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提高与学生谈话的效率
2009-09-21任登峰
任登峰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育人的主要“法宝”之一,但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要经常面对失败。在工作中,总会碰到一些学生,任你苦口婆心, 他就是听不进去,或是左盼右顾,心不在焉;或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涛声依旧”;或是直接顶撞,挑战你的忍耐极限。学校教育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期待与梦想,是一项不能接受失败的事业。如何减少谈话教育的失败次数,提高与学生谈话效率,是每位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原因分析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谈话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都是由班主任决定的,而最后的谈话效果恰恰主要取决于以上四个要素。显然,与学生谈话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班主任。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进行自我剖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作为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巧作指导。而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骨干课程中真正开设了相关内容的可谓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教师关于如何担任班主任,如何与学生高效谈话,只能是在工作当中自己摸索。虽然,在一些学校也有相应的教师岗前培训和“老帮青”的零星辅导,一般是个人经验介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难以保证,往往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实践经验积累不够。班主任工作还未走向专业化,事实上相当于教师工作的“副业”。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担任完职称评定所要求的班主任年限后,就很少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真正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相关经验在5年以内的,实践经验积累不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更是繁杂多变,倘若无论是问题还是情境,经常是班主任的第一次遭遇,即使应变能力再强的教师也很难做到每次谈话都能随机应变,更不用说游刃有余了。
3.情绪调控能力不强。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重,且付出与收获并不相称。年过40且仍然留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教师甚是稀少。因此,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激情澎湃、精力充沛,对工作绩效有较高的自我期许,急切渴望成功,而这往往又是青年教师的弱点。一旦碰到屡教不改或是出言不逊的学生,强烈的挫败感极有可能将澎湃的激情瞬间转化为愤怒的“火山喷发”。发怒是与学生谈话的大忌,且妨碍了师生进一步的交流。
4.谈话前准备不充分。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也可以使人跳”。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谈话时机、不同的谈话场合、不同的谈话对象、不同的谈话口气或是不同的谈话情绪,产生的效果都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往往体现较大的随意性,临场发挥,自然难以保证效率。
制订与实施行动方案
1.加强自主学习。一是通过书籍、网络、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谈话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学习。譬如怎样营造轻松的谈话气氛,怎样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如何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在谈话过程中如何通过学生的语言、眼神和肢体动作来准确把握学生的瞬时心理,并能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快速确定语言对策等。二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对社会流行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不论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但凡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校园盛行的,都应该有所了解。有了共同语言和共同体验,才更有可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走进学生的内心。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家庭状况;性格类型与特征;家长、任课教师及同学对该学生的评价;本周违纪情况及情绪状态;主要存在问题;以往谈话记录。建立了相对客观、全面的心理档案,当学生出了问题,便可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出问题原因、制订高效谈话策略,提供详尽的信息支持。同时,在坚持连续记录学生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前提下,班主任便能及时发现和调整学生的心理偏差,防患于未然。此外,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可大大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连续性,学生在校不可避免要发生班主任更替,有了详尽的心理档案,就可大大减轻新班主任工作负担,同时更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3.制作谈话流程图。制作与学生谈话流程图(图1),不仅可实现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同时还能弥补年轻班主任实践经验不足和情绪控制能力不强的弱点。若严格按照流程图,就相当于筑起了一道负面情绪的“防火墙”,为谈话成功首先奠定情绪基础。学生产生一些行为问题,往往并不一定如表面所见,通过侧面去了解事件或问题的发生背景和全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再通过查看学生心理档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便能有的放矢地制定谈话方案,选择最为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定能大大提高谈话效率。谈话效率高低,还需通过谈话后对学生行为跟踪观察才能评定,若效果不明显,则需反思和改进,制作第二套谈话方案。若取得良好效果,则可总结归档,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该学生的心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