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奇葩
2009-09-19陈祖强
陈祖强
1、中国民间木版画简介
中国民间木版画按照实际的应用和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作十二类:1、门面,包括门神、魁头、房门对、栏门判等;2、年画,包括中堂、配轴、屏条、横匹、格景、斗方、窗顶、窗旁、炕围画等;3、窗花,包括彩印窗画、剪纸印画等;4、灯画,包括灯笼画、走马灯画、灯谜画等;5、幡画,包括彩印门笺、重阳旗、拂尘纸、桌围画等;6、神像,包括常供神像、仪式神像、神位牌、祖宗轴等;7、纸马,包括甲马、纸钱、纸钱面纸等;8、插图,包括扉页、小说绣像、小说全图、技艺图像、事物图像、地形图等;9、扎糊,包括冥器印件、冥衣包囊、版印风筝、墙纸、砑花笺、磨棱纸等;10、印记,包括店铺戳印、仿单、标签、商品包装等;11、博戏,包括叶子、酒牌、马吊牌、纸牌、彩选格等;12、其他,包括版印绣稿、版印扇面、消寒图、版印玩具、龙凤启、冥币等。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一般认为是发明于唐代或唐代之前,至唐代中期已很成熟。其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雕版印刷术的有力推手,佛教徒非常追求偶像崇拜,他们不仅需要复制经文经咒,还需要大量复制佛像。除塑像、铸像、织绣、木雕、烧瓷、建石窟、造佛像外,他们还发明模脱塔佛,石刻线描佛画、雕制佛印、刺孔漏印佛像等多种方法。这些复制图像的方法与复制佛教经文之间显然存在着矛盾,佛教徒迫切需要发明一种技术,把复制图文统一协调起来。经过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新方法,这种技术就包括版画在内的雕版印刷。所以传世的早期佛教印品,有图有文,甚至以佛像为主。现存最古的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造的《金刚经》,全卷长五米多,卷首刻有精美的扉画,系释迦牟尼佛说法图;卷末刻有“王阶为二新敬造普施”的说明。这是宗教信仰借民间美术之形式的一个实例,也是刻书与刻画同步的明证。同时,农业生产重视节气,而阴阳五行之说在古代直接联系着人们的活动,需要有大量的历书,所以印造历书便成为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一大功用。唐代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历书的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木版印刷的兴起正是适应着民间信仰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因为实用、方便、美观,才引起了上层的关注和文人的重视,所以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普遍开花,几乎无处不用。从记录宋代都市生活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书可以看出,民间印刷非常活跃。金代平阳(今山西临汾)姬家刻印的《四美图》,其题材已世俗化,并且带有后来民间年画的特点。从宋元到明清,全国出现了许多个雕版印刷的中心,印刷书籍的插图,张挂的画片,以及神像、纸马和装潢、仿单、纸牌等等,其延续达一千二百年之久。早期的雕版印图是跟着印书走的,即为书坊所兼作。待到明清时代,有些年画作坊扩大经营,才出现了独立的行业。至于发售年画的店铺,一直是“行商”多于“坐贾”。民间流传的一些叫卖年画的歌词,也说明了这一特点。而更广泛的普及工作,则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和专卖纸张的“南纸店”,自印自卖,形成全国性的网络。
2、云南纸马简介
纸马就是地下纸钱,是中国民间木版画中的一种,在台湾省,又被称为金银纸。古人画神像于纸上,都有加绘马匹为乘骑之用,祭拜完毕后将纸烧化,象征神佛骑马匹上天去了,因此在古代有“纸马”的称号。在记述元末明初开封市井生活的《如梦录》中,仅纸马铺便有十多家,多是同香烛等兼卖。云南民间美术研究者多称纸马为“甲马纸”,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除大理白族、楚雄彝族之外,都不用纸马作信仰的媒介。
云南纸马是云南民间信仰借助雕版印刷术,把明代初移民带来的纸马祭祀仪式保留下来,其实质是民间信仰以雕版印刷为载体的一种民间信仰宗教造型艺术品。民间信仰在云南有着漫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沧源崖画、古滇国青铜器艺术中的祭祀场景,直到今天仍然流行在边疆地区的祭祀活动中,可以看到其源远流长的状态。以崇拜自然、万物有灵和鬼文化为精神意蕴的民间信仰,在云南经久不衰。民间信仰的弥漫性特点,注定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永远处于难解难分的胶合状态,而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是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间文化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之所在,没有民间信仰的参与或影响,反倒是不可理解的。而在某种情况下,民间信仰甚至是作为民间文化发展的内驱力而存在,这也是人力所无法更易的、不可抗拒的规律。
云南纸马在制作上基本都是采用雕版单色印刷,即黑白木刻。有利用色纸作底者,但极少用人工赋色,如果把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与中国版画发展史作一些比较的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云南纸马的艺术形态还停留在明代的木刻技法水平的阶段,仍然只印墨线,赋色则要人工完成,还未发展至明代后期的套版套色印刷制版画的技法水平。究其原因,历史上汉族移民至云南以明代时期最突出,所以至今保留的纸马印刷的形态仍然是明代的面貌。
云南纸马的印刷情形比较简单,都用水印法,一般用墨汁、靛青等染色剂,锅烟子、钢笔用的红、蓝、黑墨水作印料,纸质不讲究,只有腾冲是生产棉纸的地方,所以用棉纸,质地算最好的,其他地区都是有什么纸用什么纸,纸的颜色大多用本色,少量的纸马则必须用有颜色的纸来印刷,在实施印刷时,先用刷子醮色刷在木刻版上,覆盖上纸之后即用手按摸一遍,揭下就是一张纸马完成品。看纸吸水的程度,吸水的纸可刷一次色印制2张左右,不吸水的纸可印制5张左右,往往第一张因水分过多而浸出线外,使画面模糊,第二张水分恰当,因而效果最好,之后数张因水分不够而渐淡,甚至于画面不全,但也可以充数。绝大多数购买纸马的人们并不留意纸马印刷效果如何,只要所需要的纸马名称符合即可,因为最终要烧掉的,而不像年门画要张贴于门墙,尚有观赏的价值,民众的心理因素是导致纸马的印刷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
3、云南纸马的收藏与保护
目前,云南纸马在滇中、滇西北、滇南尤为多见,估计有三千六百种之多。云南各地印刷纸马都分别有自己的版样,流传范围很少越过地、县治地界。每一地以至每一村,都可能同时存有内容相似而版式不同的几种版本。例如:“封门纸”仅在昆明近郊就至少有五种以上版式;再如“灶君”也为各地纸马中必有,而版本又必然不同。
由于机器印刷对纸马的影响,因此对传统纸马雕版和作品的收集是当务之急,我们要以通过田野考察,综合使用多学科视角的观察方法,在手段上采用口述实录和地毯式的排查方法,对该地的历史人文、民俗生活、自然环境以及年画传承谱系、制作方法、销售方式和范围展开彻底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由于纸马的制作完整保留了雕版印刷术的全过程,因此对于纸马的收藏与保护,政府文化机构应该予以重视,应对其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保留,为后人认识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提供一个直观的、可触摸的标本。
4、对云南纸马进行深入研究之必要性
纸马在民间信仰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云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马分类根据其功用也是各司其职,而印制纸马的木版雕刻,其本身也是一项精美的艺术,因此对纸马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目前,在全世界对纸马保存和使用的地区大致有:以河北纸马为代表的北方纸马、以云南纸马为代表的南方纸马、兼有南北风格的“台湾”纸马、日本纸马、美国纸马和新(新加坡)马(马来西亚)地区纸马,它们虽然发端于中华文化,但又结合本地风土人情有了新的变化,展开学术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云南纸马运用中国人物画的线描技法,造型表现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其叙事性的连环图画功能,可任意重组作品之间的关联,甲马绘画语言单纯简洁,视觉效果干净洗练,和20世纪30年代所提倡的创作木刻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云南纸马的研究,对于木版画历史的研究及其再创作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云南甲马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②张益铭,《金银纸的秘密》, 台中晨星出版社,2006年;
③杨侦琴,《飞天纸马金银纸的民俗故事与信仰》,台北台湾书房,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