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县级农广校如何做好“三项工程”

2009-09-18宗大辉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广校劳动力农民

宗大辉

“三项工程”,即“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三项工程” 旨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掌握过硬的从业技能,促进增产增收。三个项目工程各具特点和针对性,县级农广校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应充分把握项目特点,围绕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有分有合、统筹规划、协调并进,才能确保“三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和相互推进。

一、“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绿色证书”培训着眼于农民从事某一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组装,系统地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属“一业一训”项目。作为具体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县级农广校,应在培训方法上下功夫。

一是按需施教。要根据岗位需要和农民需求分析岗位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开发专业教材。结合专项调研或基层反馈上来的信息,了解和分析企业要求及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培训效果。

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教育只有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服务,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所推动。在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中,要始终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开展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工作重心下沉。为方便农民学习,应在乡、村办班,送课上门,调整工作重心,依靠乡镇政府及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开设绿色证书教学班,县培训中心负责协调好师资,定期到各培训班去授课。此种做法有利于就近召集和组织农民来参加培训,既方便了群众,又降低了教育培训成本,很受农民欢迎。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安排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农民边干边学,将培训与农时季节结合起来,农忙时少培训,农闲时多培训,将培训与农民生产过程相结合。授课内容不以学科体系为顺序,而要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基准,结合某一流程的技术要点授课,将技术培训渗透到农民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去,使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应用,增强对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主要是针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实施,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培训指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根据这项工程的培训重点,需将培训重心下沉,抓住重点,突出“创新”和“创精”,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培训上下功夫,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培训的切入点以调研为前提,并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培训的同时,要坚持“六改”,即一改过去农民被动接受培训,为按农民需求进行培训;二改过去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精、结构单一,为现在的按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优化丰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改过去为开展培训而勉强完成任务,为现在的既注重产业基础理论,又加大对农民所从事产业生产技能的培养和教师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的工作力度;四改过去就培训而培训,为现在的注重农民经营理念,强调经济效益和典型大户引导带动的培训方式;五改过去过分强调“三大作物”的生产技术知识常规培训,为现在的常规作物高产、优质、绿色、环保、无公害以及农业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多样化产业培训;六改过去只注重产前、产中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不能忽视产后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附加值的提升,使其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此外,在自编培训讲义资料的选用上,科学性、实用性、地域性、专业性要强;同时,巩固并不断丰富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强一个文化阵地,即村科技书屋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根据域内和域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重点抓好四个结合,即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同乡镇企业相结合,同当地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同外埠劳动力需求相结合,同当地农民的要求和愿望相结合。并时刻不放松加强“三个联合”,一是校际联合。经济不发达的基层职教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业院校挂钩联合,组织本地区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在输出地培训,也可以在接收地培训。二是校企联合。对教学设备、场地要求较高的培训工种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既能解决培训设施的不足,又可强化现场实习指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校乡联合。根据当地乡、村发展的地域特点,结合当地需要及转移农民的需求,将培训班办到村、屯,实现就地培训、就地或异地转移。如吉林省辉南县农广校将奶牛工培训班办到村,既方便了农民,又降低了培训成本。

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应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应坚持实用性的原则,突出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根据不同学员的需要,实行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既可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举,又可开办短期岗前技能培训班,做到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坚持服务就业的原则,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实行“定向”和“订单”培训,并将“定向”和“订单”培训、职业技能考核、就业介绍和就业后服务等融为一体。应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改善专业培训设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机构内部要整合资源,激活用人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四、“三项工程”的开展应有机结合、协调并进

一是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三项工程的培训工作,在具体分工负责上应有各自的分管领导,也要有各自协助开展日常工作的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上级文件精神等的贯彻、落实、执行,制定实施方案、计划,操作相关表、卡、册等办公软件。而在培训内容的分配和深入基层培训、指导上,则要广泛调动、全员参与,既明确分工又强调密切结合。实践证明,此种实施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突显,极大地提升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执行上分、监督上合。由于三项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本领和综合素质,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所以,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在把握好各自侧重点的同时,要注重它们执行与开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培训指导时,不要单打一,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三项”工程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如辉南县农广校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指导时,发现有的村民对“阳光工程”和“绿证”工程培训认识模糊。教师在进行必要的解释之外,同时把这一信息反馈到学校,学校及时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业务上分、效益上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分工负责制,在“三项工程”工作的开展中,高标准、严要求。虽业务上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但总体上要在围绕当地农村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上做文章。为促进三项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产业的多元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多样化。教师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以汲取扎实的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将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使专业知识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实现三项工程培训的最终目的,促进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吉林省辉南县农广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劳动力农民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