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债务的生成与化解路径
2009-09-21王云鹤
王云鹤
摘要:如何衡量和规避高等院校的债务风险,是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财务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债务扩张的成因,并提出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高校债务;风险;化解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由于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而且增加的经费远赶不上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需要,因此利用负债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就成为许多高校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大规模举债办学,快速扩张的模式引起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何衡量和规避高等院校的财务风险问题就成为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财务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负债风险的成因
1.财政投入不足,迫使高校举债求生存
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政府作为其目前最重要的投资者对于成本承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事实却是我国在上世纪末不仅没有达到4%的比例,在本世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还一路下降。2006年降至2.16%,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距离4%的目标越来越远。一方面 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性教育拨款短期内也不会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拨款的绝对总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等教育事业收入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有学者统计表明,1999-2006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比重从93.5%下降到45.4%。
2.招生规模扩大,吸引高校举债求机遇
我国政府在1999年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而来自各方的大量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兼具刺激消费和拉动投资的双重功能,也应被纳入国家财政政策。这一观点获得政府认同,高校扩招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尽管在1999年到2006年的每一年中,中央政府都会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但我国众多人口形成的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却始终不变,教育发展规划根据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求规定了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23%。
3.拔高评估指标.推动高校举债升级
1991年第三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做出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同时提出了办一流大学的战略设想,各地纷纷提出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各高校掀起一轮又一轮竞争,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一股“合并风”。
二、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措施
1.全面落实办学自主权
高校自主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法人实体运行的内在要求。高校自主权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高校、市场与高校的关系,特别是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在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上,政府在保证对高校最终控制权的前提下应给予高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多的利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等手段指导高校办学,而不是直接控制高校。在政事分开的基础之上,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在招生、专业调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经费使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分别不同情况,具有充分办学自主权。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做到,第一,贷款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第二,贷款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第三,贷款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3.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高校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但在负债筹资条件下,“量入为出”的“入”不能仅仅理解为收入,应理解为现金流入或可动用的现金量。“收支平衡”的“收支”应理解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高校在预算中应根据预计的现金流入量安排支出预算,将年度贷款额度和还贷计划编入预算,并实现一种新的“收支平衡”——现金流量平衡。学校预算的平衡关系为:年度预计收入十预计贷款数=年度预计支出数+预计还贷数。通过这个平衡关系,可以把贷款资金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范围。
4.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还贷能力
高校自身应该广开财源,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充分运用媒体工具开展对外宣传和公关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品牌的营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提供社会服务创造条件;高校还应将负债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研成果向收入的转化。目前,除了国家仍是教育投入的主要力量,财政投入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外,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向校办产业投入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各方捐资助学收益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也是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总之,高等学校要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总目标下完成多方筹措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徐成刚:中国高等学校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J].高教论坛,2005(3).
[2]李建勇 张彦开: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