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比较研究

2009-09-22张玮莹李亦嘉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

张玮莹 李亦嘉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湖北工业走学80名艺术类与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基本情况,结果发现非艺术专业比艺术专业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意识强,但都不太会运用社交策略来促进学习。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习;艺术类学生;非艺术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26-02

1引言

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语言研究者也开始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对于一些基本问题一直持有异议,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策略的定义和分类。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者对学习策略提出了多种定义,以下列出较有代表性的几种:

Stern(1983):“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e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Wenstein和Mayer(1986):“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此做法和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Chamot(1987):“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

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目前较典型的是O,Malley和Chamot,Oxford以及Cohen的分类。

O'Malley和Chamot(1990)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社会/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

Cohen(1998)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Cohen虽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分类,但对于学习者某个具体的活动,特别在外语学习的环境中很难判断它是为了学习语言,还是为了应用语言语。

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又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三小类,与所学语言有直接关系;间接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三小类,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本文采用Oxford的分类理论依据展开调查。

3数据分析

3.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为学术界广泛接受的Strategy Inventoryfor Language Learning Version 7.0(SILL),并采用了它的计分方法,来收集英语学习者的数据和信息。问卷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即50个问题。

3.2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者为湖北工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共80人,他们来自平面设计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40人,分别代表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

3.3数据收集与分析

上述被试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认真了解每一个问题并如实地填写。测试时间约15分钟,共发放8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问卷后,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全部数据,得出两组在使用学习策略上的平均值与方差,并进行T检验。

3.4调查结果与讨论

(1)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在学习策略上的总体使用情况。

就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元认知策略均分最高(M=4.19),其次依次为补偿策略(M=3.64),认知策略(M=3.04),情感策略(M=2.85),记忆策略(M=2.66),均分最低的是社交策略(M=2.63)。只有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属于较高程度范畴,其他策略均属于中等范畴,可见高分者在除元认知以外的五种策略方而都相对薄弱,还有待于加强。

艺术类专业学生六项学习策略中,均分最高的为补偿策略(M=3.51),其次为元认知策略(M=2.85),情感策略(M=2.62),认知策略(M=2.60),记忆策略(M=2.59),社交策略均分最低,为2.39。其中五项策略得分均低于3分。

(2)艺术类专业与非艺术类专业在学习策略上的使用情况的异同。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平均值得分高于艺术类专业学生,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每个项目的平均值得分范围从2.63至4.19,这说明该类学生经常使用学习策略,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每个项目的平均值分数范围从2.39至3.51,这说明他们只是有时候使用这些学习策略。

这两组学生应用学习策略的平均得分都不高。然而,几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每项策略使用的平均频率超过了艺术类专业学生,这和O'Malley&ChamoC s研究成果相类似,后者在对以西班牙语或俄语作为外语的学生学习策略研究中发现,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比较差的学生,能更频繁使用学习策略,同时使用项目更广泛。

结果表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比艺术类专业学生,更经常地使用六类学习策略。换言之,学生随着其语言能力的进步,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将增加,善学语言者能采取与不善学者不同的方式,解决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两者可能采取相同方式,但善学者的方法更有效。

根据表1,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两组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该结果和OxIord和文秋芳的研究成果一致,后者研究中发现好学生和略差学生,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上,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更多的使用元认知策略,能够帮助略差学生获得学习需求,评估学习过程,并指导他们学习。因而,他们将更擅长规划自己的学习,监测其进展情况,并审视他们的成就和今后的学习方向。认知策略涉及的具体学习技能,导致了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和艺术类专业学生之间的区别。记忆策略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是因为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较差。显著性差异同时存在于补偿策略和社会策略(P<0.05)。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和艺术类专业学生都很少采用情感策略,所以该策略无显著性差异。

4结论

从上述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比艺术类专业学生使用的使用策略频率更高,我们可以推断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较艺术类专业学生能更好地使用学习策略。而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这一人数日益增多特殊群体,其学习效果及学习策略的选择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