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报站

2009-09-19

大众DV 2009年8期
关键词:纪录片主席摄影

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李前光特勋撰文,纪念这位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女性。

时光荏苒,转瞬间,邵华主席离开我们已有一年了。

2008年对于我们的党和国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摄影家协会来说,同样不平凡。与党和国家的大局紧紧相连,中国摄影家协会带领全国摄影人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要工作,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运。而在这一年中,作为中国摄协领导人的邵华主席突然离世,却让我们更加难以忘怀。

邵华主席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往吊唁,摄影界纷纷哀悼缅怀,许多与邵华主席亲密接触甚至只有一面之交的摄影人纷纷著文,忆及与邵华主席的相处往事,忆及邵华主席的平易近人,忆及邵华主席的坚强执著……一年来,回想与邵华主席共事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也与大家一样,每每有不少往事在脑海中浮现。

2002年12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邵华将军当选为主席,我被任命为秘书长,有幸与她成为同事。2004年11月,我主持中国摄协全面工作后,更是与她有了密切而又频繁的接触。秘书长与主席的联系,分党组书记与主席的合作,驻会副主席与主席的配合,诸多层面的关系相融,使我成为协会与邵华主席交往最多的人。邵华主席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积极参与摄影组织工作,与协会分党组密切协同,研究决定摄影界重大事项,规划中国摄影事业的长远未来。她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国政协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为摄影事业的前途鼓与呼。她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强力推动作用,独特而卓越。

邵华主席对于摄影艺术的真挚热爱,便同样身为摄影人的我常常油然而生敬佩。从花甲之年当选主席开始,她身体力行地走在各项摄影活动的前面,跋山涉水,起早贪黑……摄影人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她从未言退。2006年,邵华主席不顾身体病痛,率摄协代表团出访越南、柬埔寨。访问中,她认真对待每一次会晤交流,拍摄时手臂疼痛就用独脚架协助,为找寻更好的角度,她往往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邵华主席对于生命的坚强达观态度,也总是让我受到巨大鼓舞。2007年11月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邵华主席因病情严重难以出席。尽管如此,我在会前会后数次到病榻前向她汇报会议事项时,她脸上仍然洋溢着乐观的表情。言语间仍关注着大会的筹备、召开等相关工作,对于自己的身体和治疗方案,则从未谈及。

邵华主席逝世前,我获得特批,到医院用3分钟时间探望她。那时,她已被病魔侵蚀得十分憔悴了,仍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伸出大拇指夸赞中国摄协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的举动,对协会和全国摄影人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赞扬有加。即便在病中,她还委托家人向地震灾区捐了款,并联合全国200余位摄影家一起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摄影人深入一线,参与抗震救灾。

没想到,在抗震救灾的战斗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中国摄协的办公场所开始实施置换的日子里,邵华主席的噩耗突然传来。一位视摄影如生命的老人,一位共和国缔造者的后代,一位慈祥而快乐的长者,就这样带着她对于摄影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

邵华主席虽已离去,但她对摄影的执著和热爱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开拓新的事业,她对摄影事业的杰出贡献也将永远铭刻史册。我们将会继续传承邵华主席的精神遗产,为了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邵华主席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活在她的事业中!

观影汇

纪录片《我的四川》首映

7月3日,《大众DV》杂志“DV大讲堂”活动放映了壬其寒女士的纪录片《我的四川》。活动现场,王其寒女士以全新的记录方式与观众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王其寒女士是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性纪录片工作者:曾在北大历史系做过老师;深入以色列担任战地记者;因为对影像的热爱而辞去新华社的工作……这一次,王其寒女士带给观众们的是自己深入四川灾区拍摄到的心灵感受。“我们所看到的,永远不是深入的东西,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真相。”王其寒女士这样评论自己的创作理念。

本次放映活动是《我的四川》在京举行的首次放映活动,该片已经上传到视频网站,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网上观看。

“文津·清影·放映”关注社会

由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Tsingying Film)发起,文津国际酒店资助的影像放映活动定期举行放映。7月4日活动以“关注社会”为主题组织了杜海滨的《伞》和炭叹的《游戏时光》两部纪录片与观众进行互动。《伞》分为五个板块,从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到打工者分别叙述了各种社会群体,辗转深圳、义乌、上海、安徽、河南等地拍摄。《游戏时光》则拍摄了以玩网络游戏为生的一群年轻人,试图以他们在游戏中度过的一分一秒展现出时光的形状,也折射出当下中国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显现一些社会背景的蛛丝马迹。

你所不知道的儿童世界

“DV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孩子,了解别人生活的可能性。”看过影片《小人国》的观众发出由衷地感慨。6月30日纪录片《小人国》在北京青年宫首映,场面火爆。

本片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同道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研究、拍摄纪录片的工作,据说制作本片的灵感是源于儿子的教育问题,并进而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关于童年的纪录片,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张以庆那部著名的《幼儿园》,而耗时三年完成的《小人国》虽同样也邀请刘德东担任摄影师,但两部影片却截然不同。“《幼儿园》是用形式来表现,而《小人国》却是用故事,用情节。”张同道在这部作品中。展示给观众一个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世界城市交响”中美合作纪录片展映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年度重点交流活动,第四届“世界城市交响”合作交流项目成果展映于6月2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400人礼堂举行。作为嘉宾和点评老师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央电视台著名纪录片制作人、高级编辑孙曾田,著名作家、编剧刘震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同道等业内名师。

继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师生赴美创作交流之后,今年的5月18日,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7位学生来到中国,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与影视艺术学院的9位研究生协同合作,在北京这个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城市共同拍摄完成了《夏日炎炎》、《小和尚》、《凑·活》等八部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纪录片。学生们深入北京城市文化各个领域,将他们对北京的认识和印象记录在镜头中,诠释了活动主题并体现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风云榜

大广赛北京赛区评审结束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赛区的评审工作近日在北京服装学院顺利开展。北京赛区的15位评委均来自院校或业界知名创意公司。影视类作品评委由大众摄影杂志社副社长郑杰,奥美广告公司互动创意总监于鹏、奥美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赵斐以及灵智精实整合行销传播集团创意总监薛振天共同担任。

北京赛区组委会共收集2517件参赛作品(平面作品2180件,其中包括公益类平面作品373件;影视类作品147件;广播类作品23件;网络类作品98件;策划案类作品69件)。评审工作分入围阶段、评奖阶段与最终讨论。经过一整天的评选与最后阶段评委们激烈的讨论,最终选出了各作品类型的包括等级奖、优秀奖在内共523件作品。这些作品将代表北京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其中影视类作品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6件。

在最终讨论阶段,评委对作品进行了总结评论,提出许多问题。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赛区的竞赛活动已圆满结束,评审工作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以及建议对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这也正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促进教改”的目标。

展览秀

酷玩北京数字娱乐节

最娱乐的艺术品展!最前卫的大腕Vd!北京今夏最前卫的数字节庆——北京数字娱乐节,是从学术界开始自主发起,进而商业化的一个大型数码设计节庆活动。把艺术展换在Party上做,把DJ、VJ武装到最学术的专业艺术展上大力放送。

4月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举办连续六天的活动之后,7月底,在北京服装学院,娱乐节更展开国际化的主题活动:三个国际工作营以及五个国际VJ体验营,包括VJ体验营(VJ历史与概念、4合1视觉骑师技术、中西图影骑师混搭大法、电子音乐和动感影像),卡拉OK2 0动态字体工作营,随易玩工作营(我的诺基亚是我的游乐场)和互动性桌面设计工作营。超过20所院校师生直接酷玩其中,并由芝加哥卡内基梅龙大学、首尔国民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实践大学倾情主持。官网:mtp:dej.dealchina.org

孙书云亲临“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工作坊”

7月底著名纪录片制片人、导演孙书云亲临“专业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工作坊”,与大家分享其作品《西藏一年》制作及制片全过程。“专业纪录片制作人&制片人工作坊”采用workshop工作坊形式,自由交流的开放式课堂,注重老师实践经验的传授与探讨,力求让每一位学员有实际的获得,每一个学员的不同问题都获得实际可行的解答。

多媒思考:“后资本文献1989—2001”展

“后资本文献1989-2001”是由丹尼埃尔·加西亚·安杜哈构思的一个多媒体项目,其中包括了多媒体装置、布景、开放数据库、工作坊等,所有作品都来源于艺术家在十多年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收集自因特网的超过25万件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出版物片段、影像、图书馆资料、音频与图像。该项目还将参加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

多媒体艺术家安杜哈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视频艺术创作。他借助该项目提出问题:资本社会在它们曾经的对立物消失后在何种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同时在1989—2001年间又有哪些新的“墙”在国际政治中被树立起来?英语中的后资本“postcapital”一词可同时指涉金融资本与首都城市。因此,此项目也同时探讨资本社会的种种变革与其城市化力量移动的轨迹。

活动场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大奖揭晓

6月18日,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万达国际影城举行。该短片大赛创立于2006年,原为电影论坛下的一个单元,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专业学生开辟一个展示先锋创意和独特影像风格的国际平台。

本届“国际学生短片大赛”一共评选出20部入围短片,其中来自英国萨利·皮尔斯的《大象》(EIephants)摘得最佳创意奖,英国李慧杉的作品《蛋糕上的小樱桃》(Cherry 0n the cake)获得最佳动画奖,评委会特别奖颁发给了中国导演席雪晴的《秘密通道》(SecretTunneI)。另外最有份量的两个奖项,最佳导演奖授予了由古巴的拉米尔·凡诺,他的作品《菠萝颂》(Ode to the plneapple)是一部音乐滑稽模仿作品,一部向铸就古巴文化的诗人致敬的电影,一个关于餐厅舞者突然找不到节奏感的故事。最佳影片奖授予了美国的罗杰弗·达沙尼,作品名为《一天的工作》,故事描述独居在洛杉矶的恩里克从不会说英文,为了养家糊口他每天辛勤工作。当一份简单的工作演变成事关生死的挣扎时,他的忠诚受到考验。

在典礼上,远道而来的颁奖嘉宾,奥斯卡现任主席甘尼斯先生发表了演讲,他说:“我很喜欢看年轻人制作的短片,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一个老人,特别喜欢回到学生中去,因为你们是未来的胜利者。”

大洋“创作无敌”高清精英训练营活动

为推动行业高清普及,提高专业级市场影视从业者制作水平,6月底,大洋公司启动了涵盖全国12个城市的“创作无敌”高清精英训练营活动。该活动由大洋公司主办,共分为4个阶段,日前,第一阶段郑州、武汉站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此次培训活动紧密结合用户实际业务需要,吸引了来自政府、教育、企事业宣传、影视制作机构等用户的积极参与,并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结合、重在实际操作的预期效果。

大洋公司精心设计了丰富且极具实战价值的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标、高清过渡阶段用户设备采购的理性选择;如何快速搭建适合自己的影像制作平台;省时、高效的影像工作流程;新闻、专题、精品三大类节目的制作方法以及大洋ME非线性编辑产品在制作这三类节目时的优势。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主席摄影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恼人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