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2009-09-22吕政
吕 政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教学大纲的科学设计到交际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从教学法流派的争论到语言习得本质的深层研究,从法到论,从外到内,层层展开,堪称一道风景,当然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其中又不乏一些不恰当之处,提出来共同探讨,以利于外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学;模式;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37-02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筹码,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活动,在大众教育里,我们的教学绝大部分在课堂中进行,由于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认定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和前线就在课堂。这也是我们不断改革,深入研究课堂的原因之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提法是永远也不过时的,然而真正深入思考,落到实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化教学大纲,并且在实践中借鉴古今中外的实用教育理念及教学经验,不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转化吸收也实非易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着实应该下一番苦功了。理论虽旧,观念可以常新,让实践永葆生机的秘诀就是要永远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不骄不躁,更不随波逐流地去了解现实,真实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然就会不合时宜,产生错误,远离实际,外语教学的道理也是如此,空洞教学,流于形式便是其具体体现。
教材是死的,课堂是活的,外语教学尤其如此,这个提法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又有多少教师不自觉地进行着照本宣科,有多少大学生在课堂上睡大觉,或者心不在焉,似是而非,相信媒体里播报的数字已不再令你吃惊。诚然,现实生活就是这样,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又不是唯一的,让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我们采取的对策,以证明我们已经为之并正在为之努力,我们也的确已经采取和正在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良,比如,我们引进了多媒体教学仪器,进行辅助教学,教室里附加一些设备,甚至建立了大型的多媒体语音室,给同学们带来了声音与图像的盛宴;我们请来了外教,试图让蓝眼睛和黄头发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好让他们“聚精会神”起来;我们还请来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某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不定期的给我们作指导,办讲座,搞评估,甚至聘他们为名誉教授;不止这些,往细里说,我们的功夫下的更深,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在这形势一片大好的外表下,我们大学生的课堂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结果是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甚至有的还得不偿失,造成不良影响,素质教育几近流产,人才培养严重缩水,诸多半成品甚至残品大量被制造出来并流向社会,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外语教学存在着诸多失败。
教育,教育,教书育人,两方面才会支撑起教育事业的大厦,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现实操作是,两手都在抓,两手都不硬,耗资巨大的教学辅助设备,价格不菲的语音室及其操作管理系统,高额的使用费和维护费,却往往只是用来看几部美国大片,或者只图省时省力低端的用来演示一些文本文档,物不尽其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资源浪费,司空见惯;再说外教问题,外教是我们“请”来的,不是随便找来的,花费大暂且不说,外教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人,真正懂教学又了解中国学生学外语现状的凤毛麟角一般,寥寥无几。“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使本来就有些思想偏激的学习者对外教更是穷“追”不台,也由此产生了对中国教师的挑剔和不认可,要求苛刻起来,其负面影响不在小处;再看某些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一切向钱看,在其位不谋其政者不乏其人,滔滔不绝却不着边际者大有人在,能解决实际问题者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我们再深层的反思反思,不难发现,我们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下的还不够,甚至远远不够。教学的关键当然非课堂莫属,那么使课堂优质高效便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交流思想与文化,那么课堂的内容就理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19世纪末以前,外语教学还只停留在解决为什么教外语的层面上,当时各国间的交往还不十分频繁,学外语更多的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相应的翻译法在外语教学中独占鳌头,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达几百年之久,并于19世纪达到全盛,由于翻译的重点在书面语的阅读和理解,口语只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就当时社会环境而言,它反映了外语教学的部分规律,是实用的,也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接下来是19世纪来到20世纪40年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发生激烈的变化,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谈判和外教活动日趋频繁,商业交通日益发达,语言不通越来越成为各国人们直接交流的障碍,人们更迫切需要口头交际能力,翻译法逐渐降温,最终为历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位给直接法,而直接法又合乎时宜的解释了外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即直接建立思维联系,以口语为基础,以模仿为主,注重直觉;当语言学不再停留在机械原子观的时候,外语教学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二次大战前后二三十年里,听说法风靡一时,从为战争培训到社会教学,外语教学怎么教被提出来并为以后的问题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学习技能化是当时外语教学极其鲜明的标志,其物化的具体表现便是大型语音实验室的出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的效果并不总是那么理想,对于无休止的模仿和重复,人们开始感到厌倦和怀疑,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已经不合时宜,此时的人们叉开始考虑语言获得的机制以及认知过程的机理,不断恢复古典语言学中的理性,从60年代后半叶起,各种新的外语教学思潮相继出现,有批判语法结构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而主张以连续情景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或视昕教学,有以批判习惯形式论而主张认知习得论的认知法,有以批判语言结构论而主张语言功能理论的交际法或功能法,还有以批判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沉默法、顾问法、暗示法等等等等,可以说当前的外语教学,方法各异,百家争鸣,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借鉴并付诸实践,用之于课堂。
纵观历史,横比中外,在大的教学体制框架内,重塑外语教学课堂是当务之急,它的关键不是建立更大更豪华的语言实验室,不是请更多更好的外教,更不是聘更高更权威的专家教授,花点时间和精力,在现有的教学设施基础上紧紧抓住课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理论最终还是要为实践服务的,综合而论,综合而学,综合而用,灵活机动的掌控教学的过程,宜“翻译”时且“翻译”,宜“听说”是就“听说”,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答案不唯一”的思维模式,而这也是创新,也是与时俱进,同时,省时省力又省钱,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