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与学的融合

2009-09-18胡瑞玲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教材师生过程

胡瑞玲

学习新教材的思想,灌输新课程的理念,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只有达到教与学的融合,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知识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在实践中要做到:

(1)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课堂上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2)老师应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放心大胆地进行教改,把学习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老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互助合作的机会,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无法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也就无法去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堆堆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而数学新教材删繁除难,给学生创造了信息加工和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创造机会,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老师应放下威严的架子,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这也正是课程改革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老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理智活动,而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瞄准亮点,激疑引思。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并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根据这种指导思想,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3.情绪调控,使之合理优化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情绪的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严格要求教师以其良好的情绪调控学生的情绪,利用教师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

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多变的情绪处理,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无疑,要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4.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借助有人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十二多,十二少”:

多开放,少封闭;多启发,少注入;多空白,少代替;多连手,少单一;多粗放,少细致;多直接,少迂回;多主动,少被动;多扮演,少板书;多类比,少孤立;多直观,少抽象;多延伸,少局限;多循环,少到位。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自己去发现学习材料。每次讲授新课前,老师先让学生到黑板前完成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根据上节课的内容,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四层,A层为组长,主管B层组员,B层主管C层组员,C层主管D层组员)由A开始出题(自己课后寻找材料,主要是上节所学内容或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可到B到C到D循环讲,不管谁出了这个题后,找本组同学讨论,本组同学都认为有代表性的,方可进行讲解。即三步:找题——论题——讲题,讲题时又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遇到此种题目从题设人手还是从结论人手,还是题设结论中间找,第二步分析此题,讲解此题,突出重点、难点的地方。第三步此题考察了哪些基础知识,即分析——讲解——归纳。这样一来,人人都可以到黑板前讲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上节内容复习巩固,为下节铺路搭桥,效果很好。每节课有一个学生讲题,方式、口味不同,学生愿意听,容易懂。

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对讲题者本身来说,是一次最好的锻炼,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深了印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学生反应这种方法很好。并且人人在班中都能找到—个合适的位置,人人都坚信:我能行,我学数学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例如,每章节课后的“课题学习”老师都亲自带领学生去探索去实践。

教师在教学时应认真设计教学,力求能使教学呈现“学多于教”的情形,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关系。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努力,认真设计教学,科学施教,改进教法,不断发现,正确引导、及时修正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统力配合,最终才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起来,使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升值。

猜你喜欢

新教材师生过程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