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9-09-18余巧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课文阅读教学

余巧玲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我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了应试训练。真正的阅读教学,不是灌输和机械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而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心得,作评价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三、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创造性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行为,只有富有创造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衷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赏夜景,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都给了肯定、给了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自由和美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四、阅读教学,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思想要落到实处,得有一个和谐的、民主的氛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阅读向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课堂上,不必太多的规矩,学生发言可以自由一些,有话直接站起来说,说了就可坐下——繁文缛节不利于保持阅读的轻松气氛;学生在心理上要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一起探讨的天空,把自己当作阅读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记笔记的机器,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

五、注重诵读、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让阅读教学走向生活化,课堂、校园、家庭、社会都是阅读的空间,让各种活生生的信息走入课堂,给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让生活成为学生阅读上永不枯竭的源泉。让我们一起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使语文阅读教学之花永远开得鲜艳、灿烂。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