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地使用玩教具促进教学
2009-09-16杨艳
杨 艳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而且还需要运用相应的玩教具来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并非东西越多,效果越好,物品越精美越吸引幼儿。因为作为幼儿学习的辅助工具,它起到的是辅助和中介作用,是引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如何恰当地使用玩教具来促进教学呢?
使用原则
明确目标、内容合理安排玩教具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中要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设定玩教具,即要考虑玩教具在哪些环节来使用,又要兼顾是否切实有效。不要造成投放的玩教具形同摆设不起作用,或投放的种类、样式过多分散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学习和关注。例如:一位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导言部分出示了一个角色玩偶,她告诉幼儿今天请了一位“小客人”,可是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丝毫联系到这位“客人”,就仿佛“客人”从未来过。有的幼儿看看教师,又看看“客人”,表情很疑惑。既然这类玩教具与活动无关,就不要出示。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了很多的玩教具,从多媒体课件到玩偶、操作卡片、头饰,活动过程中让幼儿目不暇接。活动中幼儿玩了个不亦乐乎,可是对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的培养却未见成效。可见过多的使用玩教具,会分散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对玩教具的使用不宜过多,也不能过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环节,合理安排,使用得当,充分发挥玩教具的辅助作用。
考虑幼儿现有水平,选择相适应的玩教具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等都存在差距。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玩教具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中、小班幼儿的故事课中倾向于看图片和手偶表演。而大班幼儿则适合用操作图片和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一般来说,中、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游戏来学习的。而大班幼儿是通过观察、模仿、操作、体验和与他人(教师、同伴)相互作用来学习的。为中、小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既要美观有趣,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要在此之上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求,促进幼儿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注意玩教具的数量、质量和安全性现在,幼儿园中可供选择的玩教具很多,有的是从市面上购买的,也有的是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或者是利用自然材料(沙、土、水等)直接呈现给幼儿。无论是何种材料,首先应考虑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如果是废旧物品制成的就应消毒后使用,如果是市面上购买要看其是否含有害物质,是否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低龄幼儿咬或打玩具。同时,玩教具投放的数量要合理,分配均匀,避免幼儿间相互争执。大班年龄的幼儿所使用的玩具或材料需要合作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协作配合,培养幼儿间分享和合作意识。
使用意义
使用玩教具对幼儿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玩教具,这与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有直接关系。对幼儿而言,有了玩教具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由发挥其想象和创造能力。如:美工活动中的贴、撕、剪、粘;科学活动中的操作、探索;数学活动中的数量比较、分配概念等。让幼儿在使用各种玩教具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玩教具的特性,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促进了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其心理、情感及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使用中教师的指导
要想充分发挥玩教具在教学活动中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指导很重要。
教师要做一名观察者善于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及幼儿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幼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幼儿会很关注,有的不十分关注,也有的幼儿不知道如何使用。教师要照顾到这种差异,并及时指导。
教师要做一名促进者在使用玩教具中,教师要先向幼儿示范操作方法,在幼儿掌握后变直接指导为隐性指导,在关键的时刻启发引导幼儿获得发现和创造。
教师要做一名研究者教师要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了解幼儿的学习认知方式,掌握投放玩教具所达到的效果和目的,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准备。
总之,教学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动手实践操作的条件,充分发挥玩教具在教育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的促进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