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包管理的风险浅析
2009-09-21倪兆生张静
倪兆生 张 静
摘要:针对工程建设中项目分包存在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制约着项目管理。根据对项目管理的初、中、后期中分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有助于进行风险转移、转嫁、规避。
关键词:管理分包风险
0 引言
项目分包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大中型项目,分包管理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为保证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国家对分包管理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有效的控制。项目分包管理为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项目管理中,分包管理还没有成为一种成熟的管理模式,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隐性风险和显性风险仍然制约着整个项目,致使总包方总处于高风险环境。
工程中分包分为多种形式,主要为工程量分包、劳务分包。即使合法的分包仍然存在着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工程款、业主方面等等风险。项目管理存在着“木桶效应”,一个分包也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所有目标。现阶段由于一些施工总包单位、项目经理轻视法律对工程分包的规定,存在饶性心理,将分包管理的部分风险纳入了可接受风险,只重经济指标,忽视其他方面管理,导致质量、工期、安全发生问题,最终必然影响经济指标。
根据对项目管理事初、中、后期的总结,列举了如下风险及应对措施:
1 项目管理初期风险
项目管理初期分包主要为项目准备,初期分包管理为订立合同,存在着违法分包和合同风险。
1.1 违法分包 违法分包有多种形式存在,如违法分包、转包、挂靠、指定分包等。国家现行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违法分包管理很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分包商会采取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表面上符合总包的所有的资质、经验、技术、人力的要求。违法分包被通过的原因分析如下:①总包和业主方审查的力度不够;②总包为了达到预定经济效益和投标时承诺的工期,协助分包;③业主本身指定的分包存在问题;④其他原因。
违法分包是分包管理风险的源头,分包方不具备建设工程分包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总包主要存在着如下风险:①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2]。②连带责任,接受分包的人应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在违法分包情况下,发生一切影响目标的因素均与总包有关联关系。
1.2 合同风险 施工企业在签订总包合同较为重视,但有时对于分包合同比较随意,对分包的具体内容不进一步明确,合同只提供含糊字眼,合同的形式、条款及订立审查程序等存有较大的随意性。有如下几点风险:①时常出现分包合同中的工期、质量、安全、验收结算、违约责任等其中一项或几项缺漏或用词模糊不清,造成分包合同难以顺利履行,必然影响总包合同的正常履行;②如遇分包方违约发生纠纷后,总包单位也无合同约定追究其民事违约责任。分包合同订立不规范,缺漏必备的条款的风险;③当业主出现拖延支付款时,而合同未对分包进行约束,造成总包单位又必须支付分包,出现了严重的资金链问题;
对于前期的违法分包风险和合同风险,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管理,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人员对于每一个分包进行审查,将审查意见汇总后交于合同控制人员,由项目经理和合同控制人员进行决定。将分包管理内容纳入风险管理中,并进行风险规划、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的过程[1]。合同控制人员应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并总结以往工程的经验,订立合同时审查每一个条款,对有含糊字眼的进行明晰,对分包商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修改,合同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前提条件下进行签署。
2 项目管理中的风险
在项目实施中,分包严格遵守总包的管理模式,所有分包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一系列都必须受控,在施工中,存在如下的主要风险:①质量风险。分包商施工中质量问题太多,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人员盲目施工造成返工,分包商在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②分包商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施工中控制不了施工的进度,施工组织措施不能满足现场需要。③分包商工期拖延,由于分包的人为原因如现场施工人员少、机械配备不够、组织措施不对等,都有可能造成工期的拖延。④分包商对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安全所必备材料和设备不能到位,对现场要求不严;⑤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的系统性。⑥总包方面的管理自身出现问题,如管理人员不具备现场管理的经验,管理人员疏忽大意,与分包同流合污,对分包要求不严等等各种原因。⑦现场的工程量的统计不严格,施工中经常有图纸以外的工程量发生,分包单位对于这些工程量必须出具签证单、变更单作为结算依据。很多分包单位签证不及时,总包单位不予办理,是先干活,后签字,分包在签证中胡编乱画,而总包又不能出示有效的证据,产生众多纠纷。
针对项目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风险,因做出应对措施,提前进行预防和事中监控。①强化总包的管理,对于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和时时监督指导,在工作中不能麻痹大意,尤其在对分包管理中,各部门应制订管理规程和办法进行审批后执行。②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协调配合义务,强化分包商去主动配和总承包商的管理行为,弱化分包商的内敛行为,分包商要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③总包商加强现场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及时解决与协调分包商的待解决的问题。④总包对于现场签证应制订管理办法,各专业部门应对现场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进行统计,并保留现场技术资料和影象资料,便于作为结算依据。⑤总包对于主材提供品牌、性能参数、品质等主要参数,为分包采购提供依据,材料到场后采取报检制度,进行严格把关。⑥在项目管理初期,对于分包的进场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以往工程进行考察,并要求分包针对项目进行相应专业培训。⑦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切实履行合同,承担各自的义务;同时要建立同期记录,完善书面凭证。
3 项目管理的后期风险
在施工收尾和保投产阶段,项目风险也减低到最低,分包商管理仍然存在着风险:①业主为了保证项目的平稳运行,在试运行和投产阶段,尽可能的推迟工程交工日期,保投产时间基本为一年。分包单位在完成了各自的工程量后都快速撤离了现场,这样就造成了试运行和投产阶段业主的临时变更,工程质量问题而得不到快速解决,甚至分包商根本不予解决;②分包商撤离现场后,分包商的工程竣工资料不完善;③工程收尾阶段,也是正式进入了工程结算阶段,初期的合同、工程签证单、技术措施等是结算的依据,但由于管理的不完善给结算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针对于后期的风险,解决的办法如下:①对分包在保投产阶段,必须留有能够解决现场问题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记录分包商的固定联系方式;②分包商在撤离现场前,必须通过总包方各部门签字认可后方可执行,签字单作为结算的前提条件进行备案;③结算阶段,经营部门应联合各专业技术部门对于签证单、完成的工程量进行审查,分包单位必须提供结算所有的依据、现场资料。
随着项目管理的日渐成熟,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的推动下分包管理也必然进入更高层次。对分包管理进行不断的风险分析、控制和总结,最终规范化分包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项目分包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标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第三版(译). 2004.1.
[2]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二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