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2009-09-18王延豪
王延豪
数学是一门严禁、逻辑性很高的学科。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比较枯燥,只是简单的说教、机械的传递,必定使知识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是教学效果低下。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情景的实施大致可以用如下框图表示
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导演)→尝试学习(学生演戏)→铺垫研究(教师导演)→解决问题(学生演戏)
下面,我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知数学的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客观事物。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数学是现实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把学到的数学英语到实践中去。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统计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等均发生在身边,都离不开数学。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了,小明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正好过了两个月,妈妈回家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两个临近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多样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观察、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我要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操作情境——默化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练一练、做一做等操作情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学数学”。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产生了动手实践的愿望,教师此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放手让学生实践。学生各个跃跃欲试,通过折画剪比看五个环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在学生的手中出现,对称的性质得到验证,那种喜悦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不知不觉举起手、站起身,向老师和学生炫耀自己的成果。这时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动向,又提出新的要求:“请你拿着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你剪的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欲动的情绪一下子被按捺下来,仔细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接着请多名同学上台讲解,学生们的发言道出共同的特点,即: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教师最后说明,具有这些特点的图形,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轴对称图形”,折痕叫“对称轴”。在这一结论的道出过程中,通过操作活动,解决生活问题,锻炼学生能力,使他们能更快的适应多变的环境。
从实施过程来看,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的发挥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潜移默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也增强了学生“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应用情境——回归现实,服务生活
数学学习的目标,不能只看学生考试的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时,学生对于“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数时,先减去整百数,然后再补加”很难理解。教学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购买商品的生活小品,帮助理解:小明袋里装着235元钱去一台198元的买复读机,该怎样付钱?(小明付给营业员200元,营业员找回2元)。通过这一生活实际,同学们很快理解了多减的要补上的算理,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235-198=
235-200+2。这样,抽象的运算得到了生活经验的支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具体的生活经验也升华为数学理论。
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和求平均数应用题后,设计了一道综合应用题:国庆长假期间,小明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小明)与小英一家三口一起到游乐园玩,游乐园门票购买方法如下:
甲方案乙方案
成人120元/人团体5人以上80/人
小孩40/人
怎样买票才合算?平均每人需多少元?
通过思考、讨论,得出如下一些方案:
(1)按甲的方案购买:(120×4+40×2)÷(4+2)≈93(元)
(2)按乙的方案购买:平均每人80元
(3)甲乙方案共同采用:4个大人与1个小人合买团体票,另一个小孩买小孩票:
(80×5+40)÷6≈73(元)
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它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这些场景的创立,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我要用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创设有效合理的生活情境、操作情景、应用情境等数学情景,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