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龙白语对联拾趣

2009-09-19张启发

大理文化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童白族上联

张启发

对联是中国的国宝、国粹,白语对联又是少数民族对联中的佼佼者。白族因无文字,白语联只有口头传诵,一般书写白语联是用汉字来代替,即汉字白读,取汉字之音,不取汉字之意。还有因各地区白语发音、语调、语气都有不同之处,所以,书写的白语对联也就各有差异。个别白语联有“失律之感”,没有汉语对联那样正规,汉语意韵味不足,但白语韵味非常浓,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超人之处,有信手拈来、易于背诵、通俗易懂的特点,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不懂白语的人念白语联,有读不通、不会读之感觉。但懂白语的人念起来琅琅上口,从念出的声音中得知所表达的意思。白语联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哲理;民族风情浓,趣味性强。白族独特的语法结构使对联构思精巧,诗意盎然,质朴典雅。它蕴藏于白族农耕文化之中,深受其他民族喜欢,脍炙人口。田野采撷,以资鉴赏。

孝顺是白族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育仔恩把高姆们,后屋答隔为姆应。”汉语诠释为“羔羊吸奶跪母下,乌鸦抬肉喂妈吃。”寓意深刻的白语联把民间“小羊跪乳”、“乌鸦反哺”形象地描述出来,教育后人尊敬老人,赡养父母。

“叔齐赛且收且古,应辣柔而色而干。”此联非常诙谐趣味,汉语大意为:“烧刺柴刺手刺脚,吃辣椒辣心辣肝。”它来自于生产劳动之中的即兴对句。

春联有“顶改脑之能改俏,资宰容米目宰懂。”意为“昨天哪有今天好,有钱要想无钱时。”此联对于人生、持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古戏台上的白语联是:“拜仔拜囡欧拜戏,巧玑巧格双巧懂。”汉语大意为“白子白女唱白族吹吹腔戏,好人好家说好听吉利话语。”大伙一面看戏,一面品味着白语联,从唱戏、摆古中增进对历史的了解,促进整个云龙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崇庙重修后,开典庆贺。善男信女们,虔诚的老倌、老奶们,一晚上跳舞、念经。时至月亮刚刚从东山头露出,大伙就兴时,有一老倌出上联,请大伙对下联,有一老奶当场对出了下联。“白面旺筹,白子白囡恩白苛;孤设朝费,孤报孤遥消孤劲。”汉译为“白月初升,白子白女唱白调;老庙新启,老倌老奶诵老经。”此景此情,大伙的心情多么愉快!

流传最远、最广及最有影响的要数原宝丰砥柱桥头的那副联,此联还配有一幅水墨画,毁于上个世纪中叶,联曰:“鼓斗堡孟奔甘火岳粉日块斯给窍,额美座汪楞戈只古伙比节呢安费。”汉译为“桥头旁边那几户豆油粉饵块最好卖,衙门外面这两街古建筑盐井也耐瞧。”品读此联,宝丰下营街民宅沿江西岸而建,主大道直通砥柱桥头,照壁立于下营街南面,照壁正面(北边)中间竖书“彩云南现”四个大字,背面正对桥头那片住户,联书于照壁背面的檐下框图之中。“桥头旁边那几户”:是指建于明代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的砥柱桥,西桥头的那片开店铺、酒肆、茶楼、客栈的农户。此桥明万历末,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宣统,民国初年多次复修,属两进连跨木撑架风雨梁桥,桥面为铁链上铺木板,因中间桥墩在江中巨石上砌筑,故得名砥柱桥。桥上有《重修砥柱桥碑记》和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丁润身任云龙知事时撰书一联“谁人敢做砥柱桥横卧两山担当千夫万马,我愿效劳江水环流七里联络一城五乡。”原桥于1965年拆除,并重修一座钢索吊桥,1994年又改建为如今的石拱桥。“豆油粉”:是用豌豆粉做成,有稀豆粉(汤)和豆油粉(凉粉)等。“饵块”:是用大米舂制而成,形状有块状、圆饼两种,有的圆饼饵块采用模子捏制,有图案并着色;豆油粉和饵块拌上特制的酱豆豉、作料是白族上乘的小吃。自古以来,宝丰古镇的豆油粉、饵块传统制作方法讲究,味道鲜美可口,深受顾客欢迎,畅销云龙、保山等地,生意十分兴隆。“衙门外面这两街”:衙门是指旧县政府所在地,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云龙县政府所在地从旧州三七搬到宝丰,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县衙门又从宝丰迁至现在的诺邓镇石门,县政府设在宝丰300年,历任知州、知县(县长)93人之多。两街指上街和下营,此两街乃作坊相连,物美人娴。“古建筑”:是指明、清、民国以来气势恢弘的白衣阁、太和寺、古戏台、秀峰塔、勤政亭等50多处寺宇宫观和近百院鳞次栉比的民居院落,“三坊一照壁”里有江南风格的走廊过道,有白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相结合的门楼,还有二进式及五院贯通的“董泽故居”。“盐井”:宝丰古镇因出盐,历史上称雒马井、金泉井,属云龙八井之一,与诺邓井相媲美,有千年历史,明代及清代最兴盛。此处历史积淀深,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云龙《江外野史》(康熙末年)撰稿人董善庆,清代文武举人晁拔、李俭、施泽周、字重龄、杨润根、段书田、杨应侯、字正选等人,云南东陆大学(云大前身)创始人即首任校长董泽都出自这里。

检槽白族婚俗“耳子歌”联第一副:“设伟嫂喜喜黄黄耍耳子,安玩逸谦谦买买欧姿玑。”横批:“兹芽子绯”。汉语意:“办婚事喜喜欢欢装憨子闹新房,看热闹清清白白学到做人法则。”横批意:“万事如意。”

第二副:“执富丹活活恳把;赫箩肯午午奇须。”横批:“赫玑阿扬。”汉语意:“蜜蜂采花花才能结出丰硕果实,老天起云云才会落雨润泽万物。”横批意:“天地法则。”

第三副:“将习客装饰红钱拟习扫,欧喜珠应东坡杂和喜黄。”汉语意“接新娘扮憨子亲戚全笑,喝喜酒吃红肉合家欢乐。”

第四副:“格来高等活脑采,拱隔阿对须很应。”汉语意“蝴蝶两只花上落,鸳鸯一对水中游。”

以上四联把婚俗中表演“耳子歌”的热闹气氛,天地间“人之初”的奥妙,做人道理,万物生存之法则等描写得出神入化。2002年11月检槽白族婚俗“耳子歌”表演团应日本国邀请参加“日本2002年国际民俗艺术节”演出,文化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从前有一新娘与一新郎见景生情,新娘出上联“必私喷给必,必喷必;”新郎即对上“吾兮偶将吾,吾妙吾。”此联汉意为“卖盐遇刮风,风吹盐巴;迎妻逢下雨,雨淋妻子。”原来迎亲之日,既刮风又下雨,刚好路过卖盐店,就出了这副绝联。

古时一对夫妻外出游览,行至半路休息,妻大悦!顺口出一上联“无几岸腊脑爷岸;”夫一想喊出下联“居康脑香岸当脑。”此联汉语意为“东西我拿你背我;轿子你坐我抬你。”真绝!夫妻间的情恋用白语联描写得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老斯衣珠总渴,宵生豆包肯活。”,汉语意为“老师腰带结子,学生头上开花。”此联出自检槽三合,从前有一位私塾先生喜欢作白语联,看到一位学童头上戴的帽子中间破了一洞,指着学童们出了下联,“孰能对出上联?”学童手捏帽子,一下子对不出上联来。第二天,先生刚走进讲堂,有一学童就喊“有了,斯能对出上联”。原来先生的腰带上结着一个大结子。对得非常风趣诙谐。先生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虚彭是儿肿,灰叔刀枕姆。”汉语意为“水冲棠梨箐,火烧大树坡。”此联出自检槽清朗七登村,也是一位私塾先生正在讲课,突然对岸下起暴雨,棠梨箐洪水大发,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给学童们出了上联。学童们抓耳挠腮,无法对出下联。到了冬季,有一天,村子背面的大树坡发生山林火灾,学童们同时高声叫出了下联。先生拍手叫好:“真不愧是我的弟子!”

大达张家与洱源右所张家是本家。有一年,洱源进士张相侯来大达走亲戚,谈及白语联时,张进士把流传在洱源的两副白语联给大伙一一背诵、讲解。这两副白语联也就流传在大达村。第一联“屋楷勺岛细脑细,邓寸囡腮古根古。”汉语意为“鹤庆红糖心合心,邓川乳扇脚钩脚。”

第二联“孤抱因囡色,庸梯恩拜宗。”汉语意为“老祖父吃乳扇,小女孩喝米酒。”这两联都是以地方产业出联对句,食物之美,语言诙谐,美不胜收。

给懒惰者赠一联:“坚输本熟塞,坚纸本应比。”汉语意为:“靠山没柴烧,近街无盐吃。”“靠山”、“近街”还“没柴烧”、“无盐吃”,是多么悲哀呀!通过品联来教化后生,要勤奋,要热爱劳动、热爱工作。天下哪有馅饼能够掉到自己的嘴里,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相信“天道酬勤”之道理。

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副春联:“高脑勺岛共执旺,把坚你气将哆保。”汉语意:“二两红糖过春节,半斤白酒接祖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前,都是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城乡都执行统配购办法(1980年以后逐步退出统配购)。如粮、油、布匹、酒、糖等都要凭证定量供应,连杀吃年猪都要“吃卖各半”,农民拿鸡、鸡蛋与供销社兑换白酒、茶叶、红糖等(各打各价)。春节吃点红糖、喝口白酒谈何容易。此联把当时过春节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自然哲理联:“赫脑午玑脑肯,朵高垄色高优。”汉译为“蓝天上的彩云从地上朵朵升起,大河里的蛟龙从小河汇集奔来。”人呵护自然,自然就呵护你。民间传说,云中之龙高兴就翻一次身,老天就要下起雨,润泽万物。云中之龙不高兴,就翻两三次身子,老天就要下暴雨,就要出现洪涝灾害。天地法则,传颂至今。

猜你喜欢

学童白族上联
牛年春联集锦
XINMU/欣慕 XM001
HAOBAIBEI/好百贝 HBB-A
anyin/安茵 ABA601
小试身手
花样云南(二)
羊年春联
白族
乱字组句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