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对互动

2009-09-21杜志民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8期
关键词:师徒青年教师专业

杜志民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被提到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来认识:既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又遵循知识的规律;既从专业发展上考虑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中升华。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更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期许。

那么,学校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可持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审时度势,以“合作、传承、相长、共赢”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教师结对互动”活动,激发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探索教师教育与培养的途径与渠道。

结对互动,注重形式创新

教师结对互动,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既有传统式的“师徒结对”的元素,又有现代式的“互动式”的元素。“教师师徒结对”可以让年轻教师“零距离”接触老教师,接受老教师人格的熏陶和魅力的感染,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业务,如关于课堂调控,应急事件处理,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都可以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短期内得到规范,尽可能在教育教学的崎岖路上得到指引而前进。“互动成长”则基于教师之间有共同的学科,有共同的专业追求,有对于新课程的共同愿景,甚至面对的是类似的学生群体,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感同身受,因而能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研究和活动中相互成就对方,获得双赢。

“教师结对互动”一是要建构具备合作要素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即合作共同体的建立应出于教师的自觉自愿,以任务来维系,将规则视为合作法典,追求合作各方面的互惠。比如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本土专家”引领:本校青年教师与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结对;二是同伴互导:本校教师与共建学校的教师结对;三是骨干示范:校内骨干教师与校内年轻教师结对。结对互动要基于合作共同体开展实质性专业行动,行动方式包括协同教学、同伴互导等。协同教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它是教师间开展真实合作的基本方式,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而采取的行动,具体涉及教学计划的拟定、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后反思等。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自愿组成异质、互补的教学团队,协商行动的规则,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分领各自的教学任务,在同一教室里合作实施,分享不同的教学策略,从中加深、拓展对所讨论的内容与活动的理解。主要指具有相当身份如职称、教龄、学科、地位的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革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教师基于合作共同体的有效合作方式。

这样的结对方式互相链接,层层相扣,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方式。它既强调了专业上的引领。也倡导同伴间的互助与交流,同时关注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互动。

结对互动,注重内容创新

针对不同的合作内容与发展取向,教师合作体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从学校现有组织形态看,既包括备课组、教研组等正式专业组织,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组织,如为解决共同面临的课堂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而组建的课堂观察合作体等。从合作内容看,教师专业发展和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如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

以任务来维系结对互动,追求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的教师、专家每学年应互相开设一节研讨课或示范课;专家应指导青年教师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专家每学年听青年教师的课至少4节;专家举行的讲座、论坛等青年教师应准时参加。专家外出学习交流研讨,青年教师应创造机会参与。教师结对的任务是:互动双方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互动双方每学期共同准备一节研讨课或讨论一节说课;互动双方每学期共同交流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互动双方也可以就日常教学中如何编写教案、转化后进生、做好班级教育教学等进行讨论;互动双方交流研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QQ教研聊天、电话沟通、直接交谈、互阅经验文章等。

教师结对互动的特色是:1、目标指向明确——在相互的交流研讨中,思维碰撞,智慧提升,使教师努力实现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化;2.互动强度大——既有“本土专家”的专业引领,又有同伴间的互动交流,在不同层面的教师之间形成了自发的相互监督网;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内驱力。如与共建校教师结对,能明显地体现同伴间的互动,校内教师同时充当了引领与被引领的角色。3.互动内容多、形式活——从教学模式的观照到上传文件的共享,从选派支教到结对外出学习,活动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际,可以是工作时间内,也可以随机互动……最大限度地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结对互动,注重途径创新

教师结对互动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来自于:一是教师内部因素;二是外部支持。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结构性更新与提升的基本途径、手段有:开阔视界——大家报告。请教育界的大家来学校作报告,开阔教师们的眼界。名师导航——“本土专家”、骨干教师开设讲座,上示范课,言传身教,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走近经典——通过开展赠书活动和读书活动,组织教师阅读文化名著和教育经典,汲取精神养料,陶冶情操,提升思想水平。案例课题——教研活动。通过记述课堂教学案例和教育案例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课题研究,反思教育行为,改进课程教学。思想碰撞——教研沙龙、QQ教研每月一次,组织教师们就教育的热点问题和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思想交锋,激情碰撞,相互启迪。搭台引荐——讲坛论坛。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们在同行面前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通过推荐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教学比武,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为教师传播自己的经验提供舞台。催生成果——论文著作。通过推荐教师发表论文,教学设计,教育随笔等,让教师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创造的动力。

结对互动,注重过程创新

“结对互动”活动不但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细节。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结对互动顺利实施、确保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师徒结对工作的过程管理。在签定仪式前,由师徒双方一起根据学校的师徒结队的目标和要求,制订自己的师徒带教工作规划;建立“师徒档案袋”制度,详细记录和收集整理师徒之间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资料;建立“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如师徒合作备课、徒弟上课、师傅听评课、师徒理论学习等;建立“师徒成果汇报”制度,每两个月定期召开一次交流研讨例会,由师傅作出评述,徒弟汇报学习情况,共同提出改进措施,每学期向全校作一次师徒工作展示成果汇报,由师徒合作,师傅指导徒弟上一节展示课,课后师傅点评。建立“师徒结对考核”制度,带教阶段结束,由学校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以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考察终端性结果,而且注重过程性的成果,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综合评价目的在于把师徒结对工作得到落实,关注过程,注重细节。建立“师徒奖励”制度,通过综合的评价对进步突出的青年教师和带教成效显著的师傅,学校将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并在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优先为师徒提供校外的各种学习、交流、展示机会。

创新机制,以完善的制度把过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变成摸得到看得着的具体工作,使师徒结对工作不流于形式,进而取得了具体的实效。

通过教师结对互动,必然带来教师专业品德、专业成熟、专业地位、专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与成长。通过优化实施策略,使“师徒结对”重实效,重效率,重发展,重创新,挖掘了师徒结对更深的内涵,发挥了师徒结对更大的效能,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大力促进了骨干教师不断的自我升格,盘活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师徒青年教师专业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八戒吃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