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报道剧《情暖冰雪路》二人谈
2009-09-18曾仕李蓬荻
曾 仕 李蓬荻
新闻素材与文学美感的完美结合曾仕
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几十公里的罕见堵车,十万火急的临产孕妇,扣人心弦的救灾现场,无私奉献的江西广播人,由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广播报道剧《情暖冰雪路》,以发生在2008年初南方的那场五十年未遇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主题,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把广播新闻素材与文学美感进行巧妙的结合,创造性地推出了新颖独特的广播报道剧,以其明确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文学性,带给听众巨大的震撼和持久的冲击。
《情暖冰雪路》以新颖的手法,独特的视角,充分地展示了广播媒体的特殊功能和广播人的奉献精神;同时,又以生动的形象、感人的艺术,激情演绎了发生在特大冰雪灾害中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故事。在紧张的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伴随下,在江西交通广播实习生梅林声音日记的牵引下,通过江西交通广播,我们听到了特殊血型的病人找到了从外地赶过来的献血者;我们也听到了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的临产孕妇,在交警和众多车友的接力传递下,终于平安到达了医院;我们还听到了南昌至广州的T171次列车长和乘务员们步行三公里,为饥饿的乘客买回来600个鸡蛋,自己却一个也舍不得吃。这一个个曾经发生在冰雪灾害中的真实故事,经过作者的精心编辑和导演,经过演播人员的倾心演绎,成为《情暖冰雪路》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人间真爱的一道绚丽的彩虹,折射出令人温暖的光芒,让受困于冰天雪地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的温暖。
广播报道剧《情暖冰雪路》,从内容上讲,应该归属于新闻文学范畴,是广播新闻与文学的巧妙结合。它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广播文艺创作手法进行演绎,通过广播媒体及时传播,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等特点。《情暖冰雪路》以江西省抗击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为题材,作品中既有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对抗冰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内容,也有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六个频率参与抗击冰雪灾害的具体工作,还有江西省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疏导交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一切都是新近发生的人们正在关注的热点事件,从而使《情暖冰雪路》具有了较强的新闻时效性。同时,遵循新闻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剧情的展开以江西交通广播的节目《冰雪路上,温暖同行》为线索,将冰雪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高速公路上万辆车挤在一起的严重状况、江西交通广播路况信息员给被堵人员义务送食物、江西交通广播全体工作人员连续十多天坚守工作岗位等一系列真实事件串联在一起;而剧中人物设置都是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真实人物为原型,有些甚至连姓名和职务都没有改变,让人感受到了《情暖冰雪路》强烈的真实性。
但是,广播报道剧作为新闻文学的一种,其本质是它的文学属性,它必须“以自己的文学性高过于新闻,是具有时代主题的热点新闻的文学艺术化,从而是有着文学情感笔调的作品,这又使它的阅读与收听具有了更高的品位”。《情暖冰雪路》作为广播报道剧,调动了一切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渲染,烘托,扬情,尽力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一开始,便用文学渲染的手法,虚构了爷爷与小孙子之间关于大雪的对话,烘托了这次冰雪灾害的严重性。为了将发生在冰雪灾害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串在一起,作者采用文学的记叙手法,虚构了江西交通广播实习生梅林这一关键人物,通过她的声音日记,全景展示江西广播人为抗冰救灾所做的工作的同时,更将可口的食品等一系列的故事有机地糅合成一个整体;在讲述这些故事时,充分发挥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文学艺术的渲染和夸张作用,通过呼啸的北风声、冰天雪地里汽车的刹车声、因长久等待而不耐烦的汽车喇叭声、紧张刺激的救护车警报声、孩子因饥饿而哭泣声、孕妇临产前的痛苦呻吟声诸多的音响效果,再以与情景非常吻合的音乐为背景,有效地突出了《情暖冰雪路》鲜明的文学性,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难以忘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命题式的文学作品,为了配合党和政府对抗冰救灾工作的宣传,在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的支持下,编剧兼导演温燕霞率江西电台民生频率全体人员,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便完成了从剧本创作、演播、录制和制作的全过程,并且在冰雪灾害还没有完全结束的2008年3月就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六个频率同步播出。它的及时、快捷的播出,充分展示广播文艺特有的魅力,给抗冰雪灾害中的人们以莫大的鼓舞,在全省抗击冰雪灾害工作中发挥了江西广播及广播人的独特作用。
大灾显大爱 电波传真情李蓬荻
听广播报道剧《情暖冰雪路》,仿佛回到一年多前那些天寒地冻、风雪肆虐的日子。
那些日子,天气虽然冷,风雪虽然狂,但人间有大爱,人心热烘烘。
把我们带回到难忘往日的是一位名叫梅林的刚到江西交通广播实习的女大学生。她把我们带进了交通广播的直播间、导播间、台领导办公室……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为抗灾救灾,江西广播人废寝忘食、带病在岗、紧张忙碌的情景。以前听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回“身临其境”,着实过了一把瘾,就像我们也在省电台当了一回实习生,心里乐滋滋的。
通过交通广播和热线电话与各地各应急救灾部门的联系,又把我们带到了四面八方的救灾现场、采访现场,让我们全方位“看”到了、听到了许许多多的交警、路政、村民、公务员、列车长、医务人员、特型血捐献者、出租车司机为人救急解困的场景,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血型特殊急等开刀的病人,及时得到了从外地赶来的同型献血者的输血;堵在公路上饥肠辘辘的司机、旅客们,吃到了高速路交警和交通台路况信息员送来的食物;困在调整路汽车上的临产孕妇,在交警的帮助下紧急送到了医院;南昌至广州的T171次列车长和乘务员们步行三里路,到村里买了600个鸡蛋,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全给了乘客;抚州全城停电,6名值勤交警帮助一位台商推动熄火的汽车;更有高速路政人员郭燚在抢险途中不幸殉职。在这许多感人的故事里,都渗入了交通广播人的心血和智慧,如果没有他们通过电波、电话辗转和相关部门的联系,这许多急事难事就得不到及时圆满的解决;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与现场报道,我们也不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得这么全面、详细。
世事难料。信息时代本来大行其道的移动通信、卫星电视、电脑网络,遇到恶劣天气、强烈地震等特大灾害,在电力中断,信号中断的地方,在看不到电视的公路、野外,它们一时就难有作为。这时,无线广播却能大显身手,于是才有前面的那一段段精彩。难怪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中央要把那么多半导体收音机送到灾区军民手中。这世上的事,你说奇妙不奇妙。
奇妙的事还不只于此。省广播电台录制过很多很精彩的广播剧,都是播别人的故事,这回他们写自己,演自己,从幕后跳到幕前,好像为救灾做了那么多好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委屈了自己,埋没了自己。其实不然,他们每天都在播报、连线,播了些什么,听众都收听得清清楚楚,用不着还要来一番自我宣扬。用剧中蓝主任的话说:“你以为这是在作秀啊?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不是要别人表扬才努力工作的。”把大灾中的工作责任感化作大灾中的大爱之心,电波中的浓浓真情,通过广播报道剧传导给听众,是很有积极意义、很值得做的事。何况那真是25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也真是值得他们自豪、值得他们怀念的。不知你以为如何?至少,我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