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秋明月泻诗行

2009-09-19唐守文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李白美的诗人

风花雪月是历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吟风弄月又似是诗人们的专利。诗人爱月,月爱诗人,“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在我国历代堆叠而成的诗词群峰上,汇聚而成的诗词长河中,始终朗照着一轮皎洁的月亮,始终流泻着一股清冽的月辉。

我国古代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美丽的别称,它们大都来自神话传说。《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有嫦娥奔月的故事:“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于是诗人们称月为嫦娥、素娥、婵娟,苏轼《念奴娇》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人人熟知的例子;诗人又以“蟾”名月,称金蟾、玉蟾、素蟾、凉蟾、蟾宫、蟾魄、蟾兔等等,例如李白《初月》有“玉蟾离海上,白霞湿花时”,宋万俟咏《长相思·山驿》有“楼后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等的描述。

又传唐玄宗于中秋游月中,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诗人们又以广寒清虚代月,唐鲍溶《六宿水亭》和谭用之《江边秋夕》分别有“夜半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七色花叫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之句。

《太平御览·卷四》引傅玄《拟天问》中还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之说,故卢仝《月蚀》有这样的描写,“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辛弃疾也在《满江红·中秋词》中斥问:“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还有许多关于月的传说,如羲和驾日,望舒驾月。诗人又以望舒代月,如张协《杂诗》“下车如昨日,望舒三五圆。”

诗人们不仅由神话传说取名指代月亮,还以形喻月,虚实相生,溢彩流光。如玉盘、玉环指代满月,苏轼的《中秋词》和白居易的《和栉沐寄道友》中分别有“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和“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的唱叹。玉钩、玉弓又指代弯月,陆游《月下作》和李贺《南园诗》中有“玉钩空谁挂,冰轮了无辙”和“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描述,形神兼备,美伦美奂。还有冰轮、冰鉴、蛾眉等,元稹《月》诗有“绛河冰鉴朗,莫道玉轮巍”,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有“蛾眉蔽朱栊,玉钩隔琐窗”等,描绘生动,冰魄清辉,脉脉含情,如在眼前。

古代诗词中的明月,完全人格化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时,明月是一位丰姿绰约的佳人,温情万端,善解人意。秦观《木兰诗》写道“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知”而“上”而“照”,岂不善解人意?清黄景仁《绮怀》有句“有情皓月怜孤影”,也写出了明月怜人恤事的无限情肠;对此,陆游表示由衷赞许:“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长相思·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朱淑贞表示真诚的谢意:“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菩萨蛮》)。袁牧笔下的明月简直就是热恋的情人了,“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春日杂诗》)。

有时明月也是一个任性逗人、性格执拗的“犟姑娘”,请看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家兄弟离散,正当凄凄惶惶之时,你却偏偏圆了,到底为什么呢?朱淑贞《生查子》写道“今年元夜时”,“不见去年人”,却偏偏是“月与灯依旧”,又怎能不叫主人公见月思人,“泪湿春衫袖”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这轮娇月,也太捉弄人了!

有时明月又是一位可亲可近可邀可伴的挚友,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不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伴月将影,及春行乐,歌舞交欢,并“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吗?这里的明月,不是挚友,又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诗人笔下,月是喜悦圆满的象征,是忧患烦愁的载体,是相思怀古的媒介,是寄情抒志的依托。月与人的心灵回应,跟人的思想默契,传达人的情感,寄托人的思绪。诗人们游观伤别写月,相思离愁写月,抒情言志写月。游子独处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高士隐居时,“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骚客兴至时,“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壮士戍边时,“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雅人怀古时,“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可怜一片秦淮月,曾照降幡出石头”(吴伟业《台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的是挚友远谪;“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写的是手足分离;“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写的是挚友道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写的是边塞风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月出》),写的是佳人怀想;“冰合井泉月入闺,金釭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写的是男女相思;“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写的是情侣遥隔……特别要提到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人运用乐府旧题,以月光为统摄,展开了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邃、恬静多彩的巨幅画卷,着力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诗歌以月生起,以月落结,随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诗人,借月抒慷慨报国之激情,述忧国忧民之情怀,记妻离子散之悲事,表达了更深刻的主题。例如李白的《古朗月行》有句“蟾蜍食圆影,大明夜已残”。“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以“蟾蜍食影、阴精沦惑”为喻,对唐玄宗宠幸杨妃废弃政事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和讽刺。《预章行》中“白杨秋月苦,月落预章山”,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不尽创伤和无边苦难。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描述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音信杳无的悲苦局面。

皎皎明月有其美的姿容、美的魅力、美的情韵、美的精神,最撩人情思。弦月纤纤,满月圆圆,千百年来确实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偏爱,“月色更添春色好”(贾至《别裴九弟》),明月在我国古典诗词的阆苑中,始终可人无限,春意浓浓。

唐守文,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教师。

猜你喜欢

李白美的诗人
打破平衡
“诗人”老爸
愤怒
诗仙李白的归宿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倒下的那一刻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