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新思路

2009-09-16任文浩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思维

任文浩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适应时代,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

一、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

1.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形成(包括价值观的形成,认识事物能力的形成,思想情感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生成,作文教学不仅如此,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维。语文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物化。要写好文章,关键在开拓思路,启发思维。思想禁锢,就不敢写,需要解放思想;思路闭塞,就无话写,需要打开思路;思绪紊乱,就不会写,需要理清思绪。这也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创新目标改革的重点内容。

3.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也就意味着必须变革千篇一律的作文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逐步释放学生的生活活力和热情,解放学生大脑和眼睛,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要积极构建生活本色化内容的作文模式,旗帜鲜明地摒弃那种抽空了生活趣味和人性之美的应试作文,从假大空的应试思路回归到真正平实的朴素写作。学生的作文必须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

二、作文教学策略的创新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等内容。因此,必须实现写作教学策略的创新,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作文教学的开放

所谓开放的作文教学,指教师不预设刻板的教学目标,不勾画教学流程的运行轨迹,不套用死板的评判标准,而让学生有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在学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个性张扬和思维发展。

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圈子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信息密度,扩大学生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维,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

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是最强烈的。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观念、旧规划,重新构建开放的、发散的思维形态,这就需要教师高度自觉地培植学生的人生立场和自主的人格,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化、立体性的思维场景、宽松和谐的思辩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既成定论,勇于否定既有定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引导学生将正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

2.实现写作的全程指导

创新写作教学就是要将写作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准备写作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能改文”。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要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

3.实现学生阅读的扩大与深化

离开了丰厚的积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扩大学生阅读面和深化阅读层次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必须着力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逐步懂得广泛阅读是自身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剖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育、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实现主动探求。

三、作文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1.作文指导教学的生活化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作文要求的多样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作文修改和讲评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或拓展延伸。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和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同时,可以变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或者“权威”式的指点而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的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围绕学生主体,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变革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真正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突破。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思维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