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享受竞争的快乐
2009-09-18王峰
王 峰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桌子旁,而不让他们合作做一件事情。”这是多年来基础教育体制的一种深刻写照,也是教育模式化的一种悲哀。随之近年来“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实施者,也渐渐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合作竞争学习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呢?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性改革和创新。一名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取得成功,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竞争中体味成长。为此,我对小组合作竞争教学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以便于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合作。
一、在互补中构建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4人或6人合作学习,在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3.及时进行组间调整。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竞争能力。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在自信中学会坚强
一个人在他不长的人生路上,经受的批评打击是够多的,也可以说是过剩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缺少批评,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肯定,缺少的是别人帮他找到长处,使他的自信心有个落脚的地方,有个根据地。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中的差异,主要是优势智力类型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尤其在农村初中中有相当可观的“后进生”群体。这些学生虽然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一样每天做着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的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所谓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有对自我肯定的信心,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
三、在自学中提升能力
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教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送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我们的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扎实到位,切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学完后,让学生汇报“试一试”的做法,对的肯定,错的纠正,之后就完成“做一做”。这样非常重要的“学一学”这一环节就出现漏洞。学生只是看懂做法,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题思路及算理理解还不深,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这一方面我是由扶到放,由“点拨”到“自学”。如:在教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先组织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归纳解题步骤,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出示一些习题,让小组讨论解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四、在组织中创设协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公开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论课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进行合作,都按以下几步走: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看到热热闹闹的场面形成后,就认为起到效果了,于是草草收兵,不管学生讨论的内容是否得当就开始,不管是否进行完毕就叫停。这样做,容易走过场,讨论交流的意义何在?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来构建概念或验证结论,在操作验证时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动手操作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比如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习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解法,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倾听同伴的意见,达成共识。在意见分歧较大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探究兴趣最浓,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都能得到提高,并能培养学生虚心聆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五、在交流中培养习惯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者的角色,后进生成了听众、受助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到小组合作交流时,总会看到有几位学生坐在那儿不出声,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不发表任何意见,甚至做其他事情,似乎小组交流与他无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生中获得信息。这样大大阻碍了这些学生的发展、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特意安排这些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交流之际,优先让这些学生说一说,并教育其他学生,要尊重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不随便插嘴或取笑他们。课外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优先考虑这些同学的参与,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让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表现自己的大舞台。
六、在竞争中收获快乐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要适时的加入组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热情。我们还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量化积分,达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对小组内的全体成员采取口头表扬、书面表扬、物质奖励等一系列鼓励手段,而对于工作落后的小组,对其成员也进行相应的惩罚,让每个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压力,都有动力,做到“组荣我荣,组耻我耻”,在竞争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合作。
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展现个人的能力,发挥集体的魅力,让个人能力与群体意识相结合,以合作交流、探索竞争为纲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疑问,在互助中解决疑难,在竞争中提升能力,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学习中享受竞争的快乐。
参考文献:
蒋仪:《分层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魏书生:《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陈彤:《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