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事 股事 婚事

2009-09-15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面积房子

何 菲

房事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对方一些私人的问题,也算一种招呼语。

早年,见面时一句“吃饭了吗?”,算是问候。对方并不觉得突兀。“吃过了”或“还没呢”,算作答复。

后来,离婚成为时尚,见面语成了“离了吗?”。要是说离了,问者用一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表达惊艳之意;要是说没离,“家和万事兴”足以表示羡慕之情。

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现在,买房成了潮流,“买房了吗?”又成为见面时必谈的话题。“买了”,“买了好!房价再涨个千儿八百没问题”;“没买”,“没买好!房奴的日子不是人过的”……

越来越多人感到,通胀已经在悄悄向我们逼近。首先是副食品价格和蔬菜价格,再看看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等,近期走势也处于上升周期。那么面对通胀最好的避险方法就是房产。钱要想保值增值,眼下只有买房。

有人把买房梦的实现寄托在股市上。经历了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的寒冬,人们开始懂得捂紧钱袋现金为王,但股市从年初开始回暖,弄得人心痒痒,蠢动不已。可如今又面临阴晴不定。同样阴晴不定的,还有我们小百姓的心情。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人说,如果你连房子都买不起,你就连踏进“坟墓”的资格都没有。撕开爱情浪漫的面纱,露出婚姻的现实,无奈发现,一切都挣脱不了金钱的魔掌,我们都是现世的浮萍……

调查——

年轻人的婚姻真的会死在房子上吗?

近期,有专业调查机构对2429人(79.5%的人为“80后”,69.1%的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2%的人表示自己身边的“80后”夫妻因为房子问题产生矛盾的人较多。

如果结婚时没有住房又买不起怎么办?调查中,48.0%的人选择租房,11.4%的人会和父母一起住,5.1%的人住单位宿舍,多达35.6%的人毅然选择“不结婚”。

心路——

辛酸房事

文/吴如燕

阿毅的婚事因房事而终结,在朋友圈里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苦等了三年,美丽的女友盈盈从美国留学归来。阿毅和盈盈犹如分飞过后的大雁,再也不愿分离。三年里,电话费都不知道打掉多少,那时候,还没有msn、skype这样的玩意儿,只能靠着电话诉衷肠。

一切辛苦的付出、等待都过去了,“回来就好”。于是,按部就班地准备着。领结婚证、拍婚纱照、订酒席,忙碌之外,卿卿我我如漆似胶。这时候,准丈人的一句话打破了所有的平静与温馨。“和他爸妈一起住怎么行,我女儿又不是嫁不出去!没房子,婚事免谈。”

准丈人一言九鼎,甚至直接行动,找了相熟的朋友联系上了虹桥的一处新楼盘,那时候,房价已经慢慢上涨,人家给打了96折,还要9000多元一平米,首付就得30多万元。可怜阿毅工作才5年,根本无甚积蓄,但是没有房子,就没有了娘子。狠狠劲,咬咬牙,问父母拿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5万元,自己东拼西凑借来了10万元,剩下的款子,实在无能为力。盈盈看不过去,心里着急,偷偷拿了自己的积蓄贴补过来。终于欢欢喜喜换来了房产证。谁料,事情还是被准丈人知道了。大发雷霆,绝不罢休,“连个30万元首付都付不出?还娶我女儿?接下来我还让你们买车呢,难道让我贴钱?”

这一下,阿毅也火了,“是把女儿嫁给幸福,还是嫁给房子、车子?”

盈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心爱的两个男人,为房子闹得不可开交。哭天抹泪根本没用,谁让自己长得好看,谁让父亲把自己视若明珠。临了,父亲来了一句狠话:“你要嫁给他也行,从此不要踏入我家大门。以后吃苦受累别来找我们!”

幸福的伴侣,终于出现了裂痕,过往的承诺,如云烟飘散。就像那一幢幢外表精致的大楼般,别看外表坚固,时间一长,问题一来,尤其一旦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有的能挺过去完好无损,有的却会在墙壁上出现裂缝。

阿毅和盈盈在准丈人的阻挠下,最终无奈分手。他们却想不到还有一场官司等着他们:分手的时候,买来的房子已经涨价。是把它卖了大家分钱,还是归给哪一方?两方家长各执一词,不可开交,只得对簿公堂。阿毅和盈盈在这一时刻,都选择了逃避,“让他们去吵吧……”

他们,已然精疲力尽。

这就应验了电影《甲方乙方》里的那段经典对白。刘蓓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葛优回答:“没有房子的婚姻才是不幸福的。”

记住这样一句话:不怕某一方买不起房子,就怕两个都买不起房子的人走到一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样的婚姻不仅仅是失败的,更是悲哀的。

变现,不要那粒米

文/吴春华

这段时间过得有些纠结,缘于全家举力,准备协助哥哥换套大房子。

从江西农村来的幺妈,大个子大嗓门,十年不见。见了就像批评家一样,把几个侄辈的家底看了个透,在哥哥那六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一眼扫尽后,表示了十分的不满意:你是吴家的脸面啊!你是大学生啊!然后,在爸妈的家里,很仔细地帮忙分析一番,要全家都来拉一把,怎么也得把吴家的面子摆弄好看。

于是,姑姑主动借来了一大笔钱,爸妈几乎就是倾囊所有了,还在当房奴的妹妹义不容辞地送来一笔不算小的小钱,我……想当年,我身无分文的时候斗胆买房,首付借亲人的,其余全贷款。哥嫂都在厂矿上班,收入低得让人心疼,却都是倾情帮助。关键时候,我得把股市和另一座城市的那套房变现,才能尽到该尽之力。

股市的钱变现本来是简单的。狂跌的7月29日买下一只股票,连涨四天,差那么一颗米的距离,就到我的心理价位了。实际上,那一粒米,也该是可以从工资里补足的。但我对股市显然太乐观,确切地反省,是我的欲望多过了那粒米,8月4日,最好的变现时机被我错过。人民银行那“动态微调”的放言竟然这么“不小心”地碰到股民们敏感的神经,股市一蹶不振。媒体总像窝墙头草,又大肆运用收缩信贷、下半年股市资金不足、A股已经泡沫化等字眼,让市场恐慌情绪几乎是急剧扩散。眼睁睁地看到到手的鸽子快要变成绿色飞走,我当机立断,周四早市时清仓离场。下午观望,呜啊,竟然大跌150多点。

卖房变现,显然比离婚麻烦。尽管房价似乎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浪头好像就是打不到我那套地段不好的大房子。在近十家房产中介挂了号,电话只接到一两个。连个看房的都没有。是房价真的涨了?还是有价无市?一家人分析一番,发现当初总认为买单位集资修建的房子一定是赚的,没有考虑到变现的麻烦。而房子的价值,最终决定除了地段,还是地段。中介,挂网,还找亲朋好友帮忙介绍,折腾了几个月,变现的希望连一粒米的距离都没有。看来这条路短期内是不能考虑了。

捣腾一段时间后,发现“人为财死”这句话绝对是真理。股事、房事、婚事都是人生中的主要事件,说到底,都是财事。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达到生活舒适的预期,欲望在一个钱字。那一盘上错的爱情菜,是我点的么?那一只时红时绿的股票,是我选的么?那总在等候回报的房子,是我经手买的么?

一切都是自己搞来的。但显然,如果没有那一粒米的欲望,我们的幸福感来得更快,生活更舒服。

股市,婚姻的晴雨表

文/阿杰

就为了我吃完饭,没有及时把碗收到厨房去,我和小月又爆发了一场大战。

她骂我懒,说当初真是瞎了眼,在外不会赚钱,在家还百事不管,这样下去过个屁。离婚,离婚!她不停高声叫骂。

我也烦了,我说,离就离!

晚上,我独自睡在书房里。很绝望,真没想到有一天,我和小月会变成这样。以往在她眼里,我是一座令她仰视的大山,她对我近乎迷恋的崇拜。但这一切,都是跟赚钱挂钩的吧。我曾经很会赚钱,我是学金融的,大学毕业后我去海南淘金,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海南的地下期货交易兴隆,我从新手入门到自己操盘,1998年回上海的时候,我身上已经揣着近百万元的资产。回上海后这笔钱我都投入了股市。因为一直谨慎投资,因此,资产循环增长,我的生活,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120平米的房子到底有多大,到后来我看的房子越多,在中介嘴里这个面积越说越云山雾罩。我只感到,自己应该去上一些建筑工程课,才敢出来看中国公寓房子,不然这些120或150平米的房子到底有多大,自己永远是糊里糊涂的。

之后一些国内朋友给了我另外一个定义——“得房率”,也就是实际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的比例,在国内,好的得房率在85%,一般差的可以低到75%。一般来说,所谓房子建筑面积和实际使用面积之比,也就是说真正可使用面积,只有建筑面积的80%,甚至更低。据我的一位同事说,现在得房率在80%就算很不错了。

对这个游戏很精通的开发商,为了让买家感觉好些,在设计上还搞了一些花样。如在室内窗边弄一个圆弧形区域。这些设计,在国外一般是给面积大的独栋别墅设计的装饰性空间,并不考虑实用性。对于高层公寓来说,空间实用性应该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大城市都是寸金地。类似这样装饰性空间设计放在高层公寓,纯粹是为了买方感官上觉得房子大些,其实一点不实用,反而浪费了可用空间面积,室内真正可使用面积更低。

相比较,无论北美还是香港抑或欧洲,他们计算房子的面积,都采用了使用面积,也就是所谓wall-to-wall(墙到墙)内的实际居住面积。香港是寸金地,因此说明自己的房子大小很关键,阳台的面积根本不算在使用面积之中。凡是买家看到的700英尺、800英尺、900英尺、1000英尺等说法,都是指室内居住面积。

在高层公寓的设计上,发达国家一般公寓内部设计都是方方正正,尽可能将房间可使用面积和空间极大化,而不是华而不实地“忽悠”买家,搞一些花哨的地面或空间设计。

看完一圈房子后,真没有想到,同样一个所谓房子“面积”,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定义”以及设计建筑的差异,房子面积居然能有20%多的差距。

亲友们都劝我别折腾了,算了,中国房产市场完全是开发商的市场,我们老百姓买房子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看着差不多就买了吧,再不买房,新的预售期房一出来,又要大涨了,到时候又要后悔。这个房间使用面积大小更不是你我有能力来挑的了。考虑到自己回国后总得有个家,咬咬牙,自己买下了一套公寓。这些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之后全国房价狂涨,只能庆幸自己当时买得还算是时候。

最近一位同事刚买了一套毛坯期房,进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了软尺,丈量了一下内部房间的实用面积。到现在我都搞不懂,为什么开发商就是不愿意告诉买房者这套房子的实际使用面积是多少?难道出这么一个数据就如此之难?还是别有原因?

记得国内时不时有经济学家报道,说国内某城镇(如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人均居住面积。

不知道他使用的所谓人均居住面积数据的可比性有没有调整过?如果他用国内的人均建筑面积去和国外发达国家人均实际居住面积相比,至少在数据可比性上,已经犯了严重的统计学错误,这样的结论有误导的嫌疑。

别犯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

文/承承

投资领域之所以成功者寥寥,主观臆断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杀手,大多数甚至每个股民都犯过这样的错误,买入一只股票,眼巴巴地盼着它上涨,明显破位了还心存侥幸,不断安慰自己会涨起来的,直到彻底绝望,这就是片面相信自己带来的恶果。试想,如果我不看好股票会买入吗?如果买入自然希望它涨,这是一般逻辑,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你认为好的股票未必是别人认为好的,股票上涨是市场合力的结果,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买入股票的钱比卖出股票的多,下跌正相反,即使100个人有99个人跟你一样看涨,但是你们的钱加起来也没有看跌的那个人多,那你依然是失败的一方。

房市也是这个道理,看空的理由1000条,看多的理由也有800条,所以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个阵营,有房子的主观倾向看涨,没买的意淫一下暴跌80%,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而已,这都是非常不科学的。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都应该很客观地来看待中国房地产这个特殊的商品,跟股市一样,房市的兴旺也是有其背景的,是肩负着拯救中国经济的使命而产生的。

前几天我的哥们打老婆离婚了,说真的,是有女人不可理喻到不打不足以平愤的地步,但是自己也要扪心问一下,曾经在你眼中的天仙美女,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堪了呢?是过去你错了,还是现在你错了?当然每个男人年轻的时候,受本能的冲动,看到美女就乱了方寸,发起敢死冲锋,根本不考虑合不合适,人品、道德、性格有无问题或者不匹配?等解决了生理问题,才发现原来真的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所以爱情的悲剧说到底也是主观的问题,受脑垂体分泌物刺激,爱情来了横看竖看什么都好,罩着光环;爱情走了,客观冷静了,才发现原来问题这么多。

归根结底,大多数人做决策的时候都会犯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就会产生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结论,这也是很多决策无效的根本原因。要想成功,要想做正确的决策,有且仅有两种方法,其一:把你的脑袋变得跟屁股一样笨,不假思索,随机决策,把命运彻底交给上苍,这样至少有50%的机会,运气好点就自然水到渠成,所谓憨人有憨福;其二:把你的屁股变得跟脑袋一样聪明,多考虑一些位置对立面的东西,横看以后,不妨再换个角度竖看一下,换个思路试试,尽量考虑周全,这样久而久之,随着你思维的越来越缜密,你的事业、你的婚姻甚至你的人生,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猜你喜欢

面积房子
分割区域
房子
面积最少的国家
孤独的房子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三种不规则面积的求法
一次函数和三角形面积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2%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