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转引自何一民.变革与发展--中国内陆城市成都现代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191.
[3]根据《四川月报》第三期1934年9月统计和《新新新闻》1935年1月11日统计综合得出.
[4]郭付人、谭继和、冯定川、何一民.成都城市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632.
[5]魏宏远.中国现代史稿下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58.
[6]抗战前后四川省工厂概况[J].四川档案史料,1985,(4).
[7]《成都概况》,原人民解放军18集团军政治部据成都商会统计资料编印.
[8]李紫翔.四川工业的前途[J].四川经济季刊,1946,(2).
[9]李世平.四川人口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211.
[10]顾德曼著、宋钻友译.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
[11]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2.
[12]郭绪印主编.老上海的同乡团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91-106.
[13]蒲孝荣.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509-515.
[14]成都市档案馆藏.“平昌旅蓉同乡会章程草案”[K].成都市政府·民政,全宗38,第2487卷.
[15][16]此数据和资料根据成都市档案馆旅蓉同乡会档案资料整理统计而得.
[17]宋钻友、叶斌.一部研究同乡团体的佳作--读顾德曼教授的〈藉贯、民族和城市〉[J].史林,2000,(2).
[18][19]沉度.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