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劝返外逃女贪官内幕
2009-09-17荆剑赵海莉
荆 剑 赵海莉
电话攻心,历时7年,外逃德国的女贪官近乎零成本被劝返。
2007年9月13日,被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进行网上通缉,潜逃境外7年的贪污犯罪嫌疑人项敏,从德国法兰克福搭乘飞机返回北京自首归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承办人前往首都机场,与北京边防检查总站办理交接手续后将其带回。
至此,项敏一案中4名负罪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历时7年,最终以两人被抓获,两人投案自首的结果全部归案。
2008年8月20日,房山法院认为项敏有自首情节,已退赔所有赃款,以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项敏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
项敏逃往国外6年多,房山区检察院反贪局的三任局长、五拨承办人死死咬住每一个机会,
步步逼近,最终成功将她从德国劝返回中国自首。
据悉,项敏不仅是北京市,也是全国第个没有动用外交资源,办案人员没有出境追逃的近乎零成本被劝返的外逃贪官。
嫌疑人“人间蒸发”
2001年1月12日,房山区检察院反贪局接到
封匿名举报信,称某大型国企下属的燕海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项敏贪污,私分公款120多万元。
反贪局经过初查发现,公司的实际工作人员为4人,总经理项敏、副经理吴艳、会计徐劢、业务员费旭辉。66岁的项敏在该公司担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于1998年1月伙同吴艳、徐劢、费旭辉三人私分本公司公款100万元人民币,分别据为己有。
2001年4月11日,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对项敏等4人以涉嫌贪污罪立案侦查,并决定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然而,在作出决定的第二天,当检察院办案人员分别到家里和单位找人时,却发现项敏失踪了。原来,由于之前被燕化公司纪委查处,4名犯罪嫌疑人十分敏感,立案前就已分别潜逃。
劝返“攻心战”
随后是漫长的追逃工作,历时7年。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吴艳、费旭辉被抓获后,2005年7月,徐劢迫于压力,在家人的陪同下投案自首。
但项敏潜逃后则如人间蒸发一般全无音讯。后来,承办人根据外交部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获悉,项敏在2001年4月5日从上海出境,目的地是德国,并且此后再无入境记录。通过户籍民警的调查得知,项敏有一个儿子,留学后定居德国。种种迹象表明,项敏在案发后很可能已潜逃至德国去了。
由于中国跟德国没有司法引渡协议,让项敏自己回来,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2006年初,根据户籍民警提供的项敏儿子的北京手机号码,检察官试拨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拨通了。
“喂,哪里?”电话里传来了熟悉的中文声音。
“听到对方的声音,我想有门儿。”刘君亮是第四拨承办人,他回忆了跟项敏儿子电话沟通的经过。
第一次,项敏的儿子非常客气,说母亲不在德国,去哪儿了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可以转达。
刘君亮告诉项敏的儿子,同案犯都已经被判缓刑,项敏是有身份的人,老是这样躲不是个办法,无论什么时候被抓住,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漏网的鱼。我希望项敏不要有思想负担,如果回来自首是可以从轻处理的。”
项敏的儿子答应,如果见到母亲一定转告。
第二次的电话是刘君亮在一天上午9点拨通的。一接通,电话那边传来了吼叫声:“你知道现在是几点吗?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原来,中国上午的9点,正是德国那边的深夜。刘君亮赶忙道歉。
但这一次项敏的儿子态度非常强硬,要求检察院不要再打电话了。“你如果不配合,我们可以通过外交司法程序通缉你母亲。”刘君亮郑重地说。对方口气明显软下来了,说事情可以商量。但当时时间太晚了,如果有可能,一定答复。
2006年4月,检察官们接到了项敏户籍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得知有人前去给项敏办理换发二代身份证事宜。
根据民警的描述,刘君亮断定,前去办理换发身份证的定是项敏的儿子。
于是,电话再一次打通了。“你现在在国内吧。”刘君亮开门见山地说。“你怎么知道的?”项敏的儿子毫无准备地脱口而出。“你要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刘君亮随后说想与其见面,当面好好聊聊。
项敏的儿子一口回绝了,但答应回去跟母亲好好商量。至此,检察官终于断定了项敏的藏身地点。
检察官把重点放在了劝说自首的“攻心战”上。
检察官反复上门与其丈夫关某进行沟通,动员他协助劝说项敏回国自首。根据项敏夫妇俩均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特点,对其进行了贴近其心理的政策感召,扭转项敏竭力逃避处罚的想法。另一方面不断与其在德国的儿子进行电话联系,将该案其他3名嫌疑人的处理结果通过他告知项敏,表明检察机关决不姑息犯罪的同时执行依法从宽,宽严相济的政策,为项敏的儿子分析利害,权衡轻重。抓住嫌疑人年岁已大,健康状况不佳的实际情况,动员其儿子劝说母亲归案自首,早日“落叶归根”,以争取度过一个内心安宁的晚年。项敏的儿子由一味抗拒转变为逐渐试探的态度。
2007年9月,项敏通过其律师,向检察机关表达了希望于近期返境自首,并希望得到宽大处理的愿望。反贪局局长王建明两次同其律师会面,了解嫌疑人立场,表明检察机关不枉不纵的态度,阐明利害,通过其律师进行动员,稳固嫌疑人回国自首的想法。
2007年9月13日11点30分,一架飞机从德国的法兰克福抵达首都国际机场。
犯罪嫌疑人项敏正是搭乘的这次航班。
“我回来自首了,我回来自首了。”见到检察官,项敏一连说了多遍。“家的感觉是难以割舍的,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项敏握着检察官的手流下了热泪。
至此,房山区检察院反贪局历时7年的追逃工作圆满画上了句号。
在审讯中,项敏说起自己在德国的生活时几次失声痛哭。她说,自己投靠在德国农村的亲戚,帮人家干点活。尽管后来拥有了长期居住权,但寄人篱下的感觉非常难受。
“爱国型”贪官的心路历程
项敏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原是北京某大型国有公司的一名研究员,她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世界闻名,许多外国公司跟国内企业做生意时,只要有项敏出面,再苛刻的条件外国公司都会“OK”的。
59岁前,项敏可谓一帆风顺,是行业内领头人,并且是享受国家级待遇的专家。
1992年,公司研究院搞起了第三产业,领导选中了项敏,由她组建了北京燕海石油化工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燕海公司),并出任公司总经理。
项敏多次被选派到国外深造。期间,国外的公司曾许诺高薪、洋房,希望项敏能够留下来工作,但项敏说:“国家花重金培养我,我应该回国报效国家。”她婉拒了多家国外公司的聘请。
那么,这个有强烈爱国情结的人又是如何成为了一个贪官的呢?
当上燕海公司的总经理,项敏踌躇满志。由于该公司为集体所有制,主要负责为上级公司各厂及研究院采购部分进口仪器、仪表、设备配件等业务,研究院只出了100万元注册资金后没有再投入,项敏可谓白手起家。
没有资金,没有客户,项敏说,公司开办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她形容自己当时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吃了不少苦”。但是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局面很快就打开了。
1995年,公司的业务量大增,收入也随之增长。出入各种场合,一声声“总经理”的称谓让项敏非常满足。
业务多了,外出应酬也多了,为了方便,项敏让财务人员建立了“小金库”。一些收入被截留进了“小金库”。
1998年,项敏快到退休的年龄,研究院派来了新总经理。新总经理来了,“小金库”里所有的钱也将随之移交。可是项敏觉得,那些钱是她们一点点挣出来的,就这样将钱拱手送给别人,项敏有些不甘心。
于是有人提议,将120多万元钱分了,项敏同意了,其中项敏分得最多,35万元。
项敏说之所以决定分钱,除了心有不甘外,还有就是“如果多分钱,让人感觉这个公司很有实力,业绩好,也从侧面说明我很能干。当时只想着挣钱了,别的都顾不上了”。
“背着涉嫌贪污的大包袱,压力非常大。”项敏说,“在德国的生活过得不痛快,不仅无法融入那个国家,甚至连抛头露面都不行,就像一只孤雁一样。”在审讯时,项敏多次流着泪对检察官说。
回国时,项敏看见检察官就像見到了亲人,而且检察官们没有当场给她戴上手铐,不仅让她感动,也觉得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项敏告诉记者:“最终促使我下决心回国的,是检察官告诉我房山法院将几名同案犯都判处了缓刑,得知消息后,我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在检察官多次劝说下,我终于走上了回国自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