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河北服装产业的对策

2009-09-19冯志民

关键词:服装业服装行业纺织

冯志民

摘要:作为产业支柱之一的河北服装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局势的变化,进入了产业升级调整阶段。市场的变化、竞争的加剧等等,使得部分服装企业生存堪忧。在这非常时期,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扶持发展,河北服装如何抓住机遇,制定相关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服装产业金融危机

1河北服装市场现状

1.1综述河北省作为服装大省,虽然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有服装企业6000余家,从业职工八十余万人,出口金额超过40亿美元,有清河、宁晋、辛集、安新、容城和石家庄卓达服装产业园等几大区域性服装产业集群。但是,河北省绝不是服装生产强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只是在为别人代工,约八成以上规模企业从事“贴牌生产”,过着“啃骨头”和“喝汤”的日子,服装业的低门槛,使的前期在以出口为主导的年代吸引了大量中小民营企业一哄而上,技术装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小而全现象严重,家庭作坊式工厂大量存在,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为抢夺有限低端市场,企业间同质化无序竞争激烈。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长期以低价作为河北服装抢滩国际、国内市场的捷径。近年来河北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目前还只有鸣鹿、大羽、雪驰、比琦、泉镜花等有限的几个著名商标,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名牌。总体来说,河北服装业盈利能力低,规模性差,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内、国际其他品牌进行竞争。

1.2人才瓶颈行业专业人才匮乏是困扰我省服装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无论是从生产管理还是设计、营销、广告等方面,河北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非常贫乏。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根本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许多专业水平较高的技师纷纷背井离乡,远赴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业人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自绝对是巨大的。甚至很多企业都不能为员工办理国家规定的“三险”,靠的是侵占员工的血汗钱来获取微薄的利润和竞争力,试问这样的企业又如何会培养人才?

1.3品牌建设的滞后品牌含金量不够。河北服装品牌含金量普遍不高,还无法与国内、国际品牌竞争。一半以上的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三成以上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来料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一成左右。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出口一件衬衣纯利润只有三十美分,出口八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到一架空客A380飞机!很多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有限,品牌意识不强,太注重目前利益,对品牌缺乏长远的规划。对品牌评价认定、品牌促进、品牌保护和品牌推广等四大体系的认知存在盲区,市场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品牌运作手法,比如泛滥成灾的打擦边球的假洋鬼子品牌,堂而皇之的占据着中高档商场的位置。

2目前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

2.1国际环境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来势迅猛,给我国服装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更加剧了我省服装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整个服装行业的“寒冬”还在蔓延。我省很多服装企业属于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薄弱,不能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很多企业由于市场单一且过分依赖欧美市场。而欧美日等主要国际市场没有任何回暖迹象,其他非主销市场也出现严重下滑。国外订单减少,使得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转向内销,而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巨大的产能,产品过剩加剧。国内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供求关系失衡导致产品销售严重受阻。对于较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日子却好过得多。2009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340.67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大降6 52%o其中,服装累计出口220.49亿美元,增速为1.01%,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回落(2008年一季度增速为12.32%)国际市场订单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同质低端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许多企业春节提前放假并延长放假时间,节后普遍开工较晚且生产不饱满,部分企业持续停产、减产。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亏损情况较上年更加严重。一季度我省规模以上纺织亏损企业181家,亏损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3%,伴随企业亏损,企业用工数量明显减少,就业压力增大,全省纺织行业从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66%。

国内龙头服装行业的现状:2009年一季度接单总体稳定,量上能得到一定保证,但订单的质量有所下降,订单更分散、交货时间更短,对企业而言会影响其整体的盈利能力。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很多是上市公司,他们目前维持订单总量的一个有效方式之一是抢夺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订单,因此行业整体形势不乐观,未来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虽然我国上调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以帮助出口企业减轻压力、提振信心,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将面临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等四大严峻挑战:

一是外部需求持续低迷。目前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失业率不断上升,消费需求下降,从而抑制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近半数出口型服装生产企业订单同比减少30%左右。

二是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去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贸易保护不断增多,企业出口贸易环境不断恶化。

三是出口成本快速上升。近年来,我国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去年我国纺织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10%—20%,劳动力成本上升30%。同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而去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6.8%,对欧元累计升值11%。

四是自主品牌发展落后。去年上半年,我国倒闭的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无牌、贴牌或定牌出口企业。而此类企业在出口受挫后转向国内市场时,又面临无品牌、无内销经验、无分销渠道等障碍,加剧了企业的生存压力。

2.2国内形势的变化国际出口受阻,国内销售状况也令人担忧。目前消费者信心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市场销售低迷,2月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同比负增长,前两个月累计销售同比增速相比上年也出现了少有的下降趋势。根据统计,2月份国内服装纺织类商品需求增幅达到了2005年以来同期的一个次低点,大型商场服装销售跌入冰谷,2月服装类实现零售额为60.65亿元,同比下滑24.03%,即便在2008年初我国遭遇雪灾和地震严重自然灾害时也未呈现过如此萧条的景象。一季度,我省纺织业主要产品产量、经济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继续回落。1至2月我省纺织品服装出口3.54亿美元,同比下降8.69%,出口额列全国第十位。其中2月份降幅较大,出口1.53亿美元,环比下降23.5%。

2009年4月,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出台了规划期为2009—2011年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希望通过短期调整改造,实现产业长期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引导行业结构升级和内部优胜劣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从2008年8月起,我国政府短期内四次上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调整到16%,我国规定最高17%)。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扶持本地的纺织服装企业,它们的政策更具有针对性。比如在武汉市,纺织服装业是其重点产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在2009年,武汉市政府提出: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企业就是保民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困难,要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武汉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措施给2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在杭州,政府则是通过扶持政策,引进或者培养服装设计师,来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杭州市政府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培育一批高端服装设计人才。在引进人才环节上,采取政府组团招聘、企业招聘、人才交流会、个人引荐等灵活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培养或引进的女装设计师享受杭州人才工作有关政策。例如在培育设计师环节上,提出:①长期出国培训;②长期国内培训i⑨短期出国培训;④短期国内培训等内容。杭州市政府还设立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专项基金,每年400万元,在杭州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资金中列支。

以上城市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扶持政策,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共同努力使企业早日走出困境。

3河北服装产业的突破

3.1加大集群建设,以“名牌战略”作为实现跨越的途径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服装企业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更需要加强合作,实现区域性的竞争能力、创新升级。要造就与国外服装品牌抗衡的实力,降低各种成本,惟一的出路就是打破封闭建设,用经济做纽带,组建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构筑一种区域性的行业优势。通过品牌生产的分工协作,采取集中采购和集中生产供应,降低运营成本,通过集中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服装品牌,增强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为此我省纺织服装业在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将着力实施“三个调整”:一是调整产业布局,引导纺织企业由分散向园区、由市区向郊区、由城市向农区转移。重点抓好石家庄纺织服装基地、邯郸马头(海盛威)纺织基地、高阳纺织基地等9个基地、石家庄卓达服装产业园等4个园区建设。二是调整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业,大力发展新型面料、高附加值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4大系列产品,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及竞争力,扩展企业盈利空间。三是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扶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速度,容城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中国服装协会、北京服装设计师协会、天津服装研究所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协议,通过“科技兴企”和“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把服装业的“小舢板”变成更抗风浪的“巡洋舰”。近年来,全县企业用于技改、引进人才的投资达5000余万元,引进先进技术20多项。过去单一的衬衫产品结构已被打破,发展成不同风格系列的多元化产品,30多家企业成功取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生产加工近亿件、出口近一千万件的宁晋牛仔服装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牛仔服装加工生产基地。我省服装行业协会以宁晋牛仔服装生产基地为依托,成立了全省牛仔服装专业委员会。近几年,国外牛仔服装加工基地向我国转移,目前,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宁晋牛仔服装生产加工规模目前虽已居全国第二,但出口量远远不及广东,市场知名度也还不高。牛仔服装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为了尽快打造我省牛仔特色服装群体,整合牛仔服装生产能力,帮助企业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行业全面升级,扩大产品出口份额。

因此服装产业要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调整、优化布局。产业集群是新的竞争趋势,园区经济产业集群又是当今经济竞争的新的特点,它是生产要素的集约化配置,降低了初期投资的成本i使企业的生产实现了专业分工,提高了社会化程度:改变了企业原来小而全、大而全的办法,同时,产业聚集起来有利于科技的相互借鉴和传播,也有利于对服务设施的综合配套,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市场的聚集。

3.2加大品牌建设、创新能力建设创名牌并不是河北省提升服装产业的惟一途径,“一夜成名”时代已经过去了,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两条腿走路。沿海地区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是大势所趋,就河北省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看,要想发展自己的名牌服装首先还是要夯实基础,提高加工能力,招商引资,承接梯度转移并借此向沿海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河北服装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结合园区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纺织服装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契机,从而加快品牌的打造与推广,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通过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从大变强的转型,在这其中企业品牌意识的觉醒很重要,以往单纯以出口加工或以贴牌生产为主的企业,加大自有品牌的建设和宣传,而且已经认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塑造纳入了战略规划,有些企业已在品牌塑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品牌对于进入内销市场起步较晚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的品牌能最先让消费者接受,让社会认同,并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个企业就能领先于竞争对手。企业生产的是有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有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品牌。物理性的产品会很快被竞争者超越或者淘汰,而精神性的品牌却可以根植于人们心中,并且可以通过产品的“传宗接代”而生生不息。河北服装业迫切需要塑造强势品牌来保持企业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现在不少服装企业都开始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聘请明星作品牌代言,以及在中央级媒体上投放广告就是一种提升企业形象和迅速占领市场的捷径。

3.3稳定和开拓出口市场并加强汇率管理在不违反相关规则的前提下,实施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鼓励企业在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下大力气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我省服装行业在的地位。对于出口为主的企业,还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特点,正确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应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主动进行避险业务咨询,及时了解规避汇率风险工具的发展,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动

和调整:应根据贸易方式、贸易内容的不同以及汇率变化的不同特征,充分运用各种外汇融资产品等金融工具,合理规避或防范风险。

3.4加大内销网络建设,提高竞争力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衰退,给世界人民特别是欧美国家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导致节俭主义的重新盛行。(衣服消费在人们日常消费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变化快,流行周期短,因而是体现新节俭主义最好的载体)。欧美服装发达国家,仍然是服装时尚的策源地,这一流行趋势,也影响我过的服装业,并对我省的服装加工业产生较大的冲击。我国虽然经济发展快,但依然属发展中国家,大量低收入阶层的存在,为这一流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因此河北服装业应借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销,降低外销比重,发展自主品牌,改变出口服装价格低廉,设计低档,利润低微的形象,摆脱旧的出口模式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对劳动力价值的盘剥,以及频频遭受的倾销和不正当竞争诟病等。在内销网络的建设中,渠道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对于那些自身实力较强,拥有资金优势的企业应当尽可能的以自营渠道为宜,以避开转向内销初期的招商难点,可以在一些中心城市先建立自己的直营店或直营分公司,在市场开拓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利用这些直营渠道在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和管理作用向更深的层次进行辐射。而如果自身的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则应当把精力放在快速招商上,将有限资金投入到优秀代理商的选择和培养上,快速形成赚钱效应并利用这一效应扩展渠道。

3.5加大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这需要服装院校和企业通力合作,来培养服装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制度,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和教育基地,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公司定期安排服装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校聘请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公司选送技术人员到学校的相关专业进修提高,或联合开设专业培训,提升在职员工的全面素质。毕竟,人才才是最大的生产力。现在,一些实力企业已经开始向高等院校“订制”人才,要求高等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而企业则支付一定的培养费用。这也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尝试。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给人才成长发挥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2009)

[3]郭宏伟.浅谈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行业调整新浪网2009.5

[4]证券时报服装消费需求低迷态势仍将延续2009-04-22

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W2005Q29

猜你喜欢

服装业服装行业纺织
基于SWOT分析的服装产业国际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浅析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服装行业高库存,如何应对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