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站等
2009-09-23建平
建 平
新中国60华诞即将到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声势浩大的国庆阅兵。从开国大典至今,新中国共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在此,让我们先回顾3次有代表性的阅兵式。为即将上演的国庆大阅兵做一个预热吧。
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
受阅部队组成28个方(梯)队,其中步兵师12个方队、炮兵师5个方队、战车师3个方队、骑兵师4个方队、海军1个方队、空军3个飞行梯队,共1万6千多人。首都30万军民参加了开国大典。
财经站
我国最早的房产税
据《周礼》记载,我国从周公摄政时期就开始征收商税的房产税。那时,个人经商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商人赢利日渐增多。统治者出于国家开支不断增加和挥霍享受的需要,开始通过征税来增加收入,当时设有专门主管收税的廛人,税种大致有五个,其中“欲布”是对市场上店铺征收的占地税;“总布”是对无房屋而占地的商行征收的地皮税;“质布”是对买卖间贸易券契使用不当征收的罚款;“罚布”是对违反市场禁令的商人征收的罚款;“廛布”是指“市邸房舍之税”,即对借用邸舍(仓库)或场地存放货物而征的税,这可以算作是我国最早的房产税。这些税收都收取铜涛币,遇到灾荒和瘟疫,商税的房产税免收。唐朝流产的物业税
公元783年,为了应对紧张的财政,唐德宗在户部侍郎赵赞的建议下推行“间架法”,即物业税。该法规定:“所谓税间架者,每屋两架为间。”也就是说,两个并列的屋架之间的空间为一间,以此为征税单位。此外,还按照房屋分为三个等级,“上屋税钱二千,中税千,下税五百”,上等屋一间收物业税两千块。中等屋一千块,下等屋五百块。
为防止偷税漏税,德宗在物业税征收上有着严格规定,凡是胆敢隐藏实有房间的,杖打六十。对于揭发这些藏匿行为的举报人,则奖励五万块钱(敢匿一间,杖六十,赏告者钱五十缗)。
该法一出,即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史称“泾师之变”的兵变。784年,唐德宗公开向全国发布声明,向黎民百姓道歉,承认自己工作失误,致使百姓受苦、天下大乱。在道歉的同时,德宗高调宣布“间架法”正式废止。
人事站
林菽庄与半个颐和园
到过厦门的人无不游览鼓浪屿著名的“菽庄花园”(也称海上公园),并得知建筑这一公园的主人是林菽庄。然而,人们却未必知道具有“博物馆公园”之称的北京颐和园有半个是爱国者林菽庄“建造”的轶闻。
林菽庄正名林尔嘉,福建漳州人,原系台湾富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林尔嘉不愿作顺民,而毅然内渡,携家眷避居鼓浪屿。其时,清廷因甲午海战惨败,议重建海军。林氏激于爱国义愤,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而慷慨解囊,捐献白银二百万两。对此,“慈禧太后立即召见,赐以珍玩,并给以侍郎官衔”的嘉奖。但是,哪知清廷却将这二百万两白银,连筹建海军的其他经费一并挪去修建颐和园。林尔嘉建设强大海军的愿望顿时变成泡影。据说修建颐和园竟花费白银四百万两。因此,当时了解内幕的清廷官吏都说:“一个颐和园,林菽庄建造半个。”
蔡希陶与云烟
抗战时期,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所在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迁到云南昆明郊外的黑龙潭。因没有经费,科研搞不成,吃饭也成了问题。蔡希陶不得已在街上开了一家花鸟店。
陈焕镛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植物学家,与蔡希陶交谊甚厚,他那时在广州。一次,蔡希陶收到陈焕镛带来的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特别名贵的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烤烟“大金元”种籽。由于云贵一带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有利于烤烟生长,蔡希陶立即开始培育。
“大金元”烟叶烤后颜色金黄,芳香四溢,“大金元”顿时闻名遐迩。解放后,经过多年培育,“大金元”成为我国所有烟草中最好的品种,它就是云烟一号。
汉语盲文之父——黄乃
黄乃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陆军大元帅黄兴的儿子,被人们誉为“汉语盲文之父”。
黄乃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奔赴延安。他精通五国语言,曾任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几十年来,他牢记父亲手书的“笃实”二字的家训,他对此的理解就是:“它蕴藏着对人要忠厚老实重信义;对事情要实事求是;对学问要专注深入三种含义。”为此,这永久的遗训鞭策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然而,就在新中国迎来胜利的曙光时,常年工作于昏暗油灯下的黄乃双目失明了。周恩来总理得知后,亲自批示,送他去苏联医治,但终究未能复明。
回国后,对生活、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激励他多方了解当时中国的盲文。由于受战争的影响,盲字符号因地而异,给盲人事业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他于是萌发了统一汉语盲文的念头。经过刻苦研究,1953年,他首次设计了一套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盲文,很快被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实施。
奇趣站
我国最早的长江大桥
早在宋初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潘美等率兵伐南唐时,就在南唐国都金陵(今南京)之西的长江江面上,用数千艘大船连接两岸,修建成一座大浮桥。据《宋史·太祖纪》记载:“初,唐池州人樊若水,举进士不第,因谋归宋,乃鱼钓于采石江上,乘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渡江之广狭。因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状,请造浮粱(即浮桥)以济。帝然之,遣石金振往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緪。议者谓江阔水深,古未有浮梁而济者,帝不听。擢若水右赞美大夫,先试于石牌口,移置采石,三日而成,不差尺寸。曹彬、潘美率兵渡江,若履平地。败唐师,进围金陵。”977年攻下金陵,灭南唐。
这座浮桥长五六千米,比修建于公元1369年的瞿塘峡长江大桥(长1925米)长得多。建造时间比瞿塘峡大桥早395年。这座大浮桥,就是最早的长江大桥。
我国最早的戒烟歌
在我国民间,早有有识之士撰写歌谣规劝烟民戒除吸烟陋习。我国最早的戒烟歌谣,是华航琛作词作曲的“戒烟歌”,此歌曾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民众中广为传唱。其歌词是:
纸烟纸烟,害人不浅。精神钱财,损伤胜鸦片。劝同胞快快戒吸纸卷烟;纸烟不吸,空气清新人不厌,纸烟不吸,名誉保全谁敢轻贱?纸烟不吸,民壮国强乐永年!
1912年初,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有识之士,为了庆祝辛亥革命的成功。出版了一本《共和国民唱歌集》,收录了当时流行的“庆祝共和”、“爱国歌”、“戒赌”、“劝用国货”以及这首“戒烟歌”等。
中国古代的女子相扑
嘉佑年间(1056-1063),正月十八日上元节,宋仁宗到宣德门观看百戏,其中有一节目,即“妇人裸体相扑”,因表演很出色,受到了皇帝的嘉赏。
其实,所谓“裸戏”、“裸女”、“妇人裸体相
扑”,只不过是女相扑手穿了无领、短袖的竞技服,颈项与手臂裸露在外罢了。
女子相扑,并非始于宋。最早为东吴的宫廷相扑活动。但是,女子相扑作为民间艺术公开表演,则是于宋代开始的。
《红楼梦》是如何传播到海外的
《红楼梦》传播于海外,是在其成书两年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底,南京王开泰的“寅贰号”商船捎带着《红楼梦》98套至日本长崎。日本成为该书的第一个外传国。
1820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约翰·戴维将《红楼梦》的两阕词译成英文。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选取书中几个精彩章节译成英文,以《红楼的梦幻》之名出版。24年后,英国人波拉选译了《红楼梦》前八回中的若干章节,发表在上海颇有名气的《中国杂志》上,该杂志行销欧美。此后,各种外文译本陆续出现。前英驻澳门副总领事裘力于1892-1893年根据全书主要内容编译成36回,在港澳出版发行。
日本虽然是《红楼梦》的最初外传国,但直至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由东京国民文库出版的80回日文译本。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译本,当属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了。
哪些人能够出入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所居之处,除了太监、宫女和王公大臣以外,其他的人一般是不能进紫禁城的。而且王公大臣也只限于乾清门之前的范围。至于后宫是不能进的,然而,根据《宛署杂记》记载,还有六种人是可以进入紫禁城的,男的有三种,女的有三种。男的,一种是“煤夫”,为皇宫送煤,可进东华门,但是也要限其一定的范围。再一种是花匠,为皇宫送花,可进紫禁城。另外还有一种人,即大雪之后,为皇宫扫雪的人,可进紫禁城。女的,就是三婆,三婆指奶婆、医婆、稳婆。奶婆即用奶喂皇子、皇女的人。皇子用生女孩的妇女喂养,皇女用生男孩的妇女喂养。医婆,即精通医药,善于诊断的女医生,年龄最小者只有十五六岁。稳婆即接生婆。这三种妇女可直接进入紫禁城,医婆、稳婆,“事竣皆得出紫禁城”,只有奶婆,幸一留用,终身无复出。
本源站
作为北京著名古迹的钓鱼台,如今是国家级的“钓鱼台国宾馆”。但“钓鱼台”这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南宋金朝时章宗完颜景偶踏及此,被这大自然的美景所倾倒。于是他在此筑一台,专为垂钓,钓鱼台因此得名,人称“钓鱼古台”。但是到了明末,这里已经“不台,亦不亭了”。如今钓鱼台国宾馆西南墙边刻着的“钓鱼台”三字,高台并非原址,真迹早已不存。1763年,清乾隆重修行宫,把金代鱼藻池的旧址滩治成湖,并引来香山之水,使之通到阜成门外护城河。到了乾隆三十九年,增建了钓鱼台台座,乾隆皇帝还亲自题写了“钓鱼台”三字,并制诗,分别刻在台西、东额石匾上。滩治成的湖,就是玉渊潭,修建的行宫就是钓鱼台。
雷池
“雷池”一词出自《晋书·庾亮传》。
《晋书·庾亮传》中记载了庾亮给温峤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这里的“雷池”,是指雷水从湖北黄梅县东流经安徽宿松到望江县东面,而积成的一个池。温峤在雷池西边驻防。这句话的意思是叫温峤不要越过雷池而向东。
庾亮是东晋明帝的皇亲国戚,由于他辅立晋成帝,掌握了朝政大权。有一年,苏峻、祖约作乱,江州刺史温峤向朝廷提出要到京都保卫。庾亮没有采纳温峤的意见,写信给温峤,信中表明自己担心西面的边疆一带,要温峤就地驻防,不要来京都。也即是说让温峤“无过雷池一步”。可是不久,苏峻的部队打至京都,与庾亮大战于建阳门外,结果庾亮被打败,弃甲逃到温峤处。后来,庾亮、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出兵讨伐苏峻、祖约,才平定叛乱。
我国最早的病历——诊籍
“诊籍”是古人对病历的最早称呼。据《史记·扁鹊仓工列传》记载:中国最早发明和使用病历的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淳于意。
淳于意,山东临淄人,自幼喜欢医学。初行医时,所用药方多不灵验,遂外出向名医求教,并潜心苦读医学典籍。在随后的行医过程中,他逐渐感到为了更加有效地治愈疾病并适当控制其流行,有必要积累医案,为此他开始对前来就医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病名、病理、症状、脉象、治疗方式与过程、预后推断及效果等予以详细记录。当时称这种记录为“诊籍”。淳于意先后记载“诊籍”25案,分属内、妇、外、牙科等。在诊断中,他还十分注意望色和切脉,在25案“诊籍”中,有10案是通过脉象来断定患者的病情。这25案“诊籍”就是我国最早的病例记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食色站
中国古代酒之最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最早的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韩非子》“宋人酤酒,悬帜甚高”。
乾隆皇帝吃什么
乾隆年间,清宫饮食十分丰富,但乾隆帝食杂粮、蔬菜的习惯不改。春季食榆钱饽饽、榆钱糕、榆钱饼;初夏食碾转儿(嫩麦制作);端阳节食粽子;重阳节食花糕。蔬菜更是“食不择口”:黄瓜蘸面酱、炒鲜豌豆、蒜茄子、摊瓠榻、春不老、芥菜缨、酸黄瓜、酸韭菜、秕子米饭、粘馓团子……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粗食,却成为皇帝的喜食,体现了乾隆帝的饮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的合理膳食。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调换菜肴,是乾隆饮食的特点:冬末春初,早晚两膳的菜肴中设两个火锅。农历四月初,撤去火锅换凉菜,六、七、八三个月早晚两膳增加糖拌藕、江米藕。冬季三个月食鹿肉、羊肉,夏季三伏食糊米粥、绿豆粥。乾隆帝全年饮食有规律,不食过冷过热物,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食暴饮,这对健康长寿是有着奇妙的作用的。
乾隆很注重保健。在乾隆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经常服用补益与长寿的保健品,如龟龄集、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椿龄益寿药酒、健脾滋肾状元酒、丸剂健脾滋肾壮元丸、密寿固本仙方等。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也就是在他年逾花甲、寿至耄耋时还经常服用一种名叫八珍糕的保健食品。
(部分内容由阎泽川、刘振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