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后进生的思想转化
2009-09-19李白燕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导致留守的中学生所受教育严重失衡,与此同时,中学的后进生在一个班级中的比例也明显增大,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已经超越学校范围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智能品格的培养和获得方面遇到困难,造成障碍,未能达到基本要求,不合乎标准的学生。我们这样理解的前提是承认学生正在前进,他们之所以后进,是进步受阻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弊病或其本性使然。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父母的不良影响成为最直接的危害。例如,父母成天沉溺于各类牌桌赌博,这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中学生来说,无论如何都是有害的。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并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学生得不到温暖的教育,给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这些现象,在人们的身边经常发生,它已经成为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无情杀手。
后进生的形成学校也有较大责任。尽管各级政府部们一再强调要使学校进入素质教育的科学轨道,然而,旧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仍然形成巨大阻力。近2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一切与经济利益挂钩的教学活动对学校形成强大挑战,对教师的心理形成强大压力,因此,奉献精神让位于以实利主义为轴心原则的激烈竞争。有的学校把片面追求升学率变成求生存的唯一方式,在教学整体策略上,只重视学生成绩,对优秀生关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乏力,缺乏细致、积极的培养措施,尤其是少数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后进生冷眼相待,时间久了,后进生便滋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致使他们在后进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不良的社会思潮也是后进生形成的温床。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各种思想潮流在不断演变,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想对后进生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学校没有得到爱的滋养的时候,后进生最容易接受上述错误思想的引导,于是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便成为可能。
如上所述,后进生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对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严峻挑战,我们无法回避。因而,采取什么样的理念和方法去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以教育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后进生问题值得重视。
首先,必须用教育创新的理念看待后进生现象。其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提高对后进生的认识。教师对后进生问题不能感情用事,要有母爱之心,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以创新的理念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榜样,同时,后进生也是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先进与后进,本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孪生姐妹。如果我们只重视优秀学生,那么必然是这一对矛盾的严重激化;相反,我们更多地去发现后进生的长处和优点,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予后进生更多的温暖,后进生一定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后进生的存在,也是教师教学实效性的一种信息反馈,从教育创新的角度来思考,当代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健全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生机与活力、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主体,重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状态与知识能力结构的变化,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达到实现教育创新与突破的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进生正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与历练的珍贵教学资源。其二,纠正错误的人才观念极为重要。后进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或者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然而,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人才,他们将得到特别的鼓励和关心,而后进生往往很难引起学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与关爱。事实上,历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中学的优秀生和落后生同时走向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之后,他们之间的差异就难见分晓了,因此,这种畸形的人才观念,和“教育即淘汰”观念的性质是一样的,是极其有害的。
其次,要用教育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转化后进生。现在,创新理念的首要标志就是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仅停留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学之余,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对后进生提出特殊要求和鼓励措施是绝大多数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都会提出各种促进后进生发展的具体计划方案,但往往忽视对后进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这也是后进生改造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认为,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确实是解决后进生问题、促进其跳跃式进步和潜移默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手段,这在转化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励后进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看到自身融入班集体的希望和前景,形成自觉主动的上进需求和求知欲望,进而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发展与提高。但是,仅此一举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看到,后进生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是其后进的症结,其核心是他们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因此,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中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扩大中学生思想工作的渠道、途径,这将成为中学教育史上一个崭新的思想内容。再者,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也非常重要,如学校的、家长的、班集体的,随时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挫折,尤其是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最有实效性,零距离接触,可以时刻注意他们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营造出来的温暖集体中,既可以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又可以从行动上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为后进生的不断进步铺设一条温馨的路。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其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对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只固守旧有的思维定势是不行的,因此,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后进生在用爱心呵护的摇篮之中健康成长。
李白燕,女,广州市绿翠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