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导入五法

2009-09-16倪德利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六国论鸿门宴项羽

倪德利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正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为此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其中的课文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第一个环节,著名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想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课文的五种方法。

一、情境创设式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如讲古文《鸿门宴》时,先挂出当时刘邦、项羽进军线路图,介绍两人相争的军事态势,他们军事力量对比悬殊,项羽欲击败刘邦易如反掌。当时两军相距仅四十里,大战一触即发,“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刘邦、项羽各怀鬼胎,争权夺利,我们来看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这场争斗吧,请学习《鸿门宴》。

二、悬念激趣式

导入时设置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例如在教《诗经·氓》、《孔雀东南飞》等课文时,先提出问题:女主人公聪明美丽,勤劳贤慧,那么她们因何而被休弃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并结合已学习过的《礼记》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展开议论,积极主动地深入课文之中,自觉去探究。再如教《祝福》时,设问:“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去思考。

三、故事吸引式

学生爱听故事,这是众所周知的。用故事导入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个国王,坐在他威严的皇位上对下面的群臣说,哪位大臣能把他从他坐的座位下骗下来,将得到重奖,甚至可以把王位让给他。下面大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说,“大王英明,这事是不可能的。”过了一会儿,一位大臣大声说道:大王,想把你从座位上骗下来的确不可能,但是你从座位上下来后,我一定能把你再骗到座位上去。”那位大王一听,立即回应说:“这也不可能。”随之从座位上走了下来。而那大臣见状,一言不发,稍然退去,皇上方知上当,顿时面红耳赤。问同学,这位大臣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随后请同学思考《烛之武退秦师》又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又如教《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时,讲一个故事:天津有位作家口叫冯骥才,才思敏捷,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会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NO!人吃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成功经验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我们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请同学们学习《拿来主义》这篇课文。

四、概括留白式

所谓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课文,留白就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放飞思绪去遨游。如教课文《项脊轩志》时,就这样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即‘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课文,去感觉,去研究。”又如在教《赤壁赋》时这样导入:“本文很美,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的描写,请同学着读课文,用心体会,然后畅谈感受。”又如在教《逍遥游》时,可这样概括,“本文有‘四笑。他们是谁‘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领会庄子的思想。”

五、串联照应式

这种方式就是把已经学习过的类似文本串联起来,互相照应,再提出新问题,引起思维共鸣和递进。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结合已学习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我们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今天再学习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请大家思考这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这样导入引起学生们对旧课的追忆和对新课的向往,温故又知新。

总之,课文的导入大有学问,多姿多彩,只要精心设计,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六国论鸿门宴项羽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项羽虞姬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鸿门宴”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