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2009-09-16易红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过程作文

易红辉

一、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1.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难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点困惑:

(1)意义不清,兴趣不高。学生仍然认为,作文是教师布置的任务。作文教学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主要方法,没有意识到作文是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认识不清,所以学生难以形成自觉写作的习惯,对写作难以产生兴趣。

(2)疏于积累,难以取舍。学生由于缺乏写作材料,在写作过程中,材料千篇一律,难出新意。学生往往缺乏观察,疏于积累,将写作素材局限于语文课内阅读,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课外生活中所触及的写作素材,不懂得收集整理。另外,面对纷繁的写作材料,不知道如何取舍,为己所用。

(3)立意构思,缺乏新意。学生尽管认识到只有立意高,构思巧,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真正有新意的文章还是不多。学生难以突破思维局限,不懂得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审题立意,不知道采用灵活手段去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新意,乏善可陈。

(4)文字表达,言不由衷。作文应该是学生思想的自然流淌,可是在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表达困难,言不由衷。学生在写作前都设定了自己的写作提纲,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偏离原来的写作思路,觉得心中想说的话不能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

2.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时,笔者发现,教师极少在作文命题前,寻求学生的意见,教师命题的出发点仍是应试,根据考试的需要设计命题,要求学生写作。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不知道学生真正想写什么,要表达什么。

(2)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总是感觉作文指导可有可无,意义不大。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过多关注于作文外在形式,忽视了作文内容。作文指导大同小异,没给学生带来必要的帮助,学生常常不得要领,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环节给予适时的指导。

(3)评改难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给一个总结性的评语,对其中具体的内容缺少评价,而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得到的启发甚微,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二、作文教学陷于困境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我们对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面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在此希望通过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教师对作文教学目的认识不清

作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学生对于作文教学意义认识不清,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教师对作文教学目的认识不清。在访谈时笔者发现,尽管教师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占据着“主角”地位。所以,学生才会认为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因此,要使学生对作文教学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教师首先要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师忽视学生的写作心理

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困难,是因为写作过程中存在心理困惑。学生的心理困惑得不到解决,就会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这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在访谈时笔者了解到,学生很少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写作心理困惑,而教师则更是很少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这一现象突出表现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对写作兴趣缺乏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在选材上难以取舍却得不到教师的指点,学生在构思中的疑惑也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学生在表达中的心理困惑往往不为教师所知。可见,教师忽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体察和分析,是学生写作难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思想,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找到指导学生写作的关键所在。

3.教师忽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作文课堂教学之所以问题重重,其主要原因还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仍处于封闭状态,教师很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在访谈时笔者发现,作文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一言堂”;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在作文命题时,常常以教师的要求代替学生的需求,且命题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体察学生的写作心理,不了解学生的年龄差异,在作文指导时,往往不得要领,缺乏灵活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可见,要想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深切体察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写作心理,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三、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通过以上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笔者反思中学作文教学过程,得到了启示:教师应当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重视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抓住作文教学重点,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革当前的作文教学。

1.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认识不清,导致作文教学无的放矢,改革难以深入。叶圣陶先生在给教师的信中曾经指出:“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叶老这段含义深刻的话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教师要研究作文教学,首先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要搞清楚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可见,作文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立足点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体察学生的实际,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组织作文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力求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2.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

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就必须对学生的写作心理有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既要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写作心理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作细致的分析。

①学生的内在需求随着年龄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内在需求时,不能以一代全,不注意阶段性差异。中学阶段的学生按其身心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放期”“闭锁期”“断乳期”,这三个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势必影响他们的写作心理。所以,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必须首先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写作心理。

②学生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就必须研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写作过程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学生的心理活动贯穿写作的始终,另一方面,写作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所以,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于作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生的写作过程始终伴随着心理活动,从一开始的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到后来的表达,学生的心理活动一直贯穿其中。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作文。

3.抓住作文课堂教学重点

教师要改进中学作文教学,必须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写作的内在需要,通过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写作心理,通过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作文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写作心理。我们知道,学生在各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直接反映着他们的内心需要,影响着他们的写作心理。所以,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性特点,依据他们的内在需要因势利导,使他们的写作心理得到优化,这样才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中来。

4.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原来的作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结果导致教师的指导难以顺利开展,学生的作文难以得到提高。如今,教师通过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写作心理,分析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活动,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能有的放矢,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广泛的命题形式,灵活的指导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尽管当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已经能够突破原有的限制,但是,作文评价并没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因此,笔者认为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引导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入手,通过设立多维的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评价途径,从而使学生乐于评价,在参与评价中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从长远考虑,为学生终身受用着想,我们要改进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就必须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学生写作心理,抓住课堂作文教学的重点,从而把中学作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心理过程作文
心理小测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心理感受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心理小测试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