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009-09-19陈志杰
陈志杰
摘要:建设工程中采用的混凝土大部分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可以满足泵送的要求,其质量总体比较稳定。但是,有部分未满足设计强度的试块所反映出的混凝土实体质量问题,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成为建筑、桥梁等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检验及施工养护等方面探讨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点。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控制养护
1影响质量的成因分析
商品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和料等组分按一定的比例,在集中搅拌站(厂)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影响质量的的原因很多,其中重点是如下几个方面:
1.1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试验室与施工现场条件存在着差异和变化.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相应的保证率进行配制。然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有时过多考虑经济成本,强度评定采用系统整体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富裕强度较经济,因而在单项工程中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
1.2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根据规定搅拌站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含水率,遇到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含水量,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目前一些搅拌站采用自动测定砂石含水率的仪器,但多数搅拌站采用原材料试验的含水率或凭经验判断含水率,进行用水量调整,这种不科学的方式使拌合物和易性和强度难以保证,既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影响工程质量。
1.3施工现场随意增加水灰比。在相同原材料和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即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有些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对现场加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认识不足,以为用水稀释的拌合物,能增大坍落度,便于搅拌、泵送、浇筑。
2原材料控制方面
2.1水泥:所用的水泥要采购规模较大的正规水泥厂家生产的,水泥的复验批量的划分要符合GB50204标准,对进场水泥应检验其强度和安定性,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泵送商品砼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因为它需水量大,易泌水。泵送商品砼水泥用量较多,强度等级C20~C60范围的水泥用量为350~550Kg/M3。
2.2集料:要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例如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热化,同时最大粒径一般不应大于32mm,泵送砼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
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其他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砂要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以2.92左右为宜。
2.3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一般宜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泵送砼应掺FCN泵送剂或减水剂,并宜掺用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天气、缓凝、早强等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3砼设计配合比控制
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要求、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环境温度等提出所需商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由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要求配制混凝土配合比,在此监理人员应对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审查,也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参与混凝土试配工作,做好开盘鉴定。
4产品检验控制
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应当根据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出厂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出厂检验,坍落度的确定要考虑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值。
搅拌运输车运送的商品混凝土宜在1.5小时内卸料,商品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加水及二次运转和搅拌,并不得将超过初凝时间的商品混凝土用于工程。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现场的交货检验:在商品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应见证施工单位、生产厂家对进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验收,并签认交货检验记录。
5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5.1施工承包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时,要选择资质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并考虑地理位置及交通道路是否合适。商品搅拌站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坍落度宜按下表取值。施工现场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加强联系与沟通。计算好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的速度。选择合理的运输车的安排、合理的运输路线。保证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的质量。
5.2施工现场加强施工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
5.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施工材料。合理的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周全的科学组织基础上。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放钢筋等重物;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之后。堆放重物之应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将重物重量通过方木传递到梁上,以减轻对楼板混凝土的冲击影响。
5.4商品混凝土的养护是防治裂缝的关健。因此商品混凝土的第一次养护时间应该尽量提前。越早越好。特别是遇到干燥大风、烈日暴晒的天气,要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严禁在太阳直晒后裸露的混凝土上直接浇水养护,以防止由于温度骤降导致板面开裂。混凝土终凝后,设专人淋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若为抗渗混凝上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通过以上方面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商品混凝土庄施工现场的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6养护时间控制
6.1控制好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十分重要。对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小时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产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6.2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
7结语
影响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它是一项技术性、和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行行业诚信建设和质量指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增强”三个意识”。各生产企业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建立完善与生产工艺要求、原材料检测使用、验收等过程适合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控制,使其保持有效性、连续性、稳定性,切实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