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尔维亚华商的烦恼

2009-09-15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37期
关键词:华商塞尔维亚土地

姚 望

塞尔维亚华商集资收购的商业用地,被法院判为收归国有,先期投入的心血和金钱可能将打水漂

土地收归国有

最近塞尔维亚的华商有着不小的烦恼,他们集资收购的商业用地,被法院判为收归国有。

最早,塞尔维亚大多数华商聚集在大运村附近的70号市场从事批发。随着规模的扩大,一些华商到另外的地区租了新区。70号市场是一个简易搭建成的两层交易市场,内部和国内大多数小商品市场无异,主要卖一些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在市场内也有餐厅、理发厅等服务设施。

随着经营的发展,同时土地租金比较贵。为了改善商贸环境提升经营模式,不少华商联合组成公司,决心自己购买土地,自我管理,建立现代化的商业市场。他们集资购买了一块13.3万平方米的土地。这次共计有300多家华商公司直接参与,涉及上千人。他们一次投入800万欧元,购买土地花了760万欧元,并缴纳了21万欧元的土地交易税。当交易接近完成的时候,华商们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土地证办不下来。“因为有的部门认为这块土地属于国家的,不能交易。”

塞尔维亚华人华侨商会的常务副会长朱秋平说:“在土地私有化的过程中,上家买过来,通过报纸拍卖,法院确认过。”不过不久事情急转直下。“国家检察院说土地是国家的。在6月开庭的时候,同样的法庭推翻了之前的判决。”

就这样,华商先期投入的心血和金钱被一纸判决无形搁置了。

塞尔维亚当地人士分析说,“主要是贝尔格莱德有关实体想收购上家的上家,压缩资本面,所以阻挠了收购。”预先支付的款项也无法收回。令参与华商陷入困境。

目前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华商聘请了当地的律师上诉,不过一直无果。

华商代表也和中国使馆联系,寻求帮助。政务参赞华亚芳向凤凰卫视表示:“使馆已经致函塞方有关部门,要求他们在审理案件的时候考虑到华商的利益,同时通过不同场合,做有关官员的工作,表达中方的关切。”

她同时也表示:“也希望相关的侨商和侨胞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态度,通过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避免有损中塞两国关系的事情发生。

华商也想“上访”,就是利用塞尔维亚的民主政治管道,表达自己的利益。“我们也可能设法找塞方高官投诉,比如副总理杰利奇,他就是很有魄力的人。”金东荣说。

至截稿前,事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华商几大难

华商到塞尔维亚的历史不长。基本上是在塞尔维亚转轨之后,来到这片土地。

1993年、1994年,最早一批华商到塞尔维亚开拓市场。但此后发生的变故影响了华商。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空袭南联盟。当地的市民不敢来上街买东西,华商的生意大受影响,回国了一批。

战争结束后到2003年之间,华商比较大规模地进入塞尔维亚,目前大约有6000人。在塞尔维亚的华商也表现了比较典型的地缘、亲缘关系。其中60%-70%是浙江人,其中又有70%是青田人。华商在塞尔维亚主要从事贸易,也有人开餐馆、开工厂。

除了土地案让华商头痛外,塞尔维亚的华商也有几大难题。

由于这些华商几乎没有获得所在国国籍以及永久居留权,在这里,其他国家的人是一年的居留,中国人只能拿半年的居留。这样每半年去延续居留,无形中增加了手续的复杂度。当然也有例外,“那些和塞尔维亚人结婚的华商可以拿到一年的居留权。”朱秋平介绍说。

另一个难题就是关税高。塞尔维亚当局给华商指定3个海关进行清关,这3个海关按照法规中规定的最高幅度收取关税。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治安的问题。比如有人抢劫,也有人偷东西。不过这样的情形主要集中在贝尔格莱德。

在塞尔维亚和俄罗斯这样的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之后,由于早先经济结构不合理,对服装等轻工产品的要求比较大,这些正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同时这些国家在转轨的初期,自由化思想会比较重,制度的条条框框比较少,市场和人员的进入条件不像欧美国家那么严,这就给华商创造了机会。

但同时,机会与风险并存。制度不完善的双刃剑,和人治历史的积习,也容易对华商造成伤害。尤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使局面变得更为复杂,这样就形成了今日的华商之痛。

猜你喜欢

华商塞尔维亚土地
夏日曼谷,一场跨越时空的华商之约
我爱这土地
塞尔维亚农业出口增长50%
古润金的华商中国梦
《华商启示录》后创业时代 看华商如何弄潮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匈牙利华商误入“鞋”途的故事
谈塞尔维亚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
塞尔维亚用驴奶制作的奶酪
分土地