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探讨

2009-09-22何丽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2期
关键词:启示

何丽明

摘要:港澳台侨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对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现状了解不够。因此,让他们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国情教育。阐述武汉大学在港澳台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39-01

1国情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对港澳台侨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对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了解,更好地加强他们国民身份的意识,帮助他们更多地更客观地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尤其是了解大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正面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同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起对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思考。

我们结合港澳台侨学生成长的环境、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因素,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将国情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既对他们传授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又培养他们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对他们灌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基本国情以及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设有特色的国情教育课程。我们先后开设了《中国国情概况》、《武汉大学校史》、《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台湾问题面面观》、《辩证的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学常识》等课程。请学校知名教授面向广大港澳台侨学生,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现状、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等。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形式开展国情教育。一是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开设的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加强港澳台侨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文化历史、社会法制的了解。二是开展以实地考察为手段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国情教育,突破了传统的以理论和知识传播为单一途径的局限,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二者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国情的理解。如组织2008级港澳台侨新生前往长江三峡大坝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被祖国的秀美山河所吸引,为绚烂多姿的文化所折服。三峡之行,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在各方面更直观,更深刻,更具体化的了解。

国情教育工作成果斐然。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所开设的国情教育课程,涉及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正是港澳台侨学生想要了解的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都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了对学校港澳台办的感谢。并且在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考试中,绝大多数学生成绩优秀。二是在我们相关教育活动结束后,都收到了大量的来自港澳台侨学生书面的感言和思考。这些感言有抒发对祖国河山热爱的,如在三峡之行结束后同学们写的《那山,那水》、《畅游神龙溪》等;有表达对祖国现实问题思考的,如《中国国情之我见》、《中国基础教育的矛盾》、《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利与弊》等;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思考的,如《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我见》、《论香港和大陆》等;也有表达对我校历史了解和眷恋母校情感的,如《武大之珞珈樱花》、《论武大文化》等。这些文章,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不仅折射出了本次国情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也反映出了港澳台侨学生们对祖国发展的热切关注。

2国情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对广大港澳台侨大学生的教育,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了解祖国,认识社会,尤其是了解祖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在各领域取得成就;明确他们的国民身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对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让他们了解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方面的成果,也了解建设祖国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具体而盲,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了港澳台侨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了他们的国家意识。如一位香港学生在其国情教育课程感言《关注中国国情——以香港和大陆为例》的文章中写到:“香港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关怀。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指导下,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国情教育活动通过对他们进行祖国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传播,使港澳台侨学生受到了我国源远流长文化的熏陶,感受了中华民族的魅力,增加了港澳台侨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了他们的国家意识。

(2)加深了港澳台侨学生对国情的了解。港澳台侨学生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历史原因以及以往国情教育的缺失,他们对祖国的很多情况并不了解。曾有澳门学生这样说到:“我们是祖国的儿女,但我们对祖国母亲了解太少”。国情教育,丰富了同学们的国情相关知识,使他们对祖国的了解从感性的层次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很多学生在感言中写道了他们对祖国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民族文化、社会现状等国情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位学生写到:“祖国改革开放30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走了很多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的历程。这坚定了我们对祖国的信心,相信祖国还会更富强,人民生活也会更美好”。

(3)增进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谊,是国情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核心准则。通过这次国情教育,港澳台侨学生普遍认为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土地;祖国利益重于生命。港澳台侨学生在参观和游览了三峡后,有人在题为《那山,那水》的游记感言中写道:“没想到这里的山是这样的秀,水是这样的清。置身于这青山绿水问,就像进入了仙境一样。感叹我们的祖国如此秀美,如此地大物博。让我们深深的爱上了她”。简短的文字,散发出的是学生对祖国的真挚情感。

(4)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情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国情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承担的品质。很多学生对我国当今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学生在《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中》写到:“我们每个人虽然力量渺小,但我们一定要努力,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将来把我们的大学建设成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国家建设成现代化国家”。

(5)国情教育对塑造港澳台侨学生的政治信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侨学生在政治信仰上和我们有一定的差异。国情教育,对于帮助港澳台侨学生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祖国统一等问题上均有积极作用。我们开设的《台湾问题面面观》、《辩证的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学常识》等课程,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看待上述问题。很多学生写出了在这方面问题思考的文章。如有学生在《政治学课程感言》中,谈到了他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看法与思考。有台湾学生在《台湾问题面面观》中写到:“这些年,大陆在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包括法制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均有积极意义。我们期待祖国的早日统一,期待两岸关系更好的发展”。表达了台湾学生对两岸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与见解以及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

(6)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增进了学生对母校的感情。国情教育课程中,找们开设的《武汉大学校史》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母校,感受母校的文化底蕴,从而增进学生对母校的情感。有学生在感言中写到:“虽然我人校时间很短,但是我深切地体会到武汉大学的深厚文化底蕴,感受了武大文化的意义。武大文化就像武大的老建筑一样,积淀深厚而彰显魅力”。“身为武大学子,我们钟爱母校的樱花,就像钟爱母校一样。母校的樱花盛开,已是一种唯美的境界,是对珞珈山表达的情愫。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在武大真正做到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母校的樱花一样,绚丽的绽放”。

开展港澳台侨学生的国情教育工作,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我们将围绕国情教育的目标,不断创新国情教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将国情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有序地构建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国情教育的综合效应,更好地做好港澳台侨的国情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