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009-09-16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5期

徐 美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学生的时间、精力投入与学习效果不能成正比,“高耗低效”现象较为突出,不少学生在考试中阅读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教师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借助所阅读的材料来学习词汇、语法,忽视学生的篇章分析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对学习策略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的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和异国文化的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扩宽内容,使之“英语化程度”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2.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大教育”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观念,要以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和谐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以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补充一些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3.精心设计课堂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展望式问题,以启动学生的联想思维。所谓联想思维,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载体,以联想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要善于设疑,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引问、激疑、质疑,引导学生从观察、猜想中提出问题,参与到结论产生的过程中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借助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展开交际活动,组织比赛、猜谜、游戏等活动,培养口头交际能力。

4.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制订阅读计划,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认真分析阅读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的难易程度,依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来选择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的原则。同时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可读性和思想性,尽量选择适合学生读的阅读材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必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旨句,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其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推读:推测文章中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对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5.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避免逐词阅读的习惯。很多学生都是看着眼前的单词,手指着单词,默默地逐词读下去,认为这样能集中精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实不然。逐词阅读会使眼睛多次停顿,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理解。这本身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表现。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感受文字信号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根据阅读所设计题目的主要要求寻求答案,用扫视的方式阅读以提高阅读速度,训练学生的辨词能力,养成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意识,逐渐摆脱逐词阅读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即适当猜测词义的能力。在阅读中,不能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更不能随时都用母语去翻译阅读内容。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好学生的身心特点,随时观察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使其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克服现有的不良阅读习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材料调整阅读策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探索新问题。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