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漂亮文章的三步骤
2009-09-19赵国华
一.修改感知
俗话说“文不厌改”,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改的能力也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修改作文。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课,事先从上次作文中抽出3~5篇(可以是不同层次),课前印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教师按自己的作文教学计划,提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和批改的具体要求、标准。然后给学生5~10分钟时间,自己阅读其中的两篇,并按要求做好批注。接着以四人为一小组(这四个人作文层次好中差都有)进行合作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表本组的批改结果,先简要谈优点,重点品评其中不足,针对普遍性缺点,要求学生再讨论,得出修改意见。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自己可能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但自己当老师,又给自己的同学批改,兴趣很浓,他们会主动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意见,而且能发现同学作文中的错误或缺点,这些或许也是自己作文时常犯的。比如我在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训练课上,按要求明确本次训练目标:1.体会母爱,表达母爱。2.注意作文的选材及细节描写。然后请学生自拟题目作文。在第二次作文课上,我从中选择三篇:《一个巴掌》《让我尊敬的人》《我的妈妈》,印发给学生,前两篇要求学生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当堂完成批注,必要时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发表意见时,头头是道,特别是对于第二篇,他们能很好地指出:选材不典型,缺乏细节描写,结构上也明显存在不合理等现象。我对学生大加赞赏,与此同时,给予适当的提醒,让学生在修改中感知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的常见问题。
二.鉴赏领悟
修改、感知是写作的基本要素,要真正地写好作文,仅靠这一步是不够的,毕竟同龄人的作文水平是有限的,学生的修改也可能是片面的,要使学生辨析文章优缺点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掌握作文成功的窍门,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感悟能力的培养。因为,鉴赏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看到其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审美、应用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美、享受美并努力创造美的过程。法国著名作家蒙丹尼曾把创作过程比作蜜蜂酿蜜,它需要涉猎各种各样的作品,从中汲取“花汁”。因此,我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选出1~2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同题或类似)或片段印发下去。比如上次作文课中,我挑选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设计几个针对性的问题:文章中的母爱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文中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后,探讨上述问题。这样以读促写,学生不仅情感、思想受到熏陶,而且还明白了细节描写的感人力量,又清楚了怎样进行细节描写。期间,教师适当予以指导,使学生对美文美在何处由模糊认识到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从而在鉴赏中对成功作文的技巧有更深的把握,甚至可以学着去借鉴或模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伟大的艺术家,从不害怕模仿。”有时还可以印发带有旁注的例文,学生带着旁注看美文,能快速、清楚地了解到作文成功的原因,并且还能拓宽自己鉴赏文学作品的视野,丰富鉴赏的内容,提高批改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实践尝试
感知了写作文易犯的错误,领悟了成功作文的技巧,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著名作家艾芜说过,要学得写作技巧,单看文学杰作还是不够的,必须一面看,一面拿笔来写。长期以来,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多动笔,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每周的两节作文课。修改、感知后,让学生自己根据同学的批语再写作;鉴赏、领悟后,让学生模仿文学作品中严谨的结构、优美的句式、引人入胜的开头、回味无穷的结尾等等。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既可以避免学生抄袭、应付的情形,又可趁热打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很快地应用,领悟、巩固作文技法,并训练了学生的速度。当然,训练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片段练习,专题练习,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总之,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在作文课上会更积极,更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文水平也有了快速提高。
赵国华,甘肃省通渭县西关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