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表情法浅谈

2009-09-19张贤超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成文波澜热情

所谓作文表情法,是指作文能表达真情实感,有了情感的冲击,自然落笔成文。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所以,表情应该是写作者内心独白的需求,正所谓“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如果人的内心无成文的欲望,无情感的波澜,即使抒写成文,也是难以打动人的,也就写不出来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梁启超先生曾在《梁著作文入门》一书中,例举了古代文学作品中众多表现情感的方式,或奔迸,或回荡,或蕴藉,或浪漫,抑或写实,不管作者运用了何种表情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倾吐心中的情感,用真情感动人心。正因为众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充沛的情感因素,才成就了一篇篇千古不朽的佳作名篇,传唱至今而不衰减。反过来,我们亦能从梁先生的表情法中得到启示,为文须表达情感。

“为文先动情,情动则辞发。”可见情感决定作文的成败。人人皆有浓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但并不是有了情感,就一定能用笔墨抒写性灵。这里所指情感,很显然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带有一定的情绪性。而作文中的情感,应该是以这种浅层次的情绪感知为基础,上升为一种有感悟的、深层次的、高尚的情感。如何表情?将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从教材文本中陶冶情怀。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精选了众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细细揣摩感悟学习的同时,会自然培养自己的情感和陶冶自己的情怀。《背影》中父亲表现出感人肺腑的一幕幕,令人难以忘怀;《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让人叹惋;《曹刿论战》中曹刿非凡的战略思想和卓越的军事见解,让人叹服。还有古今中外的好作品,皆可拿来读。读《红楼梦》感受万种风情,读《水浒传》,知晓侠义胆肝,读《巴黎圣母院》,思辩美与丑。可感受毛泽东诗词的气势磅礴,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想落天外。既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报国热情,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爱;既有“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惜别之情,也有“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相思之苦;既有“子在川上曰”的感慨,也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既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清高,也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持。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大量的阅读,是成就写作之才的必经之路。韩寒虽文化课成绩很差,但却能写出老辣的文章,为何?读遍万卷书,方可信手拈来,思如泉涌。从教材中课外读物中去培养高尚积极的情感。古来诗词歌赋,皆情真意切。读之则思接千载,产生情感的共鸣。另外,生活就是情感的大熔炉,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真情,只要有颗敏感细腻的心,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情感。

在生活中培养情感,要有热情的生活态度。很多人埋怨生活的不公,哀叹命运的不平。要想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就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必须有生活的热情。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当生活99次欺骗了你,你也要第100次地去拥抱生活。”要不断增加自己情感的厚度,对身边的人多一点热情,对身边的事多一份关心,大胆流露自己的爱与恨,这样我们就会拥有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3.养成用文字表情的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时时有为文表情的愿望。纵然胸中情感如波澜,如果不付诸笔端,这种情感也会时过境迁,如果,日后再来写,恐难写得真切。古人说:“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于一切眼前景物都熟视无睹,那情感就无从依附。因此要养成用文字表情的习惯,一有情感,就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表达得多了,人的情感也就丰富充沛了。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文是用来表情的,表情也是为了更好地作文。培养情感,不为文造情,才能写就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才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

张贤超,安徽师范大学07级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成文波澜热情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波澜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热情的小山羊
多与少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你有没有热情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