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实践和感悟
2009-09-18陈亮
陈 亮
新的《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关注“动态生成性”这个目标,所谓“动态生成”即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在师生互动中,突破预设的巢臼,学生提供的材料,学习的思维成果,学生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结果或结论等等,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建构主义主张,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引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学习。而这次课程改革,要把重心引导到关注“动态生成”这方面,一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课堂教学的情境是丰富而千变万化的。“动态生成”的课堂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它展现了生态课堂。教师理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中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所以目前理应让“生成”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望远镜”。那么如何有效地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这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当务之急应该探究的课题。下面通过开展“磨课”教研活动中的众多感悟,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以便交流。
一、必须促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实现课堂的生态化
1、要有效的开发资源,为生成提供条件
动态生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这些生成性资源依赖于原有的课程资源。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智能水平不同,生活背景和学习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所以教师在精选预设时,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例如上网、图书阅览、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资料,为收获生成做好准备。
2、应为学生留下自主的时空,确保学生的积极建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作为一种课堂生活,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是创造协作活动的教学环境的基础。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所以要建构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材料呈现时,应不断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在合作探究、汇报交流中,为学生创造发表不同观点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常常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才能确保生成新的更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实现师生间的共同研究、智慧分享、相互启发,从而可以加速学生生成建构知识的过程。
3、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生成不同的解题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发展一种或几种智能的潜力,但是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又各具特点,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各种智能的组合和结构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在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基础上,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这种优势智能的发展过程正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过程。同时学生的个性展示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智能强项来实现的,所以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生成不同的解题策略。从新课程理念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二、不断探索面对“动态生成”的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教师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捕捉,准确地辩别和利用信息
课堂生成的资源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生的想法所依据的原理是他们在后续学习中所涉及到的目标,二是思考的角度及问题的提法比较“另类”,可能稍有拓展,但没有超过“阶段性”目标,是学生能够解决和接受的。三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问题。“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体验学生的情感,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叶澜语),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由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思维时一些创新的火花往往在瞬间产生或消失,教师要信任学生,及时俯下身子去倾听和捕捉信息,呵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挖掘一些创新因素。面对来自课堂的众多信息,教学不应该照单全收,必须学会辨别,及时摒弃无意义的信息,准确地判断出有意义的重要信息,有效筛选出学习活动中突然生成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有价值的生动情境,特别是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二种情况,加以巧妙利用,使之成为崭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及时调整课前“预设”,使“动态生成”成为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让课堂走向生成,将教学推向艺术境界。
2、教师要找准“动态生成”的生长点,并不断提升教育智慧
把学生看作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文本、环境、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把握准知识的生长点,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探究热情的高低,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不断洞察学生的探索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随时把握好课堂方向,随机应变,适时做出反应和调整。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开展个性化学习,出现了“比法多样化”,它同时又是一种“比法个性化”。比法个性化与优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思维层次上的算法也客观存在,对于一些低思维层次上的算法,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别人的思维成果,从而提升认识水平,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的、更一般的算法,既使一些学生“执拗”不肯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也会逐渐接受利用的。“比法多样化”与“优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理解为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动态的非预设生成性之间关系的问题。
可见,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比如处理好预料之外的突发事件或尴尬;捕捉学生的即兴创意;张扬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质疑;开展民主沟通等这些多变的情境因素所生成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得以腾飞,自由地翱翔在数学的殿堂里,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有了“生成”的理念,课堂教学才孕育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充分利用“动态生成”,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由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机智、教学艺术所决定的。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没有预见的情况,给学生腾出空间,引领学生的思维,为生成提供条件。互动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迅速、高效地判断和处理各种信息。为此教师应该深入教研教学,不断学习,求真务实,切实提高自己的真功夫,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才能够厚积薄发,灵活调控课堂,真正做到“师生活动,共同发展”。这一点对新课改是至关重要的,这无疑也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见解、价值取向多向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课堂的“动态生成”恰恰为教师教学个性、教学艺术的呈现提供可贵的空间和极大的自由度,同时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多指向,深层次的可能。“动态生成”的这种意外住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因为这种临时的探究与被老师预设的探究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生命的活力常常在这样的情境中让人感动,我们应该为有探究价值的这种“节外生枝”而喝彩。面对动态生成,教师要及时捕捉有有价值的信息,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具有挑战性、富有个性、情智共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以上对于“动态生成”的相关感悟,敬请能够和同行们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