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2009-09-19谭小超
聋校中学作文教学是聋校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针对以手语为第一语言,汉语语言为第二语言,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不能有机结合的聋生来说,进行作文训练是发展聋生汉语语言、训练聋生语言和写作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对聋生进行双语教育的最直接的体现,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聋校中学生来说,汉语语言是与正常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聋校中学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干预和指导贯穿聋生写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聋生的再创造,扼杀了聋生的个性,限制了聋生语言思维的发展,结果只能让聋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僵化和死板,无法用汉语语言来表情达意。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创新,特别是对于聋校的中学生来说,随着社会面和知识面的扩大,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现代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主张:“教师在教学时应尊重这一过程:教师启发——学习者探求——教师总结与聋生领会——基本技能训练与巩固——形成性平面与补救教学、深化教学。”在作文教学中也应充分重视聋生自身的已有体验,鼓励聋生大胆地进行自我探究,并进行一定的自我反思、教育和调控。
一.有的放矢地启发聋生思维
聋生由于听觉丧失,与外界声音失去了联系,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聋生了解这种事物、熟悉这种情况,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对他们来说,已俨然成为第二“语言”。可以说,聋生学习语言往往是在入校之后,通过教师一点一滴地传授掌握的。因此,在聋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但聋生的僵化思维需要教师更为有效、有针对性地启发,达到较好的作文教学目的。
(一)尽量介入聋生的生活圈,多方面了解其家庭和学习生活,引导聋生细心观察、体验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
由于升学压力较小,因此较普校而言,聋校特别注重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丰富聋生的文化生活,全面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但聋生却往往对身边的这些活动视而不见,记忆并不深刻。因此,引导聋生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锻炼聋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领悟能力应成为作文教学的必要的做法,同时也是教师合理启发聋生思维的基准。
(二)激励聋生阅览课外书籍,让聋生进行有效的课外语文学习,培养聋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利用为聋生所熟知的文章,有的放矢地启发聋生思维。在聋生进入中学阶段学习时,老师便鼓励他们去买《初中生必读名著》及唐诗、宋词等,还有近代作家的各种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鼓励聋生做读书笔记,进行一定的摘抄:记下一些优美语句或记下一些事例等等,以及写一点读后感,试着对一些文章或时间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评论。在具体的写作指导中,也注意广泛收集资料,引导聋生多方面的思考。
二.全方位培养聋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丧失的群体是不可能大面积、高速度提高其写作能力的。所以,提高学习者自我探求的乐趣,培养其写作兴趣应成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一)为了激发聋生的兴趣,笔者选择范文时,以聋生习作为主,并常针对聋生实际情况亲自“下水”作文。范文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和神秘感,增强聋生写作的信心,为其写作训练打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聋生对自己辛勤努力完成的习作都存在一定的心理期待,希望获得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肯定,教师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聋生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对聋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应以肯定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师的评语要中肯、贴切,还要注意随时鼓励聋生,并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三)为提高聋生写作的积极性,要注意推出榜样激励聋生的斗志,形成浓厚的写作范围。笔者就经常向聋生推荐优秀习作并开辟写作园地、学习之窗等,选登优秀作品。在教师正确地引导下,聋生写作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培养聋校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张扬聋校中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发展聋校中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是当前聋校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
谭小超,河南省汝南县聋哑学校中学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