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2009-09-19李健莹
李健莹
计算课的运动负荷的方法很多,但最经常用的是通过课中脉搏数据的计算来评定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笔者据个人长期经验与实践总结,下面介绍三种脉搏数据的计算方法,以期与各位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共勉。
1 平均心率计算法
计算课的平均心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积计算法,另一种是点算法。面积计算法比较准确,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现重点介绍点算法。
点算法是要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将所测课中各次心率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课的平均心率。计算公式是:
X= X1+X2+X3+¨+ Xn/n
注:X、X2、X3代表课中各次心率数, n代表测量总数。
如根据脉搏测定曲线表中课中脉搏测定数据,用上述公式计算,是平均心率为:
x=(90+96+114+126+114+131+120+138+126+144+132+144+126+156+168+162+156+144+132+108+96)/21=130(次/分)
2 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
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是在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运动负荷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安静状态每分钟脉搏数
例如:课中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状态时每分钟脉搏数为84次/分,则:
运动负荷指数=147次/分÷84次/分=1.85
3 百分率计算
百分率计算法是在测得课前相对安静脉搏数和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以后,计算出心率增加的幅度(即百分率)。公式是:
心率增加幅度=课的平均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100%
例如:课中平均心率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心率为84次/分,则:
心率增加幅度=(147次/分-84次/分)÷84次/分×100%
当然算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