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高中顽皮学生”的策略探究
2009-09-18李培香
李培香
大体来说,小学生更容易崇拜老师,而中学生则会表现出一定的叛逆情绪。他们已不再尊重老师,而是崇拜偶像或者自己,尤其是高中学生。家庭对子女的娇惯,也给学校教育出了不少的难题。那么,我们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如何在“单纯的说服教育”乏力的情况下,应对那些顽劣异常且屡教不改的学生呢?这里,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不正常的冲动情绪。高中学生已经能够感受到一定的社会压力,但并不一定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对于单调的学习环境会有厌倦或逃避情绪。而突出的表现出来就是:反对老师,总想找机会起哄。其实教师一般都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心理学和教育学,应该明白冲动的破坏性影响,但是又往往在实践中忽视了这些。比如:一个学生故意去问你问题,你耐心的解释一番之后,他漫不经心地说:“你说的我早就会了,我只是想看看你会不会。”听了这话,不管老师怎样反应,他实际上都是很伤心的。面对一个自以为是的学生,已很可能大发脾气:“滚!……”
但这样做也实属无奈之举,无法教导学生,无法让自己平静。与其说这是为了挽回老师自己的面子,倒不如说这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考虑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实际上,只要这个时候你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自己的情绪跟着那个学生走就已经成功了。那个学生本来就是想看到你生气的样子,恼怒的表情。你果然恼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可能此时人们会想到“教学机智”的问题,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注意力很集中地应对突发问题。我要提到策略,好像是一种“大政方针”,那就是:“一直保持一种和颜悦色的表情,微笑面对任何事情。”(这首先是一种心态)以前,一位中学老教师告诉我:“面对很多教学中的突发问题,都要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从教以来,此语让我受益匪浅。学生的各种恶劣表现都有可能得到我赞许的目光,轻轻的点头,会心的微笑。并不是要讽刺他们,而是要显示一种“有容乃大”的姿态,包容学生的无知。在我看来,这或许也可算得“大智慧”。
学生也并不是真的要和你比一比谁聪明,谁知道得多。而只是一种彻底无聊的行为。教师没必要和学生比什么,也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幼稚的孩童的行为。即使教师承认:“是呀,并且我还有些地方不大明白。”教师就真的没了自尊么?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德行上有所超越。克服各种过激行为和急躁情绪,保持心态的平和。
第二、要能够克服偏见,用“一般的态度”对待顽皮学生。我们通常会关心听话的学生,而有意避开调皮学生,这实际上也是有损教育成果的作为。久而久之,矛盾会逐渐积累,造成不良后果。
我这里说的“一般态度”即:不过分关心,也不冷漠对待。这是一种冷静的态度。我们似乎不记得先前在这位学生身上造成的不愉快,而像是面对一位从未见过的人一样。这样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学生的顽劣习气,因为他们即使不被感化,也会觉得没意思。
第三、平时留心那些顽皮学生的长处。只有找出他的优点,才能把他引向正道,就像大禹治水要用“疏导”的方式才能奏效一样。我的一个学生,总是不喜欢学习,总是吃零食,或者看课外书,或者说闲话。但她的嗓音很好,发音响亮,清脆悦耳。那么我就鼓励她参加演讲比赛,并且可以报考音乐类艺术生。因为她还是高一的学生,以后还有很多选择的余地。她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也喜欢音乐,因而无论以后发展得怎样,她总算是知道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在努力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告诉她,艺术类考生虽然文化课要求低,但也并不是没有标准。她在学习文化课时也用心多了。学生大概不必报答老师的知遇之恩,但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这也是自己的事业。
第四、老师应该总是保持和蔼中透漏的威严和自信。有些学生不尊重老师还是因为老师没有尊重自己。老师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但不是不分彼此的那种。有些老师总是给自己的学生大开绿灯,让学生和老师称兄道弟、称姊道妹。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者的初衷,让教育的环境成了“一锅粥”,也让学生只认“关系”,无视能力;只认江湖义气,不认道德、法律。
第五、某些学生的怪异行为导源于家庭矛盾。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是后母、后父,或者是父母矛盾不断激化。这些让他们轻视人生,轻视他人。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必须不断的安抚他们心灵的创伤,和他们谈心,在生活上也要照顾他们。罗素认为,“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也是他活着的理由。那么我们当然也会同情学生的不幸遭遇,而不计他们的过错。
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形象。说他无私奉献也好,说他纯洁高尚也好,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工作本身的复杂和艰巨。它需要承载更多的委屈,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灵魂;它需要传播人类文明,也需要以身作则,成为文明的榜样;它需要青春和热情,也需要沉着冷静的勇气。可是,无论如何,教师职业的光辉是遮不住的。也正因为此,“应对顽皮学生”才应该更加谨慎,更加理智,更加妥当,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