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隧道新奥法设计施工

2009-09-19孙道建

关键词:岩体围岩通风

孙道建 李 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公路隧道的发展概况,特点,新奥法施工设计施工的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发展概况特点新奥法设计方法要点

0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对地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因而对地下工程的研究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关现代公路隧道的修建,始于1927年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底的荷兰盾隧道。其后,随着隧道施工技术新奥法、挪威法、以及TBM等方法的确立,许多伴随有全横向式,或半横向式,或纵向式,或混合式通风方式,以及现代照明和监控技术的长大公路隧道相继建成。到2000年底,长度超过3.0km以上的公路隧道已有近400座,最长的达24.5km。在大量的地下工程实践中,人们普遍认识到,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其核心问题,都归结在开挖和支护两个关键工序上。即如何开挖,才能更有利于洞室的稳定和便于支护.若需支护时,又如何支护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洞室稳定和便于开挖。这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中两个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问题。

1现代公路隧道的特点

1.1隧道越修越长随着道路等级标准的逐渐提高和隧道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公路隧道的修筑长度从上世纪初的二、三公里已发展到现在的数十公里。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的关越隧道(11.05km)、意大利的勃朗峰隧道(11.6km),奥地利的阿尔贝铭隧道(13972km)、瑞士的圣哥达隧道(16.82km),最近通车的挪威奥尔兰隧道更是长达24.5km。国内公路隧道的修筑虽然才20多年,但发展很快。代表性的有七道梁隧道(1.56km)、梧桐山隧道.(2.328km)、打浦路隧道(2.76km)、大溪岭隧道(4.10km)、二郎山隧道(4.16km),近年竣工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设计长度为18.004km。这些长大公路隧道的成功修建,除了道路等级标准要求的提高,人们宁绕勿穿观念的改变外,新的施工工艺,现代通风监控技术和许多成功的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曲线隧道逐渐增多在新的隧道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推动下,特别是在总结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后,现代公路隧道的选线,已完全打破了过去的宁直勿弯的规则,曲线隧道逐渐增多,国外更是到处可见。正在施工的奥地利巴拉斯基复线隧道,结合地形和环境条件,设计了一段长达1.2km的曲线隧道。曲线隧道的设计,不仅可以避开不良地质,而且对促使行驶中的司机,提高警惕和不受出口“白洞”影响,避免引起交通事故很有帮助。

1.3双洞取代单洞由于单洞双向交通不能充分利用汽车交通风,并且要求通风设备装机容量增加,特别是单洞双向交通的事故率远远高于双洞单向交通。故而近十多年来,双洞单向交通隧道逐渐取代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国外目前正在将早期100多座单洞双向交通隧道,改变为双洞单向隧道。这对降低通风难度,节约能量,减少事故很有帮助,而且还可以提高交通量,满足防灾救灾和备战的要求。

1.4纵向通风方式占主导地位截至2008年的统计,全世界建成的近400座长度在3 0km以上的公路隧道,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多为全横向式通风或者半横向式通风,以欧洲的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为代表。而近20多年,特别是纵向通风方式出现后,公路隧道的通风方式基本分为两大派。欧洲仍以全横向、半横向居多,而亚洲以日本为代表,全为纵向。近年来,随着汽车排污限制标准的提高,控制公路隧道通风量的因素已从CO逐渐过渡为烟雾浓度,加之双洞方案逐渐取代单洞方案,所以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已经占主导地位。日本甚至认为.加静电除尘器的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可以适应任何交通形式和任何长度的公路隧道。近年来,欧洲各国也逐步转变传统的观念,在许多新修或者增修的复线长大公路隧道中,用分段纵向通风方式取代过去的半横向或全横向通风方式。

1.5隧道服务水平很高随着公路隧道通风、照明、监控等项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公路隧道的服务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在一些长大公路隧道中,高质量的照明效果,适应不同交通工况和防火救灾的通风系统,完善的交通标识,不同模式的监控方法,尽可能详细的防灾救灾预案,齐备的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定期的检测维护技术,这些均保证公路隧道具有一个很高的服务水平。

1.6跨海隧道成为共识继芙法海底隧道成功地穿越了英吉利海峡后,隧道方案已成为跨海交通的主要形式。因为海底隧道不但避免了桥梁方案所带来的海浪、台风一系列结构力学问题,而且丝毫不影响海面航道交通和自然景观,香港的海底隧道就是显著的例子。目前正在蕴酿的海底隧道有第二条英吉利海峡隧道(37.5km)、北欧的大、小海带海峡隧道、国内的琼州海峡隧道、勃海湾隧道等。对于较长的海底隧道,毫无疑问利用铁路的摆度方案明显地优于公路直通方案。

1.7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旅游观光是现代长大公路隧道的另一显明特点,突出的例子有英吉利海峡隧道、东京湾隧道、香港湾隧道、上海延安东路隧等。人们不仅将隧道当作是交通通道,而且视其为旅游观光场所。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通车半年来,在洞口观光照像的已达近二万人次。这些隧道在设计过程中,就把隧道的交通功能和隧道区域的地理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工可阶段,陕西省政府就曾提出了将该隧道的通行功能和隧道区域的自然环境、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设想。

2隧道设计施工的两大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在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中,围绕着以上核心问题的实践和研究,在不同的时期,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并逐步建立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每一种理论体系都包含和解决(或正在研究解决)了从工程认识(概念)、力学原理,工程措施到施工方法(工艺)等一系列工程问题。

一种理论是二十世纪20年代提出的传统的“松弛荷载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稳定的岩体有自稳能力,不产生荷载:不稳定的岩体则可能产生坍塌,需要用支护结构予以支撑。这样,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就是围岩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松弛并可能塌落的岩体重力。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沙基和普氏等人。它类似于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的应用着。

另一种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支护理论,或称“岩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围岩稳定显然是岩体自身有承载自稳能力:不稳定围岩丧失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或限制,则围岩仍然能够进入稳定状态。这种理论体系的代表性人物有拉布西维兹、米勒一菲切尔、芬纳一塔罗勃和卡斯特奈等人。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理论,它已经脱离了地面工程考虑问题的思路,而更接近于地下工程实际,近半个世纪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应用,并且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以上可以看出,前一种理论更注意结果和对结果的处理:而后一种理论则更注意过程和对过程的控制,即对围岩自承能力的充分利用。由于有此区别,因而两种理论体系在过程和方法上各自表现出

不同的特点。新奥法是岩承理论在隧道工程实践中的代表方法。

3利用新奥法进行隧道设计施工的原理

3.1新奥法的概念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为NATM。它与法国称收敛约束法或有些国家所称动态观测设计施工法的基本原则一致。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教授于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既有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奥地利、瑞典、意大利等国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60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的标志之一。我国近40年来,铁路等部门通过科研、设计、施工三结合,在许多隧道修建中,根据自己的特点成功地应用了新奥法,取得了较多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现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但在公路部门新奥法的应用仅为50%左右。目前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建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技术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3.2新奥法的基本要点

3.2.1岩体是隧道结构体系中的主要承载单元,在施工中必须充分保护岩体,尽量减少对它的扰动,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强度。为此,施工中断面分块不宜过多,开挖应当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或机械掘进。

3.2.2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岩密贴、及时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例如,锚喷支护等。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闭合时间)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3.2.3为了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中应尽快闭合,而成为封闭的筒形结构。另外,隧道断面形状应尽可能圆顺,以避免拐角处的应力集中。

3.2.4通过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的动态观察、量测,合理安排施工程序、进行设计变更及日常的施工管理。

3.2.5为了敷设防水层,或为了承受由于锚杆锈蚀,围岩性质恶化、流变、膨胀所引起的后续荷载,可采用复合式衬砌。

3.2.6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的,围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因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上述新奥法的基本要点可扼要的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3.3利用弹簧理解新奥法原理

3.3.1洞室边缘某一点A在开挖前具有原始应力(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同一根弹性刚度为K的弹簧,在P0作用下处于压缩平衡状态。

3.3.2洞室开挖后,A点在临空面失去约束,原始应力状态要调整,如果围岩的强度足够大,那么经过应力调整,洞室可处于稳定状态(不需支护)。然而大多数的地质情况是较差的,即洞室经过应力调整后,如不支护,就会产生收敛变形,甚至失稳(塌方),所以必须提供支护力PE,才能防止塌方失稳。等同于弹簧产生了变形u后,在PE作用又处于平衡状态。

3.3.3由力学平衡方程可知,弹簧在Po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在发生变形u后,在PE的作用下又处于平衡状态,假设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则有:

Po=PE+KU

讨论:(1)当u=O时,Po=PE即不允许围岩变形,采用刚性支护,不经济:

(2)当ut时,PEl;当ul时,PEt。即围岩发生变形,可释放一定的荷载(卸荷作用),所以要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一种经济的支护措施,围岩的自稳能力P=Po PE=KU;

(3)当u=u。时,发生塌方,产生松驰荷载,不安全。

4新奥法设计施工的要点

4.1围岩是受洞室开挖影响的那一部分岩(土)体,围岩是三位一体的即:产生荷载、承载结构、建筑材料。

4.2隧道是修筑在应力岩体中的,具有特殊的建筑环境,不能等同于地面建筑。

4.3隧道结构体系=围岩+支护体系。

猜你喜欢

岩体围岩通风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低温冻融作用下煤岩体静力学特性研究
粮食入库后不同通风方式探索
青松岭镇花市村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分析
松软破碎岩体中巷道支护的探讨
开窗通风有“讲究”
试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