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2009-09-21赵福章
赵福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应努力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入政治学习的乐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政治科目与其他科目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惊异中求取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多年来自己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体会。
一、从历史学科中引起兴趣
自古“政史不分家,今天的政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回到“昨天”的政治,今天的历史时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认识而触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笔者执教初一年级“意志”教学内容时,带领学生回到历史中,要求学生列举历史上人物的意志作用,当时整个教室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有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司马迁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苏武被扣边塞二十年不降仍牧羊;屈原被逐忧愤著《离骚》;李时珍三十年如一日著《本草纲目》;文天祥被俘写出感人肺腑的《正气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失聪写出《交响乐》……这些人面对困难、打击和挫折时,迎难而上,最终成为后世敬仰的历史名人。接着我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因意志薄弱或不够坚强而使自己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学生经过短时间思索便回答:和绅因为意志薄弱而贪污结果被抄家,秦桧因为意志薄弱成为遭受万人唾骂的卖国贼,汉奸汪精卫……。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如果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成功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学生语);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遭受万人唾骂”,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如此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同时认识到在遇到困难时意志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在困难挫折中磨炼意志,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二、从语文学科中产生兴趣
语文是基础学科的基础,追根溯源,政治与语文一脉相连。古代政治教学是隶属于文学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正是道德修养的底线,就内容而言是语文,就思想而言就属政治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越是出色地打开学生们的眼界去看那些不懂的东西,学生的惊讶感就越深刻,他们的求知欲望就越明显。”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政治教学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迁移语文知识,从而理解政治理论观点。笔者在执教初一“意志坚强的表现”一框时,课本中列举语文学科中的《曹刿论战》,叙述了曹刿因为处事果断,而打了胜仗,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为让学生深刻理解处事果断的益处,我让学生阅读《曹刿论战》,并指出文中表现曹刿处事果断的句子,并分析果断带来的好处,学生通过分析明白了处事果断要具有目的明确、胆大心细,甚至敢冒一定风险的思想。
把政治与语文结合起来教学,既有利于政治理论观点的理解,又使教学生动有趣;既拓宽了教学的知识性,又增强了教学科目的联系性。
三、从数学计算中激发兴趣
也许有教师认为,政治是文科,数学是理科,文科怎能与理科相结合,那不是眉毛胡须一把抓吗?当然不是!其实初中的各门学科都是知识的基础学科,虽然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分别,但他们因为共同特征“基础”而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治教学与数学相结合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执教“剩余价值”时,为了形象说明“剩余价值”这一概念,笔者运用了一道数学题来完成。某资本家以生产毛线畅销全国,资本家按合同雇用一个工人,每天支付工人工资6美元,工人进厂工作后,资本家要求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毛线实价20美元。每天工厂的机器工具的折旧和原材料等共花费216美元。请问资本家每天可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工人每天创造价值为12×20-216=24美元,减去工资6美元,资本家每天可榨取剩余价值为18美元。通过数学计算揭示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让学生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面对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开放性的开卷考试,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广大政治教师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仅就政治教学中跨历史、语文、数学三个学科进行论述,旨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跨科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