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009-09-18孙亚男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逻辑性梯形例题

孙亚男

[摘要]对数学教学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究,首先明确逻辑思维的定义、特点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最后重点论述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培养逻辑思维思维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68-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的指向不仅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这些数学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明确逻辑思维的定义、特点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后,重点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所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二)逻辑思维的特点。逻辑思维的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意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使课堂教学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辨证思维能力的天地,培养学生综合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学到更多、更好、更深的知识,从而可以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不断追求新知识,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造的新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学习效果愈好。兴趣能引起人们的追求、探讨、研究和思考,促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而持久的兴趣可能导致发明、创造。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因此,数学教育首先应创设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一次方程的应用浓度问题”一课中,我们可以用一杯水,一杯果汁做实验,通过配置果汁水,直观有趣的说明溶剂、溶质、溶液三者的关系。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己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爱和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感情,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悟出数学问题。

(三)挖掘教材的逻辑因素,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不但逻辑性强,而且是一门逻辑因素非常丰富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前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教材的逻辑性,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逻辑思维方法。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数的整除”这单元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单元教参中所规定的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一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二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另外,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注意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在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中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问,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完例题后可以通过变换条件和问题等形式,将例题作适当的延伸,以增强例题的发散性,也可以变换题目的情节,编排题组,从一个问题拓展到另一个问题,使学生完整地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以例题为线,真正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计算、演示、对比或从特殊到一般的联系来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富有逻辑性的思考题,来吸引学生学习,并使学生按思考的程序去探求新知,逐步养成分析的习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五)加强数学语言叙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律、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炼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六)有序揭示知识,引导总结归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往往不仅是单独存在的,而且是为诱发另一个概念打基础的,如乘法概念就是建立在加法概念的基础上的,而其本身又是在为学习除法、乘方打基础。不学习加法就不可能学习乘法,不学乘法,也就不可能学除法和乘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把一些知识概念和问题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排列成一个严密的顺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且在教完一个学期的新课后,让学生自己先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点的联系。

总之,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只有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才有可能具备这种能力,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逻辑性梯形例题
自卑的梯形弟弟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
《梯形》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