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高温更强的广州文艺热浪

2009-09-15mansun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林忆莲仓库乐队

mansun

今年暑假,广州的文艺热潮一浪接一浪,参与者的热情比盛夏高温更高涨。几乎每个周末,或者连续整个星期,城中的文艺积极分子不是在看演出,就是在看演出的路上。

在刚过去的周末,广州的文化艺术活动似乎到达了巅峰状态,广州体育馆的林忆莲演唱会吸引了近8000名乐迷集体怀旧,同时城中还有三处小酒吧和音乐仓库,摇滚、民谣的乐声此起彼伏。草根的力量空前强大,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可能是住在附近的海归老伯,或隔壁桌的斯文女生,更多的自由表演空间,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表演舞台。话剧演出同样热闹,沙河顶13号剧场重新装修后,为本地戏剧提供了表演基地,这个月的每个周末,都有都市版戏剧《画皮》上演。城市里的文化新去处也越来越多,北京路新开的联合书店,让已经舍弃了在繁华步行街买书的广州人,又多了一份去北京路的盼头。

网络促进了文艺热浪的传播,也让更多的小众找到自己的群落。这些种子撒在干涸的沙漠里已久,到了2009年夏天,终于有了茂盛疯长的机会。究竟是经济危机造就了这场繁华,还是长期坚持引进好项目才有望复兴?广州其实从来不缺少文艺青年,缺少的是发现。

每周一场大SHOW 票房个个火爆

2009年8月8日,奥运开幕一周年,同时广州即将迎来明年的亚运会之际,广州迎来难得一见的暑期演唱会高潮:八月的广州体育馆,连续四个周六你方唱罢我登场,林忆莲、谢安琪、黎明、许巍逐个开个唱;中山纪念堂同样火爆,七月有詹瑞文的栋笃笑,八月底就有陈绮贞个唱。演出热浪冲掉了大量赠票,不少习惯看免费演出的媒体人,现在也要自己买票,大批电台主持人、娱记都要自掏腰包看喜欢的演出。据了解,林忆莲演唱会1280元的票卖出了500张之多,证明了广州的确有一群可以承受高娱乐消费的观众。

文艺青年精打细算挑着看

舍得花钱买票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理智的文艺青年,坚持广州人一贯以来的精明传统。上周六的林忆莲演唱会开始一个多小时后,体育馆外的售票处依然热闹,不少人在等降价票。这些人中,就有本地艺人吴嘉亮和他的两位朋友。这位“广州王菲”的著名扮演者被发现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当时他们已在售票处附近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等到理想的降价票。吴嘉亮说,在广州看演出,200元是心理关口,再贵就不如去香港看了。

在演唱会场馆外,笔者也见到不少歌迷,坐在场外纯“听歌”。几位刚毕业的女孩说,480元以上的门票太贵了,所以即使很喜欢林忆莲也只能千里迢迢来到场外听歌,另一位女孩则说,这次广州演唱会订不到便宜票,她打算接下来到澳门去看林忆莲的演唱会。

不仅本地艺人、歌迷如此看,连本地乐评人邱大立和沼泽乐队主唱海亮也认为,在广州看演唱会,两三百元左右的价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

广州小众文艺演出大爆发

是什么造成了广州文艺市场的火爆?从最赚钱的演出商到草根的本地演出策划者、乐队、音乐人、乐评人、文艺青年们,似乎都在合力推动这股热潮。广州积蓄了很久的力量,需要有爆发的时候。经济危机可能是一个因素,亚运也可能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代代不断成长的文艺青年,一直在坚持,但他们理智而且有自己的立场,要推动热潮,愿意掏钱买票,也需要足够好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心动和行动。

就在林忆莲演唱会当晚,广州城里的小酒吧中,文艺演出此起彼伏。环市路花果山的“踢馆”刚开张,吹波糖等本地乐队正在疯狂摇滚;员村四横路的B8音乐仓库近来也活动频频,周六晚的弹唱民谣引来了不少街坊;位于五羊新城的191space则有恭硕良以及一众欧美乐手的联合演出。

网络推动小众文艺复兴

海亮近来和沼泽乐队在全国各城市巡演,他很肯定地说:“广州的这股文艺热潮,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北京、上海还是维持着原来状况,但广州今年的各种活动似乎有了出乎意料的加速度。”他不久前在“191”举行的演出,有近二十支本地并不知名的乐队联合演出,竟然吸引了超过400人买票入场,打破了“191”酒吧近三年来入场人数的记录。这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而演出的前期宣传,全都是在豆瓣等网络上发起号召,一呼百应。“网络时代让小众更容易聚合,过去本地乐队的票最多卖二三十元,现在能卖到60、80元,也证明了小众演出的市场不断成熟。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面孔,现在都会来看演出,这就是网络宣传的效果。”海亮说。

文艺青年扎堆开酒吧

文艺活动增多,新兴文艺场所也在增加。邱大立就很喜欢近来新开的、位于员村四横路的B8音乐仓库。“看完演出之后,一走出去就是整条吃宵夜的食街,太方便了。而且场地很宽敞,前面有个小广场,就像一个平民版的喜窝。”喜窝已是广州如今最著名的“鬼佬大排档”,这家位于水荫路城市会的酒吧已经不断地推动着乐队现场的繁荣。海亮认为,艺术空间往大仓库发展是全世界的趋势,广州也有信义会馆、太古仓、乒乓空间和B8等。现在,海亮也在物色如美院里小剧场那样能容纳几百人的演出空间,这些中小型的阵地,让本地乐队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位于员村西横路的B8音乐仓库有个独特之处——共有16位股东,这种规模可以媲美当年网友们的电子商务尝试的纳斯达克吧,而其中的核心股东包括了本地音乐人、媒体人等,从今年3月第一次踩点至今,一个宽敞的旧仓库已经成为了现在小有名气的音乐现场。7月25日进行了第一次卖票演出,竟卖出了200多张票,这让股东们感到惊讶。除了音乐,阿庆觉得未来也可以考虑做戏剧、现代舞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

迟来的春天?还是表面繁荣?

说到近来城中新兴的文艺场所,除了环市路的“踢馆”,据行内人士透露不久后喜窝也许会在雕塑公园开一个分点,场地更大,投入达到80万左右。对于文艺活动的繁荣,阿庆感觉和经济危机并没有多大关系,“大家平时都是默默在做事情、都在努力,有一段时间,广州给人的印象是对文化不重视,一直挂着文化沙漠的牌子,但那些小众的演出每次都会吸引一批人去看,也会有人因此找到商机。”

阿庆对于未来并不很乐观。很多人都想做弄潮儿,但不是每个艺术空间、场合都能良好运作,乒乓空间未来会否继续维持或转型至今仍很难说,而191酒吧投入的几十万,要完全回本也仍有压力。至于那些未来要投入七八十万的新现场,如何能赚回本更是许多并不富裕的文艺青年们不曾想、也不大愿意去想的问题。阿庆说:“眼前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来了广州这些年,我也是跟广州人学会了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做更多的事情,大家都很实际,我们在做的同时,也会考虑到能收回多少。如果现在这个场地只能做3年,每一笔投入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猜你喜欢

林忆莲仓库乐队
花的乐队
填满仓库的方法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小猫看仓库
乐队指挥
消防设备
林忆莲“姐弟恋”,这场“争男”荒唐剧谁最受伤
林忆莲、李宗盛:冲出婚姻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